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某,男,23岁,农民。1996年6月3日初诊。主诉:腹部胀痛8小时。病史:患者在发病前一天从乡下进城,晚上和几位同学相

题目
问答题
高某,男,23岁,农民。1996年6月3日初诊。主诉:腹部胀痛8小时。病史:患者在发病前一天从乡下进城,晚上和几位同学相聚时,饮食过多冷盘,并喝冷饮,约2小时后,即觉腹部胀闷不适,恶心欲吐。因天未亮而未行就诊,续而出现腹痛腹泻,泻后痛减,嗳腐吞酸而入院急诊。刻下见:腹部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厌食,痛而欲泻,泻后痛减,大便臭秽,舌苔厚腻,脉滑。 要求: 写出疾病诊断、证候诊断与分析、治法、代表方名、药物与用量、煎服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诊断:腹痛(饮食停滞)
分析:根据患者出现腹部胀痛8小时而诊断为腹痛。由于患者暴饮暴食后起病,有腹部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厌食,痛而欲泻,泻后痛减,大便臭秽,舌苔厚腻,脉滑数等证候,此乃属饮食停滞证。因食滞胃肠,气机不利,故腹部胀满疼痛。食滞不化,腐败作酸,故嗳腐吞酸,厌食。食积下行则痛而欲泻。泻后食滞暂减,腑气暂通,故腹痛亦减。食浊壅滞肠中,传导失常,故大便臭秽。舌苔厚腻,脉滑均为食滞内停之象。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大黄(后下)15g、枳实10g、神曲12g、黄芩10g、黄连10g、泽泻15g、白术12g、茯苓15g、厚朴6g、槟榔10g,日一剂,水煎服。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题干】主诉:患者,男,60岁。发作性头晕1年。答题要求:请围绕以上主诉,口述该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应询问的内容。


参考答案:(一)现病史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了解从发病到就诊前,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关的鉴别诊断情况。(1)询问发作时间、诱因及发作频率。(2)询问有无血压变化,有无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3)询问有无眼花、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4)结合中医十问,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其他情况。2.诊疗经过(1)是否到医院诊治过。是否做过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颅脑CT、颈椎X线片、脑电图等相关检查,结果如何。(2)曾用何种方法及药物治疗,效果如何。(二)相关病史(1)了解有无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血液病、肝病、头颈部外伤、美尼尔病、颅内疾病、癫痫等病史。(2)了解家族史、过敏史。

第2题:

【题干】主诉:男性,45岁,上腹部不适、呕血1天。答题要求:请围绕以上主诉,口诉该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应询问的内容。


参考答案:(一)现病史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1)诱因:食用粗糙食物、大量酗酒或服药物。(2)呕血的量及颜色:鲜红、咖啡样、暗红色、有无血块,是否混有痰液、食物。(3)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头晕、大汗、口渴、尿少、心悸、意识障碍。(4)伴随症状:有无咳嗽、胸痛、规律性上腹部疼痛,有无黄疸。(5)大便情况:是否有黑便,尿量及尿色。2.诊疗经过(1)是否到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2)治疗用药情况。(二)相关病史(1)是否有药物过敏史、饮酒史、发病前用药史。(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有无类似疾病、有无糖尿病、肝病、全身出血性疾病史。

第3题:

主诉的含义下述哪项正确

A.患者的主症、体征及性质和持续时间

B.患者的主症及发病时间

C.患者的主症及初诊时间

D.主症及发作频率

E.患者的病史


正确答案:A
A.

第4题:

病例摘要:寿某,男,29岁,已婚,职员。2015年5月15日初诊。患者1年来时有右胁胀痛,走窜不定,时轻时重,与情志有关,胸闷腹胀,嗳气频作,舌苔薄白,脉弦。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悬饮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胁痛。中医证型诊断:肝郁气滞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右胁胀痛,走窜不定为主症,辨病为胁痛。现症见胸闷腹胀,嗳气频作,舌苔薄白,脉弦,辨证为肝郁气滞证。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中医病证鉴别:胁痛与悬饮均有胁部胀痛,悬饮胀痛持续不解,多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并有咳嗽、咳痰等肺系证候。治法:疏肝理气。方剂名称: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柴胡10g,枳壳10g,香附10g,川楝子4.5g,白芍10g,甘草3g,川芎6g,郁金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5题:

病例摘要:冯某,男,20岁,未婚,学生。2014年6月18日初诊。患者1天前出现腹部胀痛,伴胃脘痞满。现症:腹部胀痛,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腹痛。中医证型诊断:湿热壅滞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腹部胀痛伴胃脘痞满为主症,辨病为腹痛。现症见腹部胀痛,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辨证为湿热壅滞证。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中医病证鉴别: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常需鉴别。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上述症状在腹痛中较少见。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方剂名称:大承气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大黄(后下)10g,芒硝(溶服)15g,厚朴10g,枳实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6题:

简要病史女性,50岁。主诉:突发右下腹部持续性胀痛5小时。


参考答案:问诊内容现病史: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1)发病诱因:暴饮暴食、高脂饮食、疲劳。(2)腹痛情况: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和有无放射痛。(3)腹痛与呼吸、体位的关系。(4)消化道症状:有无腹胀、恶心、呕吐及呕吐物的性质、次数、量。(5)伴随症状:有无发热、寒战、胸痛等。(6)发病后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体重变化情况。2.诊疗经过(1)是否曾到医院就诊,做过何种检查(如B超,CT)。(2)治疗情况:用药、效果。相关病史:1.有无药物过敏史、手术及外伤史。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有无胃病、胆道系统疾病、冠心病及肝炎病史。问诊技巧1.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2.能围绕病情询问。参考诊断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第7题:

病例摘要:周某,男,46岁,已婚,农民。2015年8月4日初诊。患者1月前过度劳作后出现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现症:逐渐消瘦,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口渴症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消渴(上消)。中医证型诊断:肺热津伤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为主症,辨病为消渴。现症见消渴,辨证为肺热津伤证。肺脏燥热,津液失布。中医病证鉴别:两者都可出现口干多饮症状。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但这类口渴各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伴多食、多尿、尿甜、瘦削等消渴的特点。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剂名称:消渴方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天花粉9g,葛根6g,麦冬6g,生地黄6g,藕汁6g,黄连6g,黄芩6g,知母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8题:

【题干】主诉:患者,男,65岁。咳嗽、咳痰反复发作10年。答题要求:请围绕以上主诉,口诉该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应询问的内容。


参考答案:(一)现病史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了解从发病到就诊前,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关的鉴别诊断情况。(1)询问发病时间、起病缓急、病因和诱因。(2)询问咳嗽的时间、节律、性质、声音、加重因素,痰的色、质、量、味。(3)询问有无喘息、发热、盗汗、咯血、胸痛等伴随症状。(4)结合中医十问,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其他情况。2.诊疗经过(1)是否到医院诊治。是否做过血常规、痰培养、肺功能、胸部X线等相关检查,结果如何。(2)曾用何种方法及药物治疗,效果如何。(二)相关病史(1)了解有无过敏性鼻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病史。(2)了解家族史、过敏史。

第9题:

马某,男,44岁,因“血尿待查”入院。B超示尿道结石。主诉下腹部胀痛难忍,排尿困难。护士应采取()

A、耐心鼓励患者自行排尿

B、注射利尿剂

C、立即与医生联系,给予对症处理

D、轻轻按摩,热敷下腹部

E、立即导尿


参考答案:C

第10题:

病例摘要:林某,男,50岁,已婚,工人。2016年4月30日初诊。患者1月前出现粪便带脓血,而无痢疾、肠道慢性炎症病史。3天前出现腹部拒按,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色紫暗,量多,烦热口渴,面色晦暗,舌质有瘀点、瘀斑,脉涩。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痢疾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大肠癌。中医证型诊断:瘀毒内阻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腹痛喜温喜按,五更泄泻,粪便带脓血,而无痢疾、肠道慢性炎症病史为主症,辨病为大肠癌。现症见面色苍白,少气无力,畏寒肢冷,腰酸膝冷,苔薄白,舌质淡胖,有齿痕,脉沉细弱,辨证为瘀毒内阻证。瘀血内结,瘀滞化热,热毒内生。中医病证鉴别:痢疾是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病。一般发病较急,常以发热伴有呕吐开始,继则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突出的临床特征,其腹痛多呈阵发性,常在腹泻后减轻,腹泻次数可达每日10~20次,粪便呈胶冻状、脓血状。而大肠癌起病较为隐匿,早期症状多较轻或不明显,中晚期伴见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神疲倦怠、消瘦等,腹痛常为持续性隐痛,常见腹泻,但每日次数不多,泄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是其特点。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剂名称:膈下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桃仁9g,红花9g,五灵脂6g,延胡索3g,丹皮6g,赤芍6g,当归9g,川芎6g,香附4.5g,乌药6g,枳壳4.5g,黄连6g,黄柏6g,败酱草6g,甘草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