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米芾、米友仁之后,墨戏成为文人的一个避风港,墨戏主要讲究()。

题目
单选题
从米芾、米友仁之后,墨戏成为文人的一个避风港,墨戏主要讲究()。
A

笔触

B

构图

C

气韵

D

色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派”以__________最为著名。( )

A.山水画
B.花鸟画
C.人物画
D.墨竹画

答案:A
解析:

第2题:

明末,与董其昌并称为“南董北米”的书法家是()。

A.米芾
B.米友仁
C.米万钟
D.倪元璐

答案:C
解析:
明代书法家米万钟,擅长行草书,师法米芾。其书结体遒劲,笔法粗拙浑厚,与董其昌并称为“南董北米”。

第3题:

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派”以_________最为著名。 ( )

A.出水画

B.花鸟画

C.人物殛

D.墨竹画


正确答案:A

第4题:

作书为什么要讲究墨法?古往今来所讲的墨法都有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 人人都知道,要写书法,笔、墨、纸缺一不可。墨是显露笔迹形态的必不可缺的东西,古人认为水墨是字的血液。实际上,字的形质也是靠水墨留在纸上的痕迹来表现。不管是笔力、笔势、笔意、笔形还是字的结体、章法,无不靠墨迹的潴留而显露,只有运用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墨法,才能表现出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笔法,才能写出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书法。因此,要写书法,必须讲究墨法。墨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浓、淡、干、湿、燥、润、沉、浮、虚、实,另外,还有湮墨、渗墨、枯墨、飞白等。古人在绘画上,笔、墨并重,但在书法上,虽然也重视墨法,但和笔法相比,谈的就少得多,以免书画不分之嫌。现代书法,早已突破了这个框框,很多书法家专门在墨法上做文章以求新意,创造出了风格独特的书法艺术品。
一般来说,书法讲求用墨的浓淡相宜,墨过淡则伤神采,墨过浓则用笔迟滞。应该做到“浓欲其活,淡欲其华”。写楷书力求点画的干、湿、燥、润一致,写行、草则要求字迹的干、湿、燥、润多变而和谐。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中说到:“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润燥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另外,墨色的浓、淡、干、湿、燥、润对字的形质气韵有很大的影响,墨色浓、干、燥,则易于表现阳刚之美;墨色淡、湿、润则易于表现阴柔之美。墨色浓、干、燥,字的形体则易得坚实、厚重险峭之形质;墨色淡、湿、润则易得空灵幽深之境界。虽然古人对用淡墨、湿墨作书颇有鄙薄之词,但仍不乏大胆使用墨色变化的书法家,如清代大书法家张裕钊有一幅对联“一樽浊酒有妙理,半窗梅影助清欢”,其点画间墨汁团团泛澜,颇似绘画中的泼墨效果。近些年来的书法展览中,运用湮墨(墨中加大量的水,任其湮漫)、渗墨(两张纸相叠,写在上面一张纸上,墨渗到下面的一张纸上使下面纸上留下效果特异的痕迹)、枯墨的人亦时有所见。清包世臣批评浮墨、淡墨说:“凡墨色奕然出于纸上,莹然作紫碧色者,皆不足与言书。”这种观点,现在看来是有些偏颇的。事实说明,只要运用得当,淡墨也可以写出好的书法作品来。清周星莲对此倒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他在其《临池管见》中说:“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活与华,非墨宽不可。……‘濡然大笔何淋漓’,淋漓二字,正有讲究,濡墨亦自有法。”他还说:“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淹无生气矣。”由是可见墨法是重要的,亦应是多变的。

第5题:

《云山墨戏图卷》的作者米友仁是哪个时期的画家()

  • A、唐
  • B、宋
  • C、明
  • D、清

正确答案:B

第6题:

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所创的“米氏云山”又称作(  )。

A.米家山水
B.米点山水
C.米氏山水
D.米家云山

答案:B
解析:
“米氏云山”是宋代书画家米芾及其长子米友仁开创的一种画派。又称“米点山水”。 @##

第7题:

世称“小米”的是()。

  • A、米友仁
  • B、欧阳询
  • C、米芾
  • D、王献之

正确答案:A

第8题:

我国古代所称的“文人四友”是指( )。

A.笔、墨、纸、砚

B.琴、棋、书、画

C.梅、兰、竹、菊

D.亭、台、楼、阁


正确答案:B

B [解析]在古代,弹琴(多指古琴)、弈棋(多指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将琴、棋、书、画合称为“文人四友”。A项笔、墨、纸、砚合称为“文房四宝”; C项梅、兰、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D项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9题:

从米芾、米友仁之后,墨戏成为文人的一个避风港,墨戏主要讲究()。

  • A、笔触
  • B、构图
  • C、气韵
  • D、色彩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米芾的儿子米友仁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米友仁,宋哲宗元祐元年生于襄阳,宋孝宗乾道元年卒(公元一零八六——一一六五年)。享年八十岁。幼名虎儿,别名尹仁,字元晖,号海岳后人、懒拙道人。其书画皆名传后世,人称“小米”。他因以点皱法画江南山水,得“米点皱”入中国画史。书法则酷似其父,善用隶书题榜。魏了翁认为他的书法不如其父,但清康有为则认为米友仁的行书中含,而米芾外拓,“南宫跳僄过甚”,“若小米书,则沉奇秾缛,肌态丰嫮矣”。有《吴郡重修大成殿记》、《潇湘奇观图跋》、《米芾草书九帖跋》、《杜门帖》、《文字帖》等书迹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