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女,41岁。1999年3月21日就诊。主诉:腹胀痛、便秘1个月,患者发病的1个月来,因工作不顺,出现胸胁疼痛,纳呆

题目
单选题
刘某,女,41岁。1999年3月21日就诊。主诉:腹胀痛、便秘1个月,患者发病的1个月来,因工作不顺,出现胸胁疼痛,纳呆,嗳气频作。用单方小茴香、藿香等煎汤内服后,上症稍减,但时作便秘,每于排便时,腹中胀痛而欲便不得,或矢气频转而粪便难出,粪质或干或溏,或先干后溏。检查:舌苔薄腻,脉弦。该病人的中医诊断是()
A

便秘

B

腹痛

C

腹胀

D

泄泻

E

以上都不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属证的是

A.发热恶寒

B.肝胃不和

C.胸胁胀满

D.纳呆食少

E.头身疼痛


正确答案:B

第2题:

属证的是

A:发热恶寒
B:肝胃不和
C:胸胁胀满
D:纳呆食少
E:头身疼痛

答案:B
解析:

第3题:

患者刘某,女性,41岁。1999年3月21日就诊。主诉:腹胀痛、便秘1个月,患者发病的1个月来,因工作不顺,出现胸胁疼痛,纳呆,嗳气频作。用单方小茴香、藿香等煎汤内服后,上症稍减,但时作便秘,每于排便时,腹中胀痛而欲便不得,或矢气频转而粪便难出,粪质或干或溏,或先干后溏。检查:舌苔薄腻,脉弦。其诊断是A、便秘

B、腹痛

C、腹胀

D、泄泻

E、胁痛

其辨证分型是A、热秘

B、虚秘

C、冷秘

D、气秘

E、阴虚秘

其治法是A、顺气导滞

B、泻热通腑

C、温通开秘

D、益气养血润燥

E、滋阴通便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


问题 2 答案:D


问题 3 答案:A

第4题:

刘某,女,41岁。1999年3月21日就诊。主诉:腹胀痛、便秘1个月,患者发病的1个月来,因工作不顺,出现胸胁疼痛,纳呆,嗳气频作。用单方小茴香、藿香等煎汤内服后,上症稍减,但时作便秘,每于排便时,腹中胀痛而欲便不得,或矢气频转而粪便难出,粪质或干或溏,或先干后溏。检查:舌苔薄腻,脉弦。该病人的中医诊断是()

  • A、便秘
  • B、腹痛
  • C、腹胀
  • D、泄泻
  •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第5题:

张某,女,45岁,因胃脘痞闷不适3个月就诊,患者近3个月来经常脘腹痞闷,重时满闷如塞,但不疼痛,饮食减少,恶心嗳气,大便不爽,喜长叹息,有时心烦易怒,胸胁胀满,每因生气恼怒而使症状加重,苔薄白,脉弦。其治法是()

  • A、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 B、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 C、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 D、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 E、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正确答案:D

第6题:

刘某,女,41岁。1999年3月21日就诊。主诉:腹胀痛、便秘1个月,患者发病的1个月来,因工作不顺,出现胸胁疼痛,纳呆,嗳气频作。用单方小茴香、藿香等煎汤内服后,上症稍减,但时作便秘,每于排便时,腹中胀痛而欲便不得,或矢气频转而粪便难出,粪质或干或溏,或先干后溏。检查:舌苔薄腻,脉弦。该病人的中医诊断是:A、便秘

B、腹痛

C、腹胀

D、泄泻

E、以上都不是

该病的辨证分型是:A、热秘

B、虚秘

C、冷秘

D、气秘

E、以上都不是

该病的中医治法是:A、理气行滞

B、泻热通腹

C、温通开秘

D、益气养血润燥

E、以上都不是

该病的首选方药是:A、调胃承气汤

B、六磨汤

C、济川煎

D、黄芪汤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


问题 2 答案:D


问题 3 答案:A


问题 4 答案:B

第7题:

患者,刘某,男,32岁。患者初起症见白睛发黄,迅速至全身发黄,色泽鲜明,壮热口渴,心中懊憹,恶心,呕吐,纳呆,小便赤黄,短少,大便秘结,右胁胀痛而拒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试述其中医诊断,症候,治法,方药。


正确答案: 诊断:阳黄
证型:热重于湿证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通腑。
主方:茵陈蒿汤加减。
药物:茵陈30g大黄10g栀子12g陈皮12g枳实10g茯苓15g

第8题:

杨某,女,33岁。平素性情急躁易怒。自诉因工作不顺,近日出现精神抑郁,性情急躁,胸胁胀痛,口干而苦,头痛、目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其辨证分型是

A、肝气郁结

B、瘀血内结

C、气郁化火

D、血行郁滞

E、心脾两虚


参考答案:A

第9题:

李某,女,40岁,干部。1999年10月10日初诊。 主诉:右胁肋胀痛一周。 病史:一周前因家庭因素,患者出现情志不畅,继而出现右胁肋部胀闷疼痛,疼痛时轻时重,并随情绪波动而变化,曾自服“陈香露白露”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而来我院就诊。现症见:右胁肋胀痛,走窜不定,并牵及肩背部,嗳气,善太息,纳呆,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肝胆B超检查,报告为“胆管炎”。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证候诊断与分析、治法、代表方名、药物与用量、煎服法。


正确答案: 诊断:胁痛(肝气郁结)
分析:根据患者右胁肋部胀痛,肝胆B超检查诊为“胆管炎”故诊断为胁痛。由于因家庭因素,患者出现情志不畅,继而出现右胁肋部胀痛,走窜不定,并牵及肩背部,嗳气,善太息,纳呆,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等证候表现,此乃属肝气郁结之证。足厥阴肝经“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足少阳胆经“至肩上”,“循胁里”。情志失畅,肝失疏泄,气机郁滞,阻于胁络,不通则痛。故出现右胁肋部疼痛。气滞则胀痛走窜,或循经引及胸脘肩背。肝气郁结与情志变化密切相关,故疼痛发作及轻重随情志而变化。肝气犯胃乘脾,胃失和降则嗳气,善太息,纳呆。气机郁滞则脘腹胀满。脉弦主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枳壳10g香附10g陈皮6g川芎10g白芍15g甘草6g郁金10g元胡10g日一剂,水煎服。

第10题:

刘某,女,41岁。1999年3月21日就诊。主诉:腹胀痛、便秘1个月,患者发病的1个月来,因工作不顺,出现胸胁疼痛,纳呆,嗳气频作。用单方小茴香、藿香等煎汤内服后,上症稍减,但时作便秘,每于排便时,腹中胀痛而欲便不得,或矢气频转而粪便难出,粪质或干或溏,或先干后溏。检查:舌苔薄腻,脉弦。该病的首选方药是()

  • A、调胃承气汤
  • B、六磨汤
  • C、济川煎
  • D、黄芪汤
  •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