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工作坑降水井宜如何布置?根据背景资料,在顶进作业时应做哪些降排水工作

题目
问答题
本工程工作坑降水井宜如何布置?根据背景资料,在顶进作业时应做哪些降排水工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三)

某大型顶进箱涵工程为三孔箱涵,箱涵总跨度22m,高5m,总长度33.66m,共分三节,需穿越5条既有铁路站场线;采用钢板桩后背,箱涵前设钢刃脚,箱涵顶板位于地面以下0.6m,箱涵穿越处有一条自来水管需保护。地下水位于地面以下3m处。箱涵预制工作坑采用放坡开挖,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项目部编制了轨道加固方案,采用轨束梁加固线路,以保障列车按正常速度行驶;制订了顶进时对桥(涵)体各部位的测量监控方案,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按原进度计划,箱涵顶进在雨期施工前完成。开工后,由于工作坑施工缓慢,进度严重拖后。预制箱涵达到设计强度并已完成现场线路加固后,顶进施工已进入雨季。项目部加强了降排水工作后开始顶进施工。为抢进度保工期,采用轮式装载机直接开入箱涵孔内铲挖开挖面土体,控制开挖面坡度为1:0.65,钢刃脚进土50mm;根据土质确定挖土进尺为0.5m,并且在列车运营过程中连续顶进。

箱涵顶进接近正常运营的第一条线路时,遇一场大雨。第二天,正在顶进施工时,开挖面坍塌,造成了安全事故。

【问题】

1.本工程工作坑降水井宜如何布置?根据背景资料,在顶进作业时应做哪些降排水工作?

2.箱涵穿越自来水管线时可采用哪些保护方法?

3.指出项目部编制的轨道加固与测量监控方案及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写出正确做法。

4.根据项目部进度控制中的问题,指出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5.指出加固方案和顶进施工中存在的可能引起列车颠覆的隐患。

6.依据背景资料分析开挖面坍塌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三)1.根据背景资料介绍,箱涵工作坑属面状基坑,降水井宜在坑外缘呈封闭状态布置,距坡线1~2m。顶进作业应在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1.0m进行,并宜避开雨期施工,必须雨期施工时做好防洪及防雨排水工作。2.箱涵穿越自来水管线时可采用暴露管线和加强施工监测的保护法。3.项目部编制的轨道加固与测量监控方案及实施过程存在如下问题:(1)大型箱涵采用轨束梁加固。(2)仅对桥(涵)体各部位监控量测。(3)方案批准手续不正确。正确的做法:(1)铁路路基下顶进箱涵时,为确保行车与施工安全,必须进行铁道线路加固,并限制行车速度。(2)小型箱涵可用调轨梁、轨束梁加固线路。(3)孔径较大的箱涵可用横梁加盖、纵横梁加固、工字轨束梁体及钢板脱壳法,同时应严格控制车速。(4)在土质差、承载力低、土壤含水量高,铁路行车繁忙,不允许限速太多的情况下,可采用低高度施工便梁的方法。(5)箱涵穿越管线时可采用暴露管线和加强施工监测的保护方法。在顶进过程中,应对原线路加固系统、箱体各部位、顶力系统和后背进行测量监控。测量监控方案应纳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中。4.应采取的措施包括:(1)跟踪进度计划的实施并进行监督,当发现进度计划执行受到干扰时,应及时采取调整计划措施。(2)施工进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必要调整必须依据施工进度计划检查审核结果进行。调整内容应包括:工程量、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工作关系、资源供应。(3)在施工进度计划调整中,工作关系的调整主要是指施工顺序的局部改变或作业过程相互协作方式的重新确认,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施工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合理交叉衔接,从而达到控制进度计划的目的。5.加固方案和顶进施工中存在的可能引起列车颠覆的隐患:(1)线路加固方案不满足安全要求。(2)因加固方案中没限制列车速度。(3)施工中箱涵连续顶进。6.开挖面坍塌的原因可能有:(1)开挖面坡度大于1:0.75,放坡过陡。(2)采用铲车逆坡挖土。(3)钢刃脚进土小于100mm,超前挖土。(4)雨水降低了开挖面稳定性。(5)列车行驶增加了坡顶荷载。

第2题:

某大型顶进箱涵工程为三孔箱涵,箱涵总跨度22m,高5m,总长度33.66m,共分三节,需穿越5条既有铁路站场线;采用钢板桩后背,箱涵前设钢刃脚,箱涵顶板位于地面以下0.6m,箱涵穿越处有一条自来水管需保护。地下水位于地面以下3m处。箱涵预制工作坑采用放坡开挖,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项目部编制了轨道加固方案,采用轨束梁加固线路,以保障列车按正常速度行驶;
制订了顶进时对桥(涵)体各部位的测量监控方案,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按原进度计划,箱涵顶进在雨季施工前完成。开工后,由于工作坑施工缓慢,进度严重拖后。预制箱涵达到设计强度并已完成现场线路加固后,顶进施工已进入雨季。
项目部加强了降排水工作后开始顶进施工。为抢进度保工期,采用轮式装载机直接开入箱涵孔内铲挖开挖面土体,控制开挖面坡度为1: 0.65,钢刃脚进土50mm,根据土质确定挖土进尺为0.5m,并且在列车运营过程中连续顶进。
箱涵顶进接近正常运营的第一条线路时,遇一场大雨。第二天,正在顶进施工时,
开挖面坍塌,造成了安全事故。
【问题】
1.本工程工作坑降水井宜如何布置?根据背景资料,在顶进作业时应做哪些降水工作?
2.箱涵穿越自来水管线时可采用哪些保护方法?
3.指出项目部编制的轨道加固与测量监控方案及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写出正
确做法?
4.结合项目部进度控制中的问题指出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5.指出加固方案和顶进施工中存在的引起列车颠覆的隐患?
6.依据背景资料分析开挖面坍塌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 (1) 根据背景资科介绍箱涵工作坑属面状基坑,降水井宜在坑外缘呈封闭状态布置,距坡线1-2m。
(2) 顶进作业应在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1.0m 进行,雨季施工时应做好防洪及防雨排水工作。
2. 箱涵穿越自来水管线时可采用暴露管线和加强施工监测等保护法。
3. 项目部编制的轨道加固与测量监控方案及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正确做法具体如下:
(1) 问题:大型箱采用轨束梁加固。
正确做法:大型即跨径较大的箱涵可用横梁加盖、纵横梁加固、工字轨束梁及钢板脱壳法。
(2) 问题:仅对桥(涵)体各部位监控量测。
正确做法:在顶进过程中,应对线路加固系统、桥(涵)体各部位、顶力系统和后背进行量测监控。
(3) 问题:方案批准手续不正确。
正确做法:测量监控方案应纳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上一级批准,有变更时要办变更审批。
4. 根据项目部进度控制中的问题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
(1) 项目部应逐级落实施工进度计划,最终通过施工任务书由班级实施;
(2) 应监督进度计划的实施,当发现进度计划执行受到干扰时,采取调度措施;
(3) 实施进度计划中出现偏差时应及时调整。
5. 加固方案和顶进施工中存在的引起列车颠覆的隐患包括:
(1) 线路加固方案不满足安全要求;
(2) 因加固方案中没限制列车速度;
(3) 施工中箱涵连续顶进。
6. 依据背景资料开挖而坍塌的原因可能有:
(1) 开挖面坡度大于1:0.75,放坡过陡;
(2) 采用铲车逆坡挖土;
(3) 钢刃脚进土小于100m,超前挖土;
(4) 雨水减小了开挖面稳定性;
(5) 列车行驶增加了坡顶荷载。

第3题:

工作坑是预制和顶进桥涵的工作基础,开挖工作坑时桥身前端应留有适当的(),桥身两侧应留1m以上的空间,便于排水和施工作业。


参考答案:空顶长度

第4题:

顶进工作坑、起始工作坑


正确答案:为顶进管了而开挖的操作间,用于下管和顶进用机械,安装导轨、千斤顶和后背等设施和浇筑管道构筑物。必须有坚固的钢、木、钢筋混凝土等制作的围护结构。

第5题:

关于顶管工作坑位置设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单向顶进时工作坑应设置在管道下游端
B、 根据管线设计情况工作坑可选在检查井处
C、 便于清运挖掘出来的泥土和堆放管材
D、 宜设置于工厂企业、大型商场出口处

答案:D
解析:
【考点】普通顶管施工工法

顶管工作坑(井)是顸管施工的工作场所,其位置可根据以下条件确定:(1)根据管线设计情况确定,如排水管线可选在检查井处(B是正确的表述);(2)单向顶进时,应选在管道下游端,以利排水(A是正确的表述);(3)考虑地形和土质情况,有无可利用的原土后背等;(4)工作坑要与被穿越的建筑物有一定的安全距离;(5)便于清运挖掘出来的泥土和有堆放管材、工具设备的场所(C是正确的表述);(6)距水电源较近。(7)不宜设置于工厂企业、里弄出口处及高压线下方(D是错误的表述)。所以,D是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第6题:

(五) 背景资料 某大型顶进箱涵工程为三孔箱涵,箱涵总跨度22m,高5m,总长度33.66m,共分三节,需穿越5条既有铁路站场线;采用钢板桩后背,箱涵前设钢刃脚,箱涵顶板位于地面经下0.6m,箱涵穿越处有一条自来水管需保护。地下水位于地面下3m。箱涵预制工作坑采用放坡开挖,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项目部编制了轨道加固方案,采用轨束梁加固线路,以保障列车按正常速度行驶;制定了顶进时对桥(涵)体各部位的测量监控方案,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按原进度计划,箱涵顶进在雨季施工前完成。开工后,由于工作坑施工缓慢,进度严重拖后。预制箱涵达到设计强度并已完成现场线路加固后,顶进施工已进入雨季。项目部加强了降排水工作后开始顶进施工。为抢进度保工期,采用轮式装载机直接开入箱涵孔内铲挖开挖面土体,控制开挖面坡度为1:0.65,钢刃脚进土50mm;根据土质确定挖土进尺为0.5m,并且在列车运营过程中连续顶进。

箱涵顶进接近正常运营的第一条线路时,遇一场大雨。第二天,正在顶进行施工时,开挖面坍塌,造成了安全事故。

第48题:本工程工作坑降水井宜如何布置?根据背景资料,在顶进作业时应做哪些降排水工作?


正确答案:
根据背景资料介绍箱涵工作坑属面状基坑(1分),降水井宜在坑外缘呈封闭状态布置(1分),距坡线1~2m(1分)。顶进作业应在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1.0m(1分)进行,雨季施工时应做好防洪及防雨(1分)排水工作。

第7题:

背景资料:
某大型顶进箱涵工程为三孔箱涵, 箱涵总跨度 22m, 高 5m, 总长度 33.66m, 共分三节, 需穿越 5 条既有铁路站场线; 采用钢板桩后背, 箱涵前设钢刃脚, 箱涵顶板位于地面以下 0.6m, 箱涵穿越处有一条自来水管需保护。 地下水位于地面以下 3m 处。 箱涵预制工作坑采用放坡开挖, 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项目部编制了轨道加固方案, 采用轨束梁加固线路, 以保障列车按正常速度行驶;制订了顶进时对桥(涵) 体各部位的测量监控方案, 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按原进度计划, 箱涵顶进在雨季施工前完成。 开工后, 由于工作坑施工缓慢, 进度严重拖后。 预制箱涵达到设计强度并已完成现场线路加固后, 顶进施工已进入雨季。 项目部加强了降排水工作后开始顶进施工。 为抢进度保工期, 采用轮式装载机直接开入箱涵孔内铲挖开挖面土体, 控制开挖面坡度为 1: 0.65,钢刃脚进土 50mm, 根据土质确定挖土进尺为 0.5m, 并且在列车运营过程中连续顶进。箱涵顶进接近正常运营的第一条线路时, 遇一场大雨。 第二天, 正在顶进施工时, 开挖面坍塌, 造成了安全事故。
【问题】
1.本工程工作坑降水井宜如何布置? 根据背景资料, 在顶进作业时应做哪些降水工作?
2.箱涵穿越自来水管线时可采用哪些保护方法?
3.指出项目部编制的轨道加固与测量监控方案及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并写出正确做法?
4.结合项目部进度控制中的问题指出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5.指出加固方案和顶进施工中存在的引起列车颠覆的隐患?
6.依据背景资料分析开挖面坍塌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 (1) 根据背景资科介绍箱涵工作坑属面状基坑,降水井宜在坑外缘呈封闭状态布置,距坡线 1-2m。
(2) 顶进作业应在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 0.5-1.0m 进行,雨季施工时应做好防洪及防雨排水工作。
2. 箱涵穿越自来水管线时可采用暴露管线和加强施工监测等保护法。
3. 项目部编制的轨道加固与测量监控方案及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正确做法具体如下:
(1) 问题:大型箱采用轨束梁加固。
正确做法:大型即跨径较大的箱涵可用横梁加盖、纵横梁加固、工字轨束梁及钢板脱壳法。
(2) 问题:仅对桥(涵)体各部位监控量测。
正确做法:在顶进过程中,应对线路加固系统、桥(涵)体各部位、顶力系统和后背进行量测监控。
(3) 问题:方案批准手续不正确。
正确做法:测量监控方案应纳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上一级批准,有变更时要办变更审批。
4. 根据项目部进度控制中的问题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
(1) 项目部应逐级落实施工进度计划,最终通过施工任务书由班级实施;
(2) 应监督进度计划的实施,当发现进度计划执行受到干扰时,采取调度措施;
(3) 实施进度计划中出现偏差时应及时调整。
5. 加固方案和顶进施工中存在的引起列车颠覆的隐患包括:
(1) 线路加固方案不满足安全要求;
(2) 因加固方案中没限制列车速度;
(3) 施工中箱涵连续顶进。
6. 依据背景资料开挖而坍塌的原因可能有:
(1) 开挖面坡度大于 1:0.75,放坡过陡;
(2) 采用铲车逆坡挖土;
(3) 钢刃脚进土小于 100m,超前挖土;
(4) 雨水减小了开挖面稳定性;
(5) 列车行驶增加了坡顶荷载。

第8题:

顶管施工主要包括:()

A.作业坑设置.后背修筑与导轨铺设

B.顶进设备布置.工作管理准备

C.降水与排水.顶进

D.挖土与出土.下管与接口

E.施工交底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下列箱涵顶进的部分工艺流程中,正确的是()

A、工程降水→工作坑开挖→既有线加固→箱涵试顶→吃土顶进→箱体就位
B、工作坑开挖→工程降水→既有线加固→箱涵顶进→吃土顶进→箱体就位
C、工程降水→既有线加固→工作坑开挖→箱涵试顶→吃土顶进→箱体就位
D、既有线加固→工作坑开挖→工程降水→箱体就位→箱涵试顶→吃土顶进

答案:A
解析:
(一)工艺流程
现场调查→工程降水→工作坑开挖→后背制作→滑板制作→铺设润滑隔离层→箱涵制作→顶进设备安装→既有线加固→箱涵试顶→吃土顶进→监控量测→箱体就位→拆除加固设施→拆除后背及顶进设备→工作坑恢复。

第10题:

根据工作坑的使用性质,工作坑可分为()。

  • A、顶进工作坑
  • B、终点工作坑
  • C、单向工作坑
  • D、中间工作坑

正确答案:A,B,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