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机械厂机加工车间车工甲,1年半前调整到该厂浇铸车间从事浇铸工作,现又调回机加工车间做车工。甲应重新接受(      )

题目
单选题
某机械厂机加工车间车工甲,1年半前调整到该厂浇铸车间从事浇铸工作,现又调回机加工车间做车工。甲应重新接受(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A

厂级.车间级

B

车间级.班组级

C

厂级.班组级

D

厂级.车间级.班组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车间现有机加工设备60台和机修工3人,如1名机修工最多能够负责l0台设备的日常维修,那么该车间至少还需要增补( )名机修工。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C

第2题:

某企业的固定资产,甲车间是乙车间的二分之一,乙车间是丙车间的四分之一,丙车间时甲车间的多少?

A.8倍

B.1/8

C.1/2

D.2倍


正确答案:A
根据题意可假设甲车间固定资产为1则乙为2,那么丙为8,即可得出答案选A。

第3题:

某机械厂机加工车间车工甲,1年半前调整到该厂浇铸车间从事浇铸工作,现又调回机加工车间做车工。甲应重新接受(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A.厂级、车间级

B.车间级、班组级

C.厂级、班组级

D.厂级、车间级、班组级


正确答案:B

第4题:

某企业有甲、乙、丙三个车间。甲车间的固定资产是乙车间的,乙车间的固定资产是丙车间的,那么丙车间的固定资产是甲车间的(  )。

A.15倍
B.20倍
C.10倍
D.25倍

答案:A
解析:
乙是甲的3倍,丙是乙的5倍,则丙是甲的15倍。

第5题:

甲、乙两车间原有人数的比为4:3,甲车间调12人到乙车间后,甲、乙两车间的人数变为2:3,甲车间原有人数是(  ).

A.18人
B.35人
C.40人
D.144人

答案:C
解析:


以甲车间原有40人.
另解,甲、乙两车间原来人数之比为4:3=20:15,调整后人数之比为2:3=14:21,可知甲车间减少了20-14=6份=12人,每份2人,则甲车间原有20×2=40人.

第6题:

某企业的固定资产,甲车间是乙车间的1/2,乙车间是丙车间的1/4,那么,丙车间是甲车间的( )。

A.8 倍

B.1/8

C.1/2

D.2 倍


正确答案:A
根据题意可知,甲=1/2 乙,乙=1/4 丙,则甲=1/8 丙,则丙/甲=8(倍)。

第7题:

某工厂的两个车间共有120名工人,每名工人每天生产15件设备。如果将乙车间工人的1/3调到甲车间,则甲车间每天生产的设备数将比乙车间多120件。问原来乙车间比甲车间多多少人?()

A. 12
B. 24
C. 36
D. 48

答案:D
解析:

第8题:

某机械厂机加工车间长期从事传动轴的切削加工。最近,为了进一步提高加工质量,车间自发成立了QC小组,在确定课题后,对不同设备和班次的产品进行轴的重量和外径尺寸的波动调查。

认为在调查阶段应该适用的统计工具和方法有( )。

A.控制图

B.分层法

C.网络图

D.因果图


正确答案:AB
解析:在质量改进中,控制图常用来发现过程的异常波动,起“报警”作用;分层法是根据数据产生的特征(如:何人、何处、何种方法、何种设备等)将数据划分成若干组的方法。机械厂机加工车间可以在调查阶段用控制图来发现轴的重量和尺寸的异常波动,同时也能用分层法按不同设备和班次将数据分类,有利于以后阶段的分析。

第9题:

某机械厂机加工车间长期从事传动轴的切削加工。最近,为了进一步提高加工质量,车间自发成立了QC小组,在确定课题后,对不同设备和班次的产品进行轴的重量和外後尺寸的波动调查。
认为在调査阶段应该适用的统计工具和方法有( )。
A.控制图 B.分层法 C.网络图 D.因果图


答案:A,B
解析:
在质量改进中,控制图常用来发现过程的异常波动,起“报警”作用;分层法是根据数据产生的特征(如:何人、何处、何种方法、何种设备等)将数据划分成若干组的方法。机械厂机加工车间可以在调査阶段用控制图来发现轴的重量和尺寸的异常波动,同时也能用分层法按不同设备和班次将数据分类,有利于以后阶段的分析。

第10题:

某企业大批量生产某种单一产品,该企业为了编制下年度的年度、季度计划,正进行生产能力核算工作。该企业全年制度工作日为250天,两班制,每班有效工作时间7.5小时。已知:某车工车间共有车床20台,该车间单件产品时间定额为1小时;某钳工车间生产面积145平方米,每件产品占用生产面积5平方米,该车间单件产品时间定额为1.5小时。

该车工车间的年生产能力是()件。

A.60000
B.70000
C.72500
D.75000

答案:D
解析:
该题考查车间的生产能力,应用公式M=F·S/t=7.5×2×250×20/1=75000,注意是:年生产能力。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