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怎样论述“形与神”?

题目
问答题
庄子的怎样论述“形与神”?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例举中国历代画论关于“形与神”关系论述的书籍。


参考答案:

①战国荀况《荀子》。
②东晋顾恺之《摹拓妙法》。
③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
④明代莫是龙《画说》。
⑤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篇》。


第2题:

《养生论》的作者认为形与神的关系是“形()”、“()


正确答案:恃神以立;须形以存

第3题:

论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正确答案:

第4题:

()提出了“形具而神生”这一唯物主义观点。

  • A、孔子
  • B、荀子
  • C、庄子
  • D、孟子

正确答案:B

第5题:

[画论]形与神的问题


正确答案: 中国画注重气韵和神似,注重表现对象物的神态,书法艺术家所获得的意趣,至于对象物的形态反而在其次。但并不是说不要形似,因为没有一定的形态,神态也无从表现,所以艺术上常讲“神形兼备”。这里所说的“神似”,是指艺术创作的主导精神和艺术欣赏的主导趣味。
最早提出形神关系的是顾恺之的“传神论”,但真正把这一见解加以精深发挥的是欧阳修、沈括、苏轼等人。欧阳修率先提出“古画画意不画形”,并且认为“萧条淡泊”的意境比“飞走迅速”的禽类更难表现。沈括十分赞同这一观点,还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责其间形象位臵,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这正是从艺术欣赏的角度阐明画贵神韵的道理。苏轼也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还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气意所到”。宋代诗人陈与义与苏轼有相同的观点,他在《水墨梅》的诗中说:“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苏陈二人俱都强调画的神似。这些思想对后世的绘画理论和艺术有很大的影响。如元代画家倪瓒主张作画要“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明代画家徐渭也主张“不求形似求神韵”,而且创“大写意”画法。清代以后对这一理论阐述有了新的发展,石涛说“名山许游未许画,画比似之山必怪。变幻莫测懵懂间,不似之似当下拜。”所说“不似之似”正是画家所要表现的那种艺术境界。这一思想被齐白石所继承和发展,他提出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把绘画的真谛说的非常明白。

第6题:

庄子《逍遥游》的主旨是什么?怎样评价庄子的这种观点?
本文主旨在蔑视一切功名利禄,追求一种不受任何时空限制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
这种思想有其积极意义,即能够认识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是在不断变化的,表现了一定的辩证思想。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现实政治的批判态度。另一方面,他追求无所待而遨游无穷无为之境的绝对自由,不但虚无缥缈,也行不通,容易引导人们脱离现实,自我陶醉。

第7题:

()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命题。

  • A、荀子
  • B、墨子
  • C、庄子
  • D、韩非子

正确答案:A

第8题:

庄子在论述道与语言关系时,提出了“()”这一重要命题


参考答案:言不尽意

第9题:

论述庄子“齐物论”思想。


正确答案:庄子之学被认为“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同老子一样,他将“道”视为最高范畴。对于所接触到的经验世界、经验事物所存在的矛盾性问题,庄子以之“齐物论”的思想加以辩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经验事物的相对性、不确定性辩证:庄子暴露事物的矛盾,是为了暴露事物存在的相对性、不确定性,引出“万物一齐”的“齐物”之论。他讲到:“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表明,经验事物在性质、功能上的种种区分,是极可变动的、不确定的,那么在本然的意义上,在未落入对待的情况下,它们实际上是“齐同”的,这是万事万物作为道的表现。
2、经验知识的人为性、主观性判认:庄子“齐物论”不仅致力于暴露经验事物的相对性、不确定性以引出“齐物”之论,更致力于暴露经验知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而引出齐同种种之“物论”,即是由不同认知主体所引发的认知的相对性、不确定性。在庄子看来,经验知识和由经验知识加给外界的种种性质、功能的判别,不仅是极不确定、极其相对的,还是极其人为、极其主观、极不可靠的,这是由偏见之心造成的。因此,《齐物论》不仅是要齐同万物,还要齐同种种对事物的认知和论说,即齐同种种“物论”。庄子的讨论实际上已经涉及到认知的一般特点:认知总是从人的特定角度、特定需要出发,抽取客观事物的某一片面、片段而形成的,无疑是“主观的”,而把这种主观认识强加给外界时,外部世界无疑也成为“人为的”。庄子对于认知的一般特点、功能的判断是十分睿智的,但他对于主观、人为东西的否弃态度需要我们加以辨别。

第10题:

形神关系的确切表述是

  • A、精能生神
  • B、神附广形
  • C、神为形主
  • D、形为神宅
  • E、形与神俱

正确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