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格里尔逊模式。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格里尔逊模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漂网渔船》的导演是()。

A格里尔逊

B弗拉哈迪

C伊文思

D格里菲斯


A

第2题:

“格里逊模式”


正确答案:纪录片发展历程中的一种重要的风格样式。20世纪30年代,英国著名导演格里逊首先采用画外音解说来制作纪录片,打破了“默片”的沉闷局面。解说词大大加强了纪录片的影响力,通过画面与解说词、音乐相配合的形式来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阐述明确的社会改良主张。但是,当时的画外音制作比较粗糙、灌得太多,也引来了非议和指责,批评“解说词明显压倒了画面”,纪录片成了“长篇说教”等等。二次大战中,德、意、日等国的独裁者利用纪录片灌输法西斯主义,更败坏了纪录片的名声。到了1950年代,格里逊式的纪录片失去观众的宠爱。

第3题:

被人们称为“纪录片之父”的是( )

A.弗拉哈迪
B.维尔托夫
C.格里尔逊
D.尼普科夫

答案:A
解析:

第4题:

格里尔逊


正确答案:1898年4月26日生于苏格兰迪恩斯顿,1972年2月19日卒于巴斯。从格拉斯哥大学哲学系毕业后,曾在达勒姆大学讲学。1924年在美国洛克菲勒研究基金会钻研传播工具对舆论的影响。3年中发表了许多论文。1926年他为纽约《太阳报》写影评。论述R.弗拉哈迪的影片《摩阿拿》时,首先用了纪录片这个名词。他以社会学家而不是以美学家的眼光来谈论电影对公众的影响。1927年回英国,次年帝国交易局电影部资助他拍摄第一部由他导演的影片《漂网渔船》(1929)。此片描写北海鲱鱼渔民的生活。1934年他导演了另一部影片《斯凯岛捕鱼堤》。他以更多的精力提倡纪录片运动,并吸收有志于现实主义的艺术家参加进来在他的指导下,1930~1933年间他们拍出大约100部纪录影片。1933年,他们并入英国邮政总局,得到的经费更多,技术和内容都有进步,拍出了有名的《锡兰之歌》(1935)和《夜邮》(1936)。1939年加拿大政府任命他为电影管理专员,他协助建立加拿大全国电影委员会。1941年为加拿大制作的纪录片《丘吉尔岛》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1945年他辞职去美国成立《世界今日》股份有限公司,194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他为群众宣传署署长。从1957年起他每周主持英国电视播映一次,选映世界各地的纪录影片。著作有《格里尔逊论纪录电影》。

第5题:

简述格里尔逊模式。


正确答案: 格里尔逊的电影理论被称为格里尔逊模式,通俗的说就是画面加解说的电影形态。格里尔逊为纪录片所做的界定—— “创造性地处理现实”。包含了纪录片的核心元素:作为表现对象的现实(而不是历史、幻想或者摄影棚里的表演)与作为创作方法的创造性处理(而不是简单地机械记录)。模式所体现的格里尔逊电影美学的基本内涵包括:
一、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纪录电影要肩负社会责任,实施公众教育。
二、纪录电影要处理现实题材。
三、纪录电影应该是诗意的。《漂网渔船》、《邮郎》是格里尔逊模式的代表作,现实题材、诗意表达与社会教育的完美结合,这种模式是纪录电影从无声转向有声时代的最为有力的创作模式。

第6题:

20世纪30年代,以格里尔逊为首的“英国纪录电影学派”的代表作有《夜邮》、《锡兰之歌》。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简要介绍格里尔逊。


正确答案:格里尔逊(1898~1972) ,英国电影制片人、导演、理论家,英国纪录片运动创始人。194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他为群众宣传署署长。著作有《格里尔逊论纪录电影》。

第8题:

当代德育课程模式中的“社会行动”课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威尔逊

B麦克费尔

C科尔伯格

D纽曼


D

第9题:

纪实主义电影美学的源头是()。

  • A、卢米埃尔兄弟
  • B、英国布莱顿学派
  • C、格里尔逊
  • D、格里菲斯

正确答案:A

第10题:

被公认为英国的第一部有声电影《讹诈》是()导演的。

  • A、查理·卓别林
  • B、劳伦斯·奥利弗
  • C、格里尔逊
  • D、希区柯克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