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温病发热的机理、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

题目
问答题
论述温病发热的机理、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午后或入夜发热,似有热发自骨内之感,伴颧红、盗汗等症的临床意义是( )

A、湿温潮热

B、日晡潮热

C、气虚发热

D、阴虚发热

E、热入营血


参考答案:D

第2题:

发热为午后、夜间低热,其临床意义是

A.阳明腑实

B.阴虚火旺

C.温病入营

D.湿温内蕴

E.热邪客表


正确答案:B
B

第3题:

温病湿蕴热蒸的常见热型是( )

A、壮热恶热

B、日晡潮热

C、身热不扬

D、发热夜甚

E、夜热早凉


参考答案:C

第4题:

什么叫做发热,热型?试述常见热型?


正确答案: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临床上的常见热型:1.嵇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c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c度。2.驰张热:体温常在39c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c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c度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5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c度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核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第5题:

下列哪项不是口渴不欲饮的机理( )

A.湿温病湿重热轻证

B.温病挟痰饮

C.热入营分

D.阳明气分有热


参考答案:D

第6题:

发热为午后发热明显,身热不扬,其临床意义是

A、湿温内蕴

B、阴虚火旺

C、温病入血

D、食积胃肠

E、热邪犯肺


参考答案:A

第7题:

发热为午后夜间低热的临床意义是( )

A、阳明腑实

B、阴虚火旺

C、湿温内蕴

D、温病入营

E、热邪客表


参考答案:B

第8题:

常见三音心律的产生机理,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1)舒张期额外心音:①奔马律:心率在100次/分以上,在S之后出现病理性S或S,分别形成室性奔马律(舒张早期奔马律)或房性奔马律(舒张晚期奔马律)。室性奔马律提示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重,心肌功能严重障碍。房性奔马律提示心室收缩期压力负荷过重,室壁顺应性降低,见于压力负荷过重引起心肌肥厚的心脏病。②其他:包括开瓣音、心包叩击音、肿瘤扑落音等。开瓣音见于二尖瓣狭窄,在心尖内侧最清晰,高调、拍击样,说明二尖瓣弹性和活动尚好;心包叩击音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在心尖部和胸骨下段左缘最清晰,较强、短促;肿瘤扑落音见于左房黏液瘤,在心尖部及胸骨左缘3~4肋间最清晰,可随体位变动而变化,调低。2)收缩期额外心音:①收缩早期喷射音(收缩早期喀嚓音):心底部最清晰,分为肺动脉喷射音和主动脉喷射音。分别见于肺动脉压增高和高血压以及主动脉瓣病变;②收缩中晚期喀嚓音:见于二尖瓣脱垂,呈高调、"张帆"样声响,在心尖部及内侧清晰,随体位而变化,常合并收缩晚期杂音。

第9题:

发热为午后夜间低热的临床意义是( )

A.阳明腑实
B.阴虚火旺
C.湿温内蕴
D.温病入营
E.热邪客表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金匮》对中风病的辨证分型、临床表现与机理有何论述?


正确答案: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是因营气不能运行于肌表所致。邪在于经,即重不胜;是因血气不运行于肢体所致。邪入于腑,即不识人;是因痰浊蒙蔽清窍所致。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是因心脾欲绝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