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浆制备,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

题目
问答题
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浆制备,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F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F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0N.m3/h。热电站有:3台130t/h 燃煤锅炉,1套12MW 汽轮发电机组,1套25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度蒸汽,生产能力为220t/h,蒸汽在管道中的压力为3.7MPa。F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2010年3月,F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中有31%没有意识到事故隐患,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1、2,在2010年1月份检查时已经发现。重大事故隐患1 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的甲车间认为是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2未整改的原因是F长认为是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F厂出整改资金。问题:指出F 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单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浆制备、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F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
F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0 N·m3/h。热电站有:3台130 t/h燃煤锅炉,1套12 Mw汽轮发电机组,1套25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的蒸汽,生产能力为220 t/h,蒸汽在管道中的压力为3.7 MPa。
F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
2010年3月,F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患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Ⅰ、Ⅱ在2010年1月份检查时已经发现。重大事故隐患Ⅰ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的甲车间认为是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Ⅱ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认为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F厂出整改资金。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并说明理由。
2.指出上述场景中的特种设备。
3.指出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单元。
4.确定重大事故隐患Ⅰ、Ⅱ的整改责任单位并说明理由。
5.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答案:
解析:
1.(1)燃煤——易燃(自燃)物质,易发生火灾。(2)柴油——易燃液体,易发生火灾爆炸。
(3)煤气——易燃气体,易发生火灾。
(4)氧化铝、灰渣——过热遇水易发生物理性爆炸。
(5)液氨——泄漏后氨气易于发生爆炸。
(6)硫酸铵、硫酸——强氧化性物质。
2.(1)电梯——主办公楼2部。
(2)锅炉——130 t/h燃煤锅炉3台。
(3)压力容器——高压溶出工艺、熔盐加热站。
(4)压力管道——蒸汽管道、热力管网。
(5)场内机动车——工艺间物料输送使用的机动车辆。
3.(1)火灾——堆煤场、油泵房、点火泵房、溶盐加热站等。
(2)其他爆炸——除灰系统(粉尘爆炸)、热力管网(管道爆炸)。
(3)坍塌——堆煤场。
(4)高处坠落——主厂房系统及设备等检修。
(5)淹溺——除盐水站。
(6)触电——各种电气设备。
(7)机械伤害——系统中使用的各种机械。
(8)窒息和中毒——液氨、煤气。
(9)车辆伤害——机动车辆。
(10)灼烫——溶盐加热站、热力管网等。
(11)其他伤害——跌伤、扭伤。
4.重大事故隐患Ⅰ、Ⅱ均由F厂整改。理由:
(1)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防控的主体。
(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监督、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本单位事故隐患。
(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4)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方、承租方的隐患排查负有统一协调、管理的职责。
5.(1)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落实。
(3)建立、健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举报等隐患排查制度。
(4)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建立隐患排查专项资金使用制度。
(5)坚强相关方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
(6)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制定隐患整改方案,落实整改隐患整改措施,整改完毕后,应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

第2题:

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将制备,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F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
  F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0Nm3/h。热电站有:3台130t/h燃煤锅炉,1套12MW汽轮发电机组,1套25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度地蒸汽,生产能力为220t/h , 蒸汽在管道中的压力为3.7MPa。
  F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
2010年3月,F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患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1,2在2010年1月份检查时已经发现。重大事故隐患1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的甲车间认为是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2未整改的原因是F长认为是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F厂出整改资金。

指出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
(1)燃煤————易燃(自然)物质。
(2)柴油————易燃液体。
(3)煤气————易燃气体。
(4)硫酸铵、硫酸————强氧化性物质。

第3题:

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浆制备、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根据上述情况,请判断,该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危险因素有火灾、爆炸、高处坠落、冒顶、触电等。(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4题:

氧化铝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工艺复杂、设备多、流程长,生产场所存在着大量的高温、高压、强碱性物质,危险有害因素分布较广。氧化铝生产系统的主要工序包括原料制备、熟料烧结、溶出、沉降、分解、母液蒸发、过滤、氢氧化铝焙烧等几个工序。下列危险有害因素在工序中存在最多的是( )。

A.电离辐射
B.碱灼伤
C.中毒窒息
D.火灾

答案:B
解析:
碱灼伤在所有工序中均存在,因此是在各个工序中存在最多的危险有害因素。

第5题:

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硝化,原矿浆制备,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F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
F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0N·m3/h。热电站有3台130t/h燃煤锅炉,1套12 Mw汽轮发电机组,1套25 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的蒸汽,生产能力为220 t/h,蒸汽在管道中的压力为3.7 MPa。
F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
2010年3月,F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患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Ⅰ和Ⅱ在2010年1月检查时已经发现。重大事故隐患Ⅰ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的甲车间认为是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Ⅱ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认为是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F厂出整改资金。
[问题1]
指出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并说明理由。
[问题2]
指出上述场景中的特种设备。
[问题3]
指出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单元。
[问题4]
确定重大事故隐患Ⅰ、Ⅱ的整改责任单位并说明理由。
[问题5]
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答案:
解析:
[问题1]
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l)燃煤。理由:属于易燃(自燃)物质。(2)柴油。理由:属于易燃液体。(3)煤气。理由:属于易燃气体。(4)硫酸铵、硫酸。理由:属于强氧化性物质。
[问题2]
案例中特种设备有:(l)电梯2部。(2)锅炉:3台130t/h燃煤锅炉。(3)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3.7 MPa的蒸汽管道。
[问题3]
(1)火灾。其存在单元有: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点火泵房、熔盐加热站等。(2)其他爆炸。其存在单元有:除灰系统(粉尘爆炸)、热力管网(管道爆炸)。(3)坍塌。其存在单元是:堆煤场。(4)高处坠落。其存在单元是:主厂房等检修。(5)淹溺。其存在单元是:除盐水站。(6)触电。其存在单元是:各种电气设备。(7)机械伤害。其存在单元是:各种机械。(8)窒息和中毒。其存在单元是:供热管网气体。(9)灼烫危害。其存在单元是:熔盐加热站、热力工程系统、供热管网。(10)车辆伤害。其存在单元是:机动车辆输送。
[问题4]
重大事故隐患Ⅰ、Ⅱ的整改责任单位均为F厂。理由:
(l)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防控的主体。(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防控的主体。(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4)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方、承租方的隐患排查负有统一协调、管理的职责。
[问题5]
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l)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落实。(3)建立健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举报等隐患排查制度。(4)加强安全生产投人,建立隐患排查专项资金使用制度。(5)坚持相关方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6)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整改完毕后,应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

第6题:

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将制备,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F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
  F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0Nm3/h。热电站有:3台130t/h燃煤锅炉,1套12MW汽轮发电机组,1套25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度地蒸汽,生产能力为220t/h , 蒸汽在管道中的压力为3.7MPa。
  F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
2010年3月,F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患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1,2在2010年1月份检查时已经发现。重大事故隐患1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的甲车间认为是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2未整改的原因是F长认为是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F厂出整改资金。

确定重大事故隐患1.2的整改责任单位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重大事故隐患1、2均由F厂整改。
(2)理由:
①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防控的主体;
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监督、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本单位事故  隐患;
③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方、承租方的隐患排查负有统一协调、管理的职责。

第7题:

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将制备,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F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
  F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0Nm3/h。热电站有:3台130t/h燃煤锅炉,1套12MW汽轮发电机组,1套25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度地蒸汽,生产能力为220t/h , 蒸汽在管道中的压力为3.7MPa。
  F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
2010年3月,F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患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1,2在2010年1月份检查时已经发现。重大事故隐患1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的甲车间认为是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2未整改的原因是F长认为是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F厂出整改资金。

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答案:
解析:
整改措施包括:
(1)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思。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落实。
(3)建立健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举报等隐患排查制度。
(4)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建立隐患排查专项资金使用制度。
(5)坚强相关方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
(6)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制定隐患整改方案,落实整改隐患整改措施,整改完毕后,应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

第8题:

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浆制备,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F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F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0N·m3/h。热电站有:3台130t/h燃煤锅炉,1套12MW汽轮发电机组,1套25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的蒸汽,生产能力为220t/h,蒸汽在管道中的压力为3.7MPa。F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2010年3月,F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患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Ⅰ、Ⅱ在2010年1月份检查时已经发现。重大事故隐患Ⅰ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的甲车间认为是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Ⅱ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认为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F厂出整改资金。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指出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并说明理由。


2.指出上述场景中的特种设备。


3.指出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单元。


4.确定重大事故隐患Ⅰ、Ⅱ的整改责任单位并说明理由。


5.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答案:
解析:

【答案】


1.(1)F厂中的火灾爆炸物质有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氧化铝,煤气,液氨。(2)爆炸性物质是指受到高热、摩擦、撞击或受一定物质的激发能瞬间起单分解或复分解化学反应,并以机械功的形式在极短时间内放出能量的物质,统称为爆炸性物质。物质发生爆炸的过程是其化学能量迅速释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物质状态的变化,爆炸点周围介质的压力和温度急剧升高,瞬间发生气体膨胀和巨大声响,同时对周围环境起到极大的破坏作用。


2.所涉及的特种设备有锅炉,蒸汽管道,压力容器,输送车辆,电梯,油泵房,点火泵房。


3.危险因素存在的单元: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点火泵房、除灰系统、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危险因素:其中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除灰系统中产生的大量的煤粉粒可能导致尘肺病、矽肺病;油泵房可能因为爆炸导致作业人员的死亡;氨法脱硫系统可能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使人慢性中毒。


4.(1)生产经营单位F将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应当与其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可以看出重大事故隐患Ⅱ的整改责任单位应该是F企业。(2)F企业应该是重大事故隐患Ⅰ的整改责任单位,因为不管是甲车间还是乙车间都属于F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应该由F企业出资对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整改。


5.(1)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落实。(3)建立健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举报等隐患排查制度。(4)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建立隐患排查专项资金使用制度。(5)加强相关各方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6)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制定隐患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并进行评估。




【命题点与拓展】


1.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等物理变化而引起的爆炸称为物理性爆炸。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成分不改变,例如锅炉的爆炸,压缩气体、液化石油气超压引起的爆炸,压力容器内液体过热汽化引起的爆炸均属于物理性爆炸。这种爆炸能够间接地造成火灾或促使火势的扩大蔓延。由于物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化学性爆炸按爆炸时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可分为:①简单分解爆炸,如乙炔在压力下的分解爆炸。这种爆炸不一定发生燃烧反应,所需热量由爆炸物质本身分解时产生,受轻微震动即可引爆。②复杂分解爆炸,如炸药的爆炸。③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即所有可燃气体、蒸气、雾滴和粉尘与空气混合所形成的混合物的爆炸,包括石油、天然气的爆炸,均属于此类。这类爆炸需要一定条件,如爆炸物质含量、空气含量及激发能源等。其危险性虽较前两类化学性爆炸低,但很普遍,造成的危害也较大。


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适用范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前款特种设备的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第三条第一款规定:“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使用、检验检测及其监督检查,应当遵守本条例,但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鉴于目前我国特种设备种类较多,已有一些特种设备形成了固有的监督管理体制并行之有效,所以对于某些特殊的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不需要改变现行管理体制,不宜作出统一的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以及矿山井下使用的特种设备、民用机场专用设备的安全监察不适用本条例。”第三条第三款规定:“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理,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第一百条规定:“压力管道设计、安装、使用的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


3.根据能量转移论的观点,电气危险因素是由于电能非正常状态形成的。电气危险因素分为触电危险、电气火灾爆炸危险、静电危险、雷电危险、射频电磁辐射危害和电气系统故障等。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4.一般隐患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指定隐患整改责任人,对事故隐患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的隐患,由整改责任人负责监督检查和整改验收,验收合格后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备案。重大隐患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安全保障措施,落实整改的内容、资金、期限、下井人数、整改作业范围,并组织实施。整改结束后要按照要求认真自检。


5.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是《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的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事故调查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要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提出预防事故的措施,防止发生同类事故。所以,事故调查要避免重追究、轻整改的倾向,要在调查报告中提出整改意见或者措施,为其他单位提供事故案例和经验教训,加强管理,防止或者减少同类事故发生。



第9题:

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硝化,原矿浆制备,高压熔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F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F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0N.m3/h。热电站有3台130t/h燃煤锅炉,1套12MW汽轮发电机组,1套25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的蒸汽,生产能力为220t/h,蒸汽在管道中的压力为3.7MPa。F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2010年3月,F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患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Ⅰ、Ⅱ在2010年1月检查时已经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工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的甲车间认为是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Ⅱ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认为是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F厂出整改资金。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并说明理由。
2.指出上述场景中的特种设备。
3.指出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单元。
4.确定重大事故隐患工、Ⅱ的整改责任单位并说明理由。
5.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答案:
解析:
1.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1)燃煤。理由:属于易燃(自燃)物质。(2)柴油。理由:属于易燃液体。(3)煤气。理由:属于易燃气体。(4)硫酸铵、硫酸。理由:属于强氧化性物质。 2.案例中特种设备有:①电梯2部。②锅炉:3台130t/h燃煤锅炉。③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3.7MPa的蒸汽管道。
3.(1)火灾。其存在单元有: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点火泵房、熔盐加热站等。(2)其他爆炸。其存在单元有:除灰系统(粉尘爆炸)、热力管网(管道爆炸)。(3)坍塌。其存在单元是:堆煤场。(4)高处坠落。其存在单元是:主厂房等检修。(5)淹溺。其存在单元是:除盐水站。(6)触电。其存在单元是:各种电气设备。(7)机械伤害。其存在单元是:各种机械。(8)窒息和中毒。其存在单元是:供热管网气体。(9)灼烫危害。其存在单元是:熔盐加热站、热力工程系统、供热管网。(10)车辆伤害。其存在单元是:机动车辆输送。
4.重大事故隐患Ⅰ、Ⅱ的整改责任单位均为F厂。理由:(1)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防控的主体。(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防控。(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4)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方、承租方的隐患排查负有统一协调、管理的职责。
5.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1)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落实。(3)建立健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举报等隐患排查制度。(4)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建立隐患排查专项资金使用制度。(5)坚持相关方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6)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整改完毕后,应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

第10题:

()是熟料在溶出、分离洗涤过程进入粗液中Na2O与熟料中Na2O之重量百分比。

  • A、赤泥产出率
  • B、氧化钠净溶出率
  • C、氧化铝净溶出率
  • D、分解率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