防尘工作应建立哪些管理制度?

题目
问答题
防尘工作应建立哪些管理制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建立防尘工作责任制,划分各部门、区(队)职责范围, 实行分片包干,做到责任分明。
2.定期取样测定粉尘制度。新矿井在建井前必须对所有煤层 进行煤尘爆炸性鉴定。生产矿井每年4月或10月进行煤尘爆炸性鉴定。各采掘工作面每旬要进行粉尘浓度的测定。
3.防尘设备使用制度。今后作业规程没有综合防尘措施不准 开工;采掘工作面没有防尘设施不准回采和掘进;有防尘设施不供水 不准作业;防尘设备发生故障修不好不准作业。
4.巷道定期清扫冲刷制度。对容易积尘的运输机两旁、转载 点、翻煤笼等要定期清扫煤尘;对主要运输大巷每季要用水冲洗,每 半年要进行刷白。
5.防尘检查制度。要把综合防尘作为安全检查、工程质量验 收中的重要项目,对每次检查出来的问题,采取“三落实”(人员、地点、 时间) 的办法, 认真加以解决。
6.奖惩制度。对防尘工作有功的人员要给予奖励。对于违反 防尘规定,屡教不改的班组要扣发班组长当月奖金;属于区队干部失 职要扣发区队干部当月奖金。在评选先进和晋升工资时,要把综合防 尘工作做为一项重要评比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炮采工作面应采取哪些防尘措施?


正确答案:可采取湿式打眼、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冲洗煤壁、爆破时喷雾降尘、出煤时洒水等措施。

第2题:

备品备件管理最主要的措施是()。

  • A、设专人管理;
  • B、建立建全管理制度;
  • C、应放在干燥的地方;
  • D、应放在有防尘的室内。

正确答案:B

第3题:

通信机构应建立健全哪些管理制度?


参考答案:1)岗位责任制;2)设备责任制;3)值班制度;4)交接班制度;5)技术培训制度;6)工具、仪表、备品、配件及技术资料管理制度;7)根据需要制定的其他制度。

第4题:

要建立健全哪些电费工作管理制度?


正确答案: 要建立健全以下几个方面的电费工作管理制度:
(1)要从用户报装开始,确定供电方案,签订供用电合同,明确计费方式等一系列联系制度和传递程序。
(2)做好电费回收率、实抄率、差错率的统计、分析和考核军作。
(3)加强电费稽查和电价、电费的分析工作。
(4)做好反窃电的宣传和检查工作。
(5)营销部门内部建立经济责任制等。

第5题:

试验管理机构应建立哪些主要管理制度?


正确答案:岗位责任制、委托试验管理制度、样品流转制度、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程序、检测报告审批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安全与环保管理制度、试验资料管理制度等。

第6题:

矿山通风防尘工作管理制度应包括哪些内容?
矿山通风防尘工作是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合部分,又因其工作的技术性强、难度大等因素,建立健全矿山企业通风防尘工作管理制度尤为必要。它应包括下列内容:
(1)领导人员层层负责制度。从矿级到班组都要有人负责这项工作,落实到人头上;
(2)必要的组织机构和通风防尘工作的专(兼)职人员;
(3)宣传教育制度;
(4)组织培训制度;
(5)生产计划安排通风工程和资金投入保证制度;
(6)检查和测定制度;
(7)设备及仪器仪表管理制度;
(8)作业人员通风防尘守则;
(9)奖惩制度。

第7题:

通信机房环境要求包括()。

  • A、机房应建立防尘缓冲带,备有工作服和工作鞋。
  • B、机房应防尘,门窗要严密,室内要清洁。
  • C、机房的温度、湿度应符合维护技术指标要求。
  • D、机房应有良好的防静电措施,如防静电地板、防静电手腕。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机房应建立防尘缓冲带,备有工作服和工作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防尘组织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 A、建立健全粉尘监测制度
  • B、安全检查制度
  • C、健康监护制度
  • D、健康管理制度
  • E、有专人组织实施

正确答案:E

第10题:

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应重点建立哪些制度?


正确答案: (1)建立严格的通风安全检查制度
矿井成分与气候条件的检查。
矿井空气尤其是作业场所含量的监测监控,矿井防尘系统的设计、维修及管理。
矿井总进风、总回风、主要进风、主要回风巷、所有需风地点进、回风风量和风速的检查。
矿井通风阻力的测定。
矿井主扇工况的检查测定和辅扇、局扇工作情况的检查测定。
根据生产情况的发展和变化,确定各个时期内矿山所需配风量,并将风量合理分配到各需风地点。
通风构筑物和主要通风井巷的检查与维护。
自然发火矿井的火区检查及全矿消防设施设备的检查与维修。
(2)矿井发展规划与设计会审制度
(3)通风、防尘仪表和设备管理制度
(4)通风防尘奖惩制度
(5)建立矿井通风调度制度。
(6)建立事故分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