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郑杭生的学科本土论。

题目
问答题
请简述郑杭生的学科本土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认为制度是一系列社会活动或社会过程。

A、索尔斯坦·凡勃伦

B、英格尔斯

C、吉登斯

D、郑杭生


参考答案:C

第2题:

我国“社区”的概念最早是由( )翻译过来的



A.费孝通
B.梁漱溟
C.晏阳初
D.郑杭生

答案:A
解析:
我国社区的概念最早是由费孝通翻译过来的。他将英文“community”翻译成“社区”。故选A

第3题:

简述学科课程论与活动课程论各自的特点及缺点。


正确答案:

第4题:

请简述郑杭生的社会运行论。


正确答案: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社会运行情况的总结,也是将我国历史上的治乱兴衰传统经过改造和重新开发用于研究和解释当代中国的社会运行状况,并吸取了中外社会学届前辈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的合理因素,对当代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进行的较为系统的社会学研究。

第5题:

请简述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异同。


答案:
解析:
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 - 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1)理论基础方面:形式教育论的理论基础是唯理论和官能心理学;实质教育论的理论基础是经验论和联想主义心理学、统觉心理学。(2)教育目的方面:形式教育论主张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和能力,而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实质教育论则主张让学生通过学习实际有用的知识,使学生的身心对社会的实际生活产生广泛的适应性,为他们未来的完满生活作准备。(3)课程内容方面:形式教育论主张学习形式课程;实质教育论主张学习实科课程。(4)教育实践方面:以形式教育论为基础,发展了公学、文科学校等;以实质教育论为基础,发展了实科学校等。二者各有利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知识与技能并重,内发与外铄并重,将二者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6题:

简述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的基本思想。


参考答案:布鲁纳曾经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结构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这指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在他的“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中,他认为所谓“基本”是一个观念具有既广泛而又强有力的适应性;“结构”是指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指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及其相互联系。他认为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价值在于:一是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二是可以更好地记忆学科知识;三是有利于知识、技能的“迁移”;四是能够缩短知识层次间的距离。

第7题:

请简述中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


答案:
解析: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如下: (1)综合性;
(2)基础性;
(3)工具性;
(4)实践性;
(5)开放性;
(6)层次性。

第8题:

简述学科课程论的特点及其缺点。


正确答案:

第9题:

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及优点。


答案:
解析: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又称知识中心课程论,以斯宾塞、赫尔巴特和布鲁纳为代表,主张学校教育应该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优点:(1)按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编制课程,有利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继承人类文化遗产。
(2)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3)受到悠久传统的支持,大多数教师对此习惯。
(4)课程的构成比较简单,易于评价。

第10题:

请简述郑杭生的学科本土论。


正确答案: 从社会学本土化从地区性向世界性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这一学科在世界各国本土化过程中的开阔眼界出发,对社会学本土化、中国化作深入研究,阐述了社会学本土化与西方化、国际化、全球化的关系,提出了社会学世界格局的思想,提出了中国社会学“建构本土特色”、“超越本土特色”,加快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