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后石渣块度()。

题目
单选题
爆破后石渣块度()。
A

越大越好

B

越小越好

C

与所使用的装渣机械相适应

D

大、小无所谓,大的用机械,小的用人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岩基爆破开挖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 )。

A.岩基上部一般应采用梯断爆破方式,预留保护层

B.采用减震爆破技术

C.力求爆破后块度大、爆堆分散

D.对爆破进行有效控制

E.力求爆块后块度均为,爆堆集中


参考答案:ABDE

第2题:

工作面上的炮眼布置,应保证爆破后爆破块度均匀,大小符合装岩要求,大块率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3题:

爆破效果就是爆破后,使被爆体(爆破对象)形成的________综合结果。

A 破坏形态

B 块度

C 对周围环境影响


参考答案:ABC

第4题:

关于爆破后应达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软弱围岩、中硬岩、硬岩隧道爆破后,炮眼利用率分别为90%、95%、100%
B.中硬岩隧道爆破后,围岩稳定,基本无剥落现象
C.软弱围岩、中硬岩、硬岩隧道爆破后,距掌子面-倍洞径处的洞内拱顶质点垂直向振动速度应分别小于50mm/s、80mm/s、120mm/s
D.硬岩隧道爆破后,石渣块度满足装渣要求;若要求渣堆集中,最大抛距20m,采用深眼爆破的隧道,最大抛距30m

答案:B,C,D
解析:
爆破后效果应达到下列要求:(1)软弱围岩隧道爆破后,围岩稳定,无大的剥落或坍塌;爆破后围岩的扰动深度小于1m;距掌子面一倍洞径处的洞内拱顶质点垂直向振动速度应小于50mm/s;炮眼利用率达100%;石渣块度满足装渣要求。(2)中硬岩隧道爆破后,围岩稳定,基本无剥落现象;爆破后围岩的扰动深度小于0.8m:距掌子面-倍洞径处的洞内拱顶质点垂直向振动速度应小于80mm/s;炮眼利用率达95%以上;石渣块度满足装渣要求;要求渣堆集中,最大抛距20m。(3)硬岩隧道爆破后,围岩稳定,无剥落现象;爆破后围岩的扰动深度小于0.5m;距掌子面一倍洞径处的洞内拱顶质点垂直向振动速度应小于120mm/s;炮眼利用率达90%以上;石渣块度满足装渣要求;要求渣堆集中,最大抛距20m,采用深眼爆破的隧道,最大抛距30m。A选项,中软弱围岩、中硬岩、硬岩隧道爆破后,炮眼利用率应分别达100%、95%、90%以上,因此A选项错误,其他选择均符合要求。

第5题:

挖泥船清除爆破石渣前,应()。
A.测量水深 B.详细了解钻孔爆破设计
C. 了解石渣颗粒硬度 D.详细了解实际爆破情况 E.如有盲炮应处理后再清渣


答案:B,D,E
解析:

第6题:

爆破效果的好坏可以用()等进行描述。

A.爆破块度

B.爆堆形态

C.爆破效果

D.爆破危害效应


正确答案:ABCD

第7题:

下列选项对于隧道开挖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有( )。

A.按设计要求开挖出断面
B.掘进速度慢,少占作业循环时间
C.石渣块度(石渣大小)越大越好
D.应严格控制欠挖,尽量减少超挖
E.尽量节省爆破器材消耗

答案:A,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公路隧道主要开挖方式、适用范围、开挖要求及超欠挖控制。选项B:掘进速度快,少占作业循环时间;选项C:石渣块度(石渣大小)便于装渣作业。参见教材P230。

第8题:

露天台阶爆破相对与浅孔爆破来说有哪些特点________。

A 爆破规模大,作业效率高

B 爆破块度均匀,大块率低

C 强烈


参考答案:AB

第9题:

岩基爆破开挖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 )。

A.岩基上部一般应采用梯段爆破方式,预留保护层
B.采用减震爆破技术
C.力求爆后块度大、爆堆分散
D.对爆破进行有效控制
E.力求爆后块度均匀、爆堆集中

答案:A,B,D,E
解析:
2020版教材P78页
2.露天石方(岩基)爆破开挖的技术要求(1)岩基上部除结构要求外均应按梯段爆破方式开挖,在邻近建基面预留保护层,保护层按要求进行开挖。(2)采用减震爆破技术,以确保基岩完整,确保开挖边坡稳定,保证开挖形状符合设计要求。(3)对爆破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损害邻近建筑物和已浇混凝土或已完工的灌浆地段;保护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和人员安全。(4)力求爆后块度均勻、爆堆集中,以满足挖装要求,提高挖装效率。

第10题:

关于爆破后应达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软弱围岩、中硬岩、硬岩隧道爆破后,炮眼利用率分别为90%、95%、100%
B:中硬岩隧道爆破后,围岩稳定,基本无剥落现象
C:软弱围岩、中硬岩、硬岩隧道爆破后,距掌子面-倍洞径处的洞内拱顶质点垂直向振动速度应分别小于50mm/s、80mm/s、120mm/s
D:硬岩隧道爆破后,石渣块度满足装渣要求;若要求渣堆集中,最大抛距20m,采用深眼爆破的隧道,最大抛距30m
A选项,中软弱围岩、中硬岩、硬岩隧道爆破后,炮眼利用率应分别达100%、95%、90%以上,因此A选项错误,其他选择均符合要求。

答案:B,C,D
解析:
爆破后效果应达到下列要求:
(1)软弱围岩隧道爆破后,围岩稳定,无大的剥落或坍塌;爆破后围岩的扰动深度小于1m;距掌子面一倍洞径处的洞内拱顶质点垂直向振动速度应小于50mm/s;炮眼利用率达100%;石渣块度满足装渣要求。
(2)中硬岩隧道爆破后,围岩稳定,基本无剥落现象;爆破后围岩的扰动深度小于0.8m:距掌子面-倍洞径处的洞内拱顶质点垂直向振动速度应小于80mm/s;炮眼利用率达95%以上;石渣块度满足装渣要求;要求渣堆集中,最大抛距20m。
(3)硬岩隧道爆破后,围岩稳定,无剥落现象;爆破后围岩的扰动深度小于0.5m;距掌子面一倍洞径处的洞内拱顶质点垂直向振动速度应小于120mm/s;炮眼利用率达90%以上;石渣块度满足装渣要求;要求渣堆集中,最大抛距20m,采用深眼爆破的隧道,最大抛距30m。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