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及其思想?

题目
问答题
摩尔根及其思想?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是古典进化论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研究人类社会进化问题。主要著作有《易洛魁联盟》(1851)、《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1871年),《古代社会》(1877)等,代表作为《古代社会》。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TCP/IP协议的基本思想及其实施这种思想的目的。


正确答案:(1)TCP/IP协议本质上是一种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协议。其基本思想是把信息分割成一个个不超过一定大小的信息包来传送。 (2)目的是:一方面可以避免单个用户长时间地占用网络线路;另一方面可以在传输出错时不必重新传送全部信息只需重传出错的信息包就行了。
(1)TCP/IP协议本质上是一种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协议。其基本思想是把信息分割成一个个不超过一定大小的信息包来传送。 (2)目的是:一方面可以避免单个用户长时间地占用网络线路;另一方面,可以在传输出错时不必重新传送全部信息,只需重传出错的信息包就行了。

第2题:

卢梭著:《()》;达尔文著:《()》;美摩尔根著:《()》。


正确答案:社会契约论;人类的由来;古代社会

第3题:

1910年,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用果蝇为材料建立了著名的( )。


参考答案:基因学说

第4题:

摩尔根认为人类的家庭是如何发展进化的?


正确答案: 摩尔根认为家庭和婚姻形态是经过五个形态发展起来的:
⑴、血婚制度家族,基于同代人的集体婚配,只以辈份差异为分类标准;
⑵伙婚制家族,基于禁止兄弟姐妹婚配的集体婚配,无嫡系和旁系之分;
⑶、对偶婚制家族,集体婚配向偶婚的转变形态,偶婚的萌芽,明确地区别嫡系和旁系;
⑷、父权制家族,基于家长为中心的婚姻;
⑸、专偶婚制家族,基于偶婚。

第5题:

《原始文化》的作者是谁?()

  • A、泰勒
  • B、恩格斯
  • C、摩尔根
  • D、达尔文

正确答案:A

第6题:

论述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办学思想及其实践。


答案:
解析:
蔡元培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中国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在五四时期,他接管了当时学风低下、自由散漫的北京大学,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指导思想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使得北京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指的是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内,允许各种学派自由发展,采取“学诣”第一的原则,只要这些思想言之有理,尚未达到自然淘汰的命运,就应该让这些思想自由发展。其实这是为新思想、新文化争取地位。这一办学理念反映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积极、进步的。在这个原则下,他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造。(2)改革北大的具体措施。①抱定宗旨、改变校风。这是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他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但是当时的北京大学,学生对研究学问没有兴趣,读书只为做官,因此,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大学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第一,改变学生的观念。蔡元培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砺德行;三是敬爱师长。并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要求学生从此以后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并强调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第二,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蔡元培在教师聘任上采取“学诣”第一的原则,对于具有真才实学,教学热心,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的学者,不论其国籍、资格、年龄、思想倾向如何,都加以聘任。第三,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蔡元培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机关,而且是要创新知识,推动学术进步的场所。据此,他在国内大学中率先设立了各科研究所,并注意丰富图书馆藏书,为学术研究创造条件。第四,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蔡元培努力在师生中提倡道德修养。要求学生砥砺德行,敬爱师长,并成立了各种学生组织以培养学生兴趣。对于私生活糜烂,甚至于引诱学生与之堕落的教师则予以坚决解聘。②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聘任上,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致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这一思想体现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积极进步的。③教授治校,民主管理。为了贯彻落实“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原则,蔡元培主要在北大建立了全校最高立法和权力机构、全校最高行政执行机构、全校教务传导机构等。把治理大学的任务交给了教育家。④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在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上,蔡元培采取了以下措施: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3)蔡元培改革北大的教育启示。①大学应当以研究学问作为第一要义。大学不是灌输知识的场所,教师与学生都应当热爱学问,培养自己的学者风范。②大学以引领社会、服务社会为职责,应当担当起带领社会风气的责任,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大学代表一个社会最高层次的群体的精神面貌,也是一个国家精神面貌的标志,应当以强烈的责任心来维持这种好的精神状态。③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教育要以养成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宗旨。教育要帮助学生发展能力、完善人格,同时也兼顾学生的技能和道德的教育。④大学的管理者、办学者,应当好好审视大学的意义、角色,做好正确的定位,只有把握好大学应有的特点,应做的事,才能真正把教育办好,把学校办活。

第7题:

科学思想及其类型?


正确答案: 模型的思想:质点、质点组、刚体,都是模型
定量的思想:质量、速度、电量、能量、光强……,定量的科学,成熟的标志
统一的思想:微观宏观,自然界
实证的思想+逻辑的思想:“逻辑+数学+实验”的力量
科学态度—讲理、讲证据、讲逻辑
科学精神—追求真理、敢于质疑、平等协商、讲究证据;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 科学的习惯—善于观察、乐于思考,追问原因、寻找证据,敢于假设、勇于实践,独立思考、团结合作,遵守纪律、讲究秩序

第8题:

摩尔根基因理论确立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参考答案:对

第9题:

摩尔根关于氏族制度的发现?


正确答案: 摩尔根认为: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氏族,氏族是一个由共同祖先传下来的血缘亲属所组成的团体,只包括有共同祖先的一半后代。整个社会的组织结构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他还进一步指出,氏族、胞族、部落以及部落联盟还是历史发展中顺序相承的几个阶段;部落联盟或部落联合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民族的出现,民族由同一地域内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所组成。
摩尔根认为,人类的全部历史可以分为相应的“两种社会制度”为特征的两个大的阶段:早期是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晚期是“国家”,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
他解释了氏族组织的作用和它的构成原则,即氏族是单系继嗣群,它不负担家庭责任,但它是从事经济生产和分配的单位并构成社会仪式和礼仪的基础,能够提供教育、社会保险等功能,但它不能代替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生儿育女等。氏族内部成员的构成原则就是:大家都是血亲同胞,人人平等。

第10题:

简述孟子及其思想。


正确答案: 孟子,儒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传为孔子孙子子思门生,一生不曾做官,专以讲述为业。与弟子共同编有《孟子》。 “性善”和“良知”:思想核心。因为性善,所以人上来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他认为一个人所以不能成为善人,是因为他不去培养和扩充自己的善端。为此,孟子注重主观精神的修养,提出要“养浩然之气”,以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
义:孟子在“仁学”理论方面所做的补充。仁是发自内心之爱,义是所以为人之道。“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孔子“杀身成仁”的基础上提出了“舍生取义”,使儒家所主张的道德观更加完备。
仁政:政治思想。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人本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强调人民的重要性,突出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的地位。他认为治道有王道和霸道两种方式。王道通过道德指示和教育来实现;霸道则依靠暴力和强迫来实现。孟子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出发,提出“仁政”的观念,主张国家要养民,要实行“仁政”,并就实施“仁政”提出许多具体措施,把孔子的“内圣”之道推广到治国的方面,成为“外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