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不同年龄有哪些称谓?

题目
问答题
古代对不同年龄有哪些称谓?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古人对特定的年龄阶段,有专门的称谓,从小到大依次为:
(1)襁褓:原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总角:借指幼年,古代未成年者把头发扎成髫,称为总角;
(4)垂髫、髫年:借指幼年,髫为儿童头上扎起来下垂的短发;
(5)束发、成童:十五岁以上,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髫;
(6)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7)及笄:女子十五岁左右,古代女子十五岁时就把头发簪起;
(8)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9)而立:三十岁;
(10)不惑:四十岁;
(11)知天命、半百:五十岁;
(12)花甲:六十岁;
(13)古稀:七十岁;
(14)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15)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16)期颐:一百岁。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有称庙号的,如“汉武帝”,有称年号的,如“唐太宗”,有称谥号的,如“康熙”。(


参考答案:错

第2题:

我国古代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特定称壻,其称谓有特定的出处,下列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 排列正确的是( )
A.及笄——弱冠——艾——古稀
B.总角——古稀——期颐——艾
C.不惑——总角——而立——皓首

D.艾——期颐——及笄——弱冠


答案:A
解析:
总角:指童年。及笄:指女子15岁。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 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艾:指50岁。古稀:指70岁。皓首: 指老年,又称“白首”。期颐:指百岁。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3题:

中国人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称谓,下面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排序应该是( )。①弱冠之年②期颐之年③而立之年④古稀之年⑤耳顺之年⑥耄耋之年

A.①③⑤④⑥②

B.①③⑤④②⑥

C.③①⑤④⑥②

D.③①⑤④②⑥


正确答案:A

第4题:

古代常用称谓代替年龄。请说出下列年龄的称谓:60岁()70岁()。


正确答案:花甲;古稀

第5题: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古代男子15岁,称为()。
A.总角 B.豆蔻 C.束发 D.弱冠


答案:C
解析: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束发”是男子15岁;“弱冠”是男子20岁。

第6题:

属于古代对故意犯罪称谓的有( )。


正确答案:BC
西周将故意称为“非眚”;秦朝将故意称为“端”或“端为”。西周将过失称为“眚”,秦朝将过失称为“不端”。故选B项和C项。

第7题:

我国古代对于不同的朋友关系有不同的称谓,下列选项中。用于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的称谓是( )。


A.金兰之交

B.刎颈之交

C.竹马之交

D.忘年之交

答案:A
解析:
贫贱之交: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忘年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第8题:

礼仪中的辞令有哪些特点?

A、对不同人有不同的称谓

B、在礼仪场合中,有很多规定的说法

C、必须一字不差地背诵

D、有时需要临场发挥


参考答案:ABD

第9题:

古代对头痛病名的称谓有哪些()

  • A、脑风
  • B、真头痛
  • C、首风
  • D、头风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导游员对旅游团成员的称谓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职务称,即以其所担任的职务相称,如总经理等。
2.姓名称,即在“先生”、“小姐”、“同志”之前冠以姓。
3.一般称,即泛称某人为“先生”、“小姐”、“太太”等。
4.职业称,如“司机先生”、“秘书小姐”、“王老师”等。
5.代词称,如“您”、“他”等。
6.亲昵称,亲属、好友间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