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区,设计高度40m的2级面板堆石坝。下列哪个选项的地震作用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可以不计?()

题目
单选题
在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区,设计高度40m的2级面板堆石坝。下列哪个选项的地震作用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可以不计?()
A

水平向地地震作用的动土压力

B

上游坝坡遭遇的地震浪压力

C

顺河流方向的水平向地震作用

D

水平向地震作用的动水压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建设项目的抗震基本烈度,主要应根据下列哪个规定采用?( )

A.中国地震烈度表
B.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C.工程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D.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答案:D
解析:
抗震基本烈度是以中国历代地震烈度区划图为依据。

第2题:

在考虑抗震设防水准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同样的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越大的地震烈度越高
B.同样的超越概率设计基准期越长的地震烈度越高
C. 50年内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称为众值烈度
D. 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称为罕遇烈度


答案:B,C
解析:

第3题:

根据面板堆石坝不同部位的受力情况,将坝体进行分区,分为( )等。

A、受力区

B、垫层区

C、过渡区

D、主堆石区

E、次堆石区


参考答案:BCDE

第4题:

在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区,设计高度40m的2级面板堆石坝。()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可以不计。

  • A、水平向地震作用的动土压力
  • B、上游坝坡遭遇的地震浪压力
  • C、顺河流方向的水平向地震作用
  • D、水平向地震作用的动水压力

正确答案:B

第5题:

在面板堆石坝中,起防渗作用的部分为()。

  • A、面板
  • B、过渡区
  • C、主堆石区
  • D、下游堆石区

正确答案:A

第6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下列有关抗震设防的说法中,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

A、多遇地震烈度对应于地震发生概率统计分析的“众值烈度”
B、取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
C、罕遇地震烈度比基本烈度普遍高一度半
D、处于抗震设防地区的所有新建建筑工程均须进行抗震设计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条文说明1.0.1条规定,根据我国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对建筑工程有影响的地震发生概率的统计分析,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63%的地震烈度为对应于“众值”的烈度,比基本烈度约低一度半,本规范取为第一水准烈度,称为“多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约10%的地震烈度,即1990中国地震区划图规定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峰值加速度所对应的烈度,规范取为第二水准烈度,称为“设防地震”;50年超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规范取为第三水准烈度,称为“罕遇地震”。第1.0.2条规定,抗震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第7题:

在面板堆石坝中,起防渗作用的部分为( )。
A、混凝土面板
B、过渡区
C、主堆石区
D、下游堆石区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混凝土面板的施工。混凝土面板是面板堆石坝的主要防渗结构,厚度薄、面积大,在满足抗渗性和耐久性条件下,要求具有一定柔性,以适应堆石体的变形。参见教材P92。

第8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规定及《中国地震烈度区规划图》的规定,地震烈度为()的地区均需进行抗震设计。

A、6度

B、7度

C、8度

D、9度

E、10度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的主要作用在于为面板提供平整、密实的基础,将面板承受的水压均匀传递给主堆石体。

  • A、垫层区
  • B、过渡区
  • C、主堆石区
  • D、过渡堆石区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的主要作用是为面板提供平整、密实的基础,将面板承受的水压力均匀传递给主堆石体。

  • A、垫层区
  • B、过渡区
  • C、主堆石区
  • D、砂砾石区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