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城市化的功能。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城市化的功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中国城市化道路与经典城市化道路的区别?


参考答案:

(1)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2)从规模较小的小城镇起步,控制人口向大城市迁移并同时引导这部分人向小城镇迁移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发展小城镇的政策;
(3)城市化的动力来自乡村的推力,而不是城市的引力;
(4)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移,也就是所谓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5)有形的物质形态上的城市化发展较快,无形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城市化显著落后。


第2题:

简述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进程及其特点?


参考答案:

1、1760-1850为城市化的初兴阶段,出现了第一个城市化超过一半的国家-英国
2、1851-1950为城市化的局部发展阶段,欧洲和北美的发达工业化的国家进入城市化的成熟阶段
3、1951年后,为城市化得普及阶段,许多第三世界的国家独立,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特点:
1、城市化明显加快
2、大城市超前发展
3、城市带的崛起


第3题:

简述城市化的内涵。


参考答案: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四,城市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第五,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六,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

第4题:

功能城市化


正确答案: 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的过程。

第5题:

简述城市化及其动力。


正确答案: 所谓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的一个历史进程。它包括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3个方面: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业结构由农业型经济转变为工业型经济;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社会生活向城市性状态转变,城市生活方式扩展到其他领域,人际间的血缘、亲缘关系削弱,业缘关系强化。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经济发展。首先是农业的发展为城市的发展准备了基础。近代以来工业化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化。近现代工业要求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依托,要求便捷的交通、运输及商业服务,这些只有在城市中才能实现。因此,近现代大工业大多兴建于城市,这导致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
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及社会管理机构的完善,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城乡差别,城市中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吸引了农村居民向城市流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为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提供了现实条件。农村的推力与城市的拉力相结合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第6题:

简述城市化经济产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从整个城市角度看,城市规模效益表现为城市化经济。
(1)从中间投入品的规模经济来看,城市公共投入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企业能够共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好处。
(2)从范围经济和关联经济来看,单一企业变成企业集团、企业集群和企业网络,这使范围经济和关联经济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实现。
(3)从商品交易的规模经济看,单店经营发展到超市和连锁经营,使消费者节省购物时间的同时享受到商店的规模经济。
(4)从共享熟练劳动力市场的效率来看,大城市提供劳动力市场共享服务更完善。
(5)从信息外部经济来看,信息和知识的交流由行业内部扩展到行业之间,一方面加深了社会化,使人力资本形成获得正外部性;另一方面交流作用于生产活动,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力和工资水平。


第7题:

简述城市化的功能。


正确答案: 1.促进了经济的巨大进步。
2.促进了生产方式的转变。
3.促进了生活方式的更新。
4.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第8题:

简述影响城市化的经济规律?


参考答案:

1)集聚经济效益(同类企业的集聚经济,多类企业的集聚经济)
2)规模经济效益(企业的规模经济,城市的规模经济,)
3)优位经济效益(地理优位,交通优位,资源优位)
4)外部经济效益(企业的外部经济,城市的外部经济)


第9题:

简述城市化的主要类型。


正确答案: 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城市化道路与经典城市化道路的区别?

正确答案: (1)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2)从规模较小的小城镇起步,控制人口向大城市迁移并同时引导这部分人向小城镇迁移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发展小城镇的政策;
(3)城市化的动力来自乡村的推力,而不是城市的引力;
(4)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移,也就是所谓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5)有形的物质形态上的城市化发展较快,无形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城市化显著落后。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