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与著作对应正确的是()

题目
单选题
学者与著作对应正确的是()
A

《货币哲学》—孔德

B

《有关现在的哲学》—马尔都塞

C

《社会行动的结构》—帕森斯

D

《实证哲学教程》—齐美尔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著作与作者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过秦论》
  • B、班固《至言》
  • C、陆贾《新语》
  • D、曹错《贤良对策》

正确答案:B

第2题: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主要有()、他们的著作分别是()。


正确答案: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义证》、《说文通训定声》、《说文释例》

第3题:

下列各项中著作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广义相对论基础》爱因斯坦

B.《几何学》笛卡儿

C.《天工开物》宋应星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莱布尼兹

答案:D
解析: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作者为牛顿。

第4题:

《亚洲的地中海》是法国学者弗朗索瓦·吉普鲁的著作。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下列先秦学者与学说其主张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 A、孔子——仁
  • B、墨子——兼爱
  • C、韩非子——法、术
  • D、庄子——势

正确答案:D

第6题:

学者A写了一片论文,但还没有发表,学者B发现后便据为己有。则学者B没有侵犯学者A的著作权。()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我国最早见诸文字记载,对雷电作科学观察的学者是东汉哲学家(),其描述雷电的著作是()。


正确答案:王充,论衡

第8题:

曾经撰写著作《反思性实践者》,并提出“行动中反思”与“对行动的反思”的学者是()。

A杜威

B萧恩

C黑格尔

D皮亚杰


B

第9题:

我国古代文化名人辈出,成就斐然,以下著作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史记》——司马迁
  • B、《齐民要术》——贾思勰
  • C、《资治通鉴》——郦道元
  • D、《天工开物》——宋应星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大致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我国学者对语言文字进行研究,是从汉代开始的。之后历经六朝、唐、宋、元、明,到清代达到极盛(黄金时代),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叫做“小学”。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语义研究阶段
汉初(公元前3世纪)——东晋末(5世纪)代表作品是汉代的《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
(1)《尔雅》
①《尔雅》是中国最古的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词义的专书。王力先生认为这本书成书应在西汉。
②《尔雅》按意义分类,全书十九章,每章篇名都是用“释×”表示:
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③十九篇中,前三篇是解释一般词语,方法是把许多同义词放在一起,而用一个单词来解释。例如《释诂》第一条是:”初、哉、首、基、肇、祖、元、胎、落、权舆、始也。这后十六篇是解释各种事物名称的,例如《释亲》:“父为考,母为妣。”
④晋代郭璞的《尔雅注》,宋代邢邴的《尔雅疏》(十三经注疏之一)流传至今。模仿《尔雅》的书很多,形成“雅学”。最早的是三国魏人张揖的《广雅》,书名是“尔雅的扩大”的意思。
(2)《方言》
①扬雄的《方言》在字典中属于特殊的类型,是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记录方言的专书。《方言》也是按照意义排列,但是不像《尔雅》的分类那样系统,也没有“释×”的篇名,如:“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凡语就是所谓的普通话。方言的不同大都是词汇的不同,也有一些可能是在不同的地区里的不同读音。“逆”和“迎”古音相近,都是迎接的意思。注明方言词的来源是本书的最大特点,
②受《方言》影响的著作,汉儒及后代的其他著作也有提到方言的地方。现存而且常见的有清杭世骏的《续方言》三卷,是从古书中搜寻材料来补充《方言》的但是没有标明出处。
(2)《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字书,也是第一部按字的偏旁编排的字典。这部书决定了将近两千年汉语字典的命运,因为后代的字典基本上都是继承说文的。全书收9353个字,,归入540个部首进行解释;它给予后代汉语语义学巨大的影响,并且在正字法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唐宋以来,《说文》是研究中国文字的主要参考书。《说文》虽然对于每一个字都有解释它的意思,但是许慎这一部书的主要对象不是字义而是字形,他企图说明每一个字为什么那样写,主要是找出字的本义,使这个本义能说明这个字结构的理由。
(3)《释名》
东汉刘熙著的《释名》也是按意义编排的词典,在编排上很像,所以后代有人把它叫做《逸雅》,刘熙企图探求每一个字最初命名夫人原因,他认为语音和语义有必然的联系,从语音可以探寻语义的来源,《释名》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专著。例如:“江,公也,诸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苦,吐也,人所吐也。”这样用双声叠韵作出解释的办法叫作“声训”(补:声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作解释的一种释义方法),声训不是科学的办法,虽然语音和语义有关系,但是,像《释名》那样主观臆断是错误的,不过这本书在汉语史上还有它一定的价值,因为我们可以从它的声训中窥见上古的语音系统。
(4)词义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注解古书的工作可以追溯到汉朝。《诗经》的毛传、郑笺,《三礼》(周礼、仪礼、礼记)郑玄注、唐孔颖达《五经正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宋朱熹《诗集传》、《四书集注》等等。
(二)语音研究阶段南北朝初(5世纪)——明末(17世纪)
(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出现了一门新学科——汉语音韵学,语言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语音方面。相传沈约著了一部《四声谱》,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汉语里有四声了。
(2)中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原本已经不存在。现在通行的是宋真宗时陈彭年、丘雍奉命重修的《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共分206韵,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五卷。一般人所说的“切韵系统”实际上是根据“《广韵》系统”。根据《切韵》的语音系统,可以上推古音,下联今音。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地方言的语音系统,基本上可以从《切韵》上得到解释。
(3)韵书外还有一些韵图,这是一种表格,同一直行表示声母相同,同一横行表示韵母、声调相同。现存最早的韵图是《韵镜》和《七音略》,都是十二世纪的。《切韵指掌图》时代较晚,相传为司马光所作。
(4)从十三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国语言研究主要在北方的活语言方面。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一部根据十四世纪北方话语音系统编著的一部韵书。全书共分十九韵,声调方面首次提出“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中原音韵》一书所反映的音系,是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源头和基础,在中国语言学史具有划时代意义。
(5)明初乐韶风,宋濂奉敕编撰的《洪武正韵》自称“一以中原雅音为定,”可是它里面杂着吴音的特点。从此以后,有许多音韵的书都以北音为根据,如朱权的《琼林雅韵》、陈铎的《菉斐轩词林要韵》、兰廷秀的《韵略易通》、毕拱辰的《韵略汇通》等。
(三)全面发展阶段清初(17世纪)——太平天国(19世纪)
(1)17世纪到19世纪(清初到太平天国)是中国语言研究最有成绩的时代,清朝统治者对文化思想的控制最为严厉,一半学者多被迫离开现实而从事古书的整理合考证,汉语的古义和古音在这个时代都有很大的发现。这种作风很像汉儒,所以叫汉学;因为这种学问是实事求是,所以叫“朴学”。
(2)主要研究成果:
①字典一类的官书:
《康熙字典》陈廷敬等编,共收47021字,按部首编排,共分214部。《康熙字典》的优点是搜罗广泛,尽可能举例说明,并尽可能指出见于何书。
《佩文韵府》收集作诗用的复音词和短语。
《骈字类编》主要收集双音词。
《经籍纂诂》阮元等编,收集经、史、子、集的各家注解,搜罗详尽,注明篇名。
②《说文》研究(文字学):
清代《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注释精确,批判的接受《说文》,指出语义发展的过程,不限于解释先秦古义。);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取《说文》和各种经书的字义互相印证);
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按古韵十八部排列,打破字形,窥见语义联系,体例较好:先列本义→转注→假借;别义;声训;古韵;转音)
④语义学(即训诂学):
王念孙:《广雅疏证》(上古名物之学),《读书杂志》(校正古书错误);
王引之:《经义述闻》(解释经义,纠正前人传注),《经传释词》(解释虚词)
王氏父子的最大优点是不以《说文》出发,不拘泥于字形,一切以语音为准,即采用“以声求义”的研究方法,这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章炳麟,清代朴学殿军。同其弟子黄侃一起被后人称为“章黄学派”。主要著作《文始》、《新方言》、《小学答问》等。
⑤古音学:
古音,尤其是古韵方面,古音研究本从宋代已经开始了,但系统科学的研究是从明末陈第《毛诗序古音考》后开始。
清初,顾炎武作《音学五书》,分古韵十部,奠定了清代学者划分上古韵部的基础。其后,江永分古韵十三部,戴震分古韵九类二十五部,段玉裁十七部,孔广森十八部、王念孙、江有诰各分二十一部,章炳麟二十三部,黄侃二十八部。
清代学者在声母研究上作出重大贡献的只有钱大昕一人,他证明了“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
⑥古文字学:
金文之学:吴大澂《说文古籀补》;孙诒让《名原》
甲骨学:孙诒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
王国维《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考释》、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考释》、《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丛考》等。
⑦语法学:
中国第一个语法学家是清代马建忠,他的《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系统的语法学著作。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