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下列符合规定的是()。

题目
单选题
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下列符合规定的是()。
A

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1.5倍;

B

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C

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1.5倍;

D

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9度抗震设计时,地下室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上部结构


正确答案:A

第2题: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关抗震的一些观点,其中何项不正确?(  )[2011年真题]
提示:不考虑楼板开洞影响,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

A. 对于板柱—抗震墙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穿过柱截面的板底两个方向钢筋的受拉承载力应满足该层楼板重力荷载代表值(8度时尚宜计入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柱轴压力设计值
B.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宜设置端柱或与另一方向的剪力墙相连
C. 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应设置底部加强部位,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一层底板算起
D. 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避免在地下室顶板开大洞口。地下室顶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若柱网内设置多个次梁时,可适当减小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条文规范逐项判别。根据第6.1.10条第3款规定,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A项,根据第6.6.4条第2款及其条文说明规定,无柱帽柱上板带的板底钢筋,宜在距柱面为2倍板厚以外连接,采用搭接时钢筋端部宜有垂直于板面的弯钩;为了防止强震作用下楼板脱落,穿过柱截面的板底两个方向钢筋的受拉承载力应满足该层楼板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柱轴压力设计值。B项,根据第6.1.8条第3款规定,抗震墙的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宜设置端柱或与另一方向的抗震墙相连。D项,根据第6.1.14条第1款及其条文说明规定,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地下室在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顶板宜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第3题:

16G平法中的嵌固部位要区分有无地下室,下列哪项说明是正确的()。

A、无地下室的时候,嵌固部位在基础的顶面

B、有地下室的时候,嵌固在地下室顶面(首层地面)

C、有地下室的时候,基础顶面是否嵌固需要由设计者表明

D、无地下室的时候,嵌固部位在首层地面


答案:ABC

第4题:

高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下列关于地下室及相邻上部结构的设计观点,哪一项相对准确(  )

A. 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值不宜小于2,侧向刚度比值取楼层剪力与层间位移比值、等效剪切刚度比值之较大者
B. 首层作为上部结构底部嵌固层,其侧向刚度与地上二层的侧向刚度比值不宜小于1.5
C. 主楼下部地下室顶板梁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比上部框架梁低一级,但梁端顶面和底面的纵向钢筋应比计算值增大10%
D. 主楼下部地下一层柱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

答案:D
解析:
A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3.7条及条文说明规定,高层建筑结构整体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值可取等效剪切刚度比值,楼层剪力与层间位移比值只作为参考值。A项不准确。
B项,根据第3.5.2条及条文说明规定,结构底部嵌固层侧向刚度与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值不宜小于1.5只适用于以剪力墙作为主要抗侧力结构的上部结构体系,对框架结构无此要求。B项不准确,
C项,根据第3.9.5条规定,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按上部结构采用,其他范围允许按自身确定。C项不准确。
D项,根据第12.2.1条第3款规定,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D项准确。

第5题: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及基础的设计观点,哪一项相对准确?(  )

A.基础埋置深度,无论采用天然地基还是桩基,都不应小于房屋高度的1/18
B.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尽量设在地下室顶板以下或基础顶,减小底部加强区高度,提高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C.建于8度、Ⅲ类场地的高层建筑,宜采用刚度好的基础
D.高层建筑应调整基础尺寸,基础底面不应出现零应力区

答案:C
解析:
A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2.1.8条及条文说明规定,当建筑物采用岩石地基或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以适当放松要求。
B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1.4条及条文说明规定,计算嵌固部位不能设在地下室顶板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设计要求宜延伸至计算嵌固部位。
C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7条规定,结构抗震计算时,建于8度、Ⅲ类场地的高层建筑宜选用箱基、刚性较好的筏基和桩箱联合基础等刚度好的基础。
D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2.1.7条及条文说明规定,高宽比不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可以出现零应力区。

第6题: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关抗震的一些观点,其中何项不正确?
提示:不考虑楼板开洞影响,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
(A)对于板柱-抗震墙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穿过柱截面的板底两个方向钢筋的受拉承载力应满足该层楼板重力荷载代表值(8度时尚宜计人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柱轴压力设计值
(B)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宜设置端柱或与另一方向的剪力墙相连
(C)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应设置底部加强部位,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一层底板算起
(D)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避免在地下室顶板开大洞口。地下室顶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若柱网内设置多个次梁时,可适当减小


答案:C
解析:
答案:(C)
解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6.6.4条及条文说明,(A)正确;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6.1.8条第3款,(B)正确;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6.1.10条,(C)不正确;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6.1.14条及条文说明(D)正确,故选(C)。

第7题:

下列四种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楼板中,( )板厚构造上可小于180mm。

A.转换层楼板
B.箱形转换结构上、下楼板
C.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
D.顶层楼板

答案:D
解析:

第8题: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通常取地下室底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9题:

高层建筑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采用双向双层配筋,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下列哪一个数值?( )

A.120mm
B.150mm
C.180mm
D.200mm

答案:C
解析:
参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3.6.3条,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第10题:

下列四种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楼板中,哪一种板厚构造上可小于180mm?( )

A.转换层楼板
B.箱形转换结构上、下楼板
C.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
D.顶层楼板

答案:D
解析:
转换层楼板及箱形转换结构上、下楼板都是特殊的转换层结构构件,其厚度均不宜小于180m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1.14条第1款规定,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地下室在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顶板宜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而顸层的楼板是屋顶板,与外部接触受温差影响大,易产生过大温度应力而开裂。若楼板过厚刚度较大,变形协调能力差,板易开裂反而不利。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