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口腔及牙龈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口腔及牙龈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口腔护理的目的是

A.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B.清除口臭

C.增进食欲

D.预防牙龈出血

E.预防口腔感染


正确答案:ABCE

第2题:

患者,女性,27岁。临床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检查发现口唇及口腔黏膜有散在出血点,牙龈出血。护士在为其进行口腔护理时应特别注意的护理操作是

A.先取下义齿
B.口护时夹紧棉球
C.口护动作必须轻柔
D.禁忌漱口
E.患处涂冰硼散

答案:C
解析:
患者有口腔黏膜出血,口护时应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黏膜,引起出血加重或感染的发生。【该题针对“.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第3题:

患者,女性,27岁。临床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检查发现口唇及口腔黏膜有散在出血点,牙龈出血。护士在为其进行口腔护理时应特别注意的护理操作是

A、先取下义齿

B、口护时夹紧棉球

C、口护动作必须轻柔

D、禁忌漱口

E、患处涂冰硼散


参考答案:C

第4题:

简述血液系统疾病皮肤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正确答案:⑴保持床单平整,被褥衣裤轻软,静脉穿刺时,尽量缩短止血带的使用时间。
⑵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擦洗时不可用力。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
⑶尽量避免人为的创伤,如肌内注射、各种穿刺、拔牙等;必须注射或穿刺时应快速、准确,严格无菌操作,拔针后局部加压时间宜适当延长,并观察有无渗血情况。
⑷穿刺部位应交替使用,以防局部血肿形成。发生出血时,应定期检查出血部位,注意出血点、瘀点、瘀斑的消长情况。

第5题:

简述脑室出血行脑室引流的监测及护理。


正确答案:⑴医生行双侧脑室穿刺后,护士应先测颅内压,若高于400mmH2O或有脑疝先兆,立即报告医生。
⑵引流量及颜色的观察。引流量越大,说明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越严重,若24h超过450ml,提示循环通路完全梗阻。引流液一直为红色,提示出血;引流液由清变混浊,提示可能感染。
⑶保持引流管通畅,完全通畅时引流应有随呼吸上下波动的液面,波动幅度为10mm左右。
⑷引流瓶高度及引流量多少是颅内压高低的主要标志。

第6题:

某急性白血病患者,皮肤有多处瘀斑,伴有牙龈及鼻腔出血。

该患者的口腔护理措施中哪项是错误的
A.用凡士林涂口唇
B.用湿棉球擦拭口腔
C.用牙签剔牙
D.用无刺激性漱口液漱口
E.牙龈出血时局部用止血粉

答案:C
解析:
1.患者皮肤有多处瘀斑,伴牙龈及鼻腔出血,说明患者目前出血倾向较大,对于鼻出血患者的护理应该做到:①防止鼻黏膜干燥而出血;②避免人为诱发出血:指导患者勿用力擤鼻,以防止鼻腔内压力增大而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或渗血,避免用手抠鼻痂和外力撞击鼻部;③少量出血时,用棉球或明胶海绵填塞,无效时用0.1%肾上腺素棉球或凝血酶棉球填塞,局部冷敷。被迫张口呼吸,加强口腔护理。可见本题选C。E项是针对鼻出血采取的措施,而不是应该避免的举措。解题关键:白血病鼻出血的护理应避免人为的不良举措引起鼻腔出血,主要是避免用力擤鼻、抠鼻等。
2.白血病口腔出血的护理应注意:①指导患者使用软毛牙刷,忌用牙签剔牙;②尽量避免食用煎炸、带刺或含骨头的食物、带壳的坚果类食品以及质硬的水果等;③进食要细嚼慢咽,避免口腔黏膜损伤。显然C项是错误的。解题关键:牙签剔牙一般正常人也不建议使用,白血病患者口腔应避免损伤,更不应该使用牙签剔牙。

第7题:

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口腔护理、静脉输液、各种注射、鼻饲等常见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及处理流程。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做口腔护理时,口腔评估内容有:()。

A.口腔气味

B.口唇色泽

C.口腔粘膜

D.牙齿、牙龈

E.舌及咽喉


参考答案:ABCDE

第9题:

简述血液系统疾病眼底及颅内出血的护理?


正确答案:眼底出血时,应减少活动,尽量让病人卧床休息,嘱病人不要揉擦眼睛,以免引起再出血。若病人突然视力模糊、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提示颅内出血的可能,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协助作如下处理:
⑴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⑵随时吸出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⑶吸氧;
⑷按医嘱快速静滴或静注20%甘露醇、50%葡萄糖、地塞米松等,以降低颅内压;
⑸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瞳孔大小。

第10题:

简述跌倒对老年人的影响及护理诊断护理问题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护理诊断问题:
1、外伤的危险 与跌倒有关
2、恐惧 与害怕再跌倒有关
3、疼痛 与跌倒后的组织损伤有关
预防措施:1、跌倒内因引起;2、跌倒外因引起
跌倒——针对内因的预防措施:
1)控制血压、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2)改变体位速度要缓慢
3)调整药物剂量
4)持之以恒健身运动。
针对外因的预防措施:
1)帮助老人熟悉环境,加深对方位 布局 设施的记忆
2)家庭布局减少变动
3)采光
4)地面平整
5)便利安全的布置
6)使用辅助器械
7)合适的衣物鞋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