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身”出自()

题目
单选题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身”出自()
A

《列子·汤问》

B

《孟子·告子上》

C

《礼记·乐记》

D

《毛诗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出自于()

A.《诗经》

B.《文心雕龙》。

C.《汉书》

D.《毛诗序》


参考答案:D

第2题:

下列那句话阐述了音与心的关系?

A、声成文,谓之音

B、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C、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D、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参考答案:C

第3题: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出自______。


参考答案:《礼记·乐记》

第4题: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几句关于情志关系的论述出自()

A《毛诗大序》

B《报任安书》

C《论衡•艺增》

D《史记•屈原列传》


A

第5题:

()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序》

第6题: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出自《尚书·尧典》。()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7题:

情感在艺术中的能源作用,早被论者所认识和重视。如()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乐记》

第8题: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出自_____。


参考答案:《礼记·乐记》

第9题: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言于外。”这段诗论出自()。

A《论衡·艺增》

B《孟子》

C《史记·屈原列传》

D《毛诗大序》


D

第10题: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是()中的观点。

  • A、《乐论》
  • B、《乐记》
  • C、《论语》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