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我国近代教育形成的主要历程,你从中悟出哪些道理。

题目
问答题
概述我国近代教育形成的主要历程,你从中悟出哪些道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分水岭,实际上,也正是由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各种巨变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就此开始,教育也不例外,而且是首当其冲。20世纪的最初10年,也是清王朝统治的最后10年,中国实现了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换,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但是,由于清政府坚持封建专制的统治致使新诞生的近代教育体制仍然体现了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还有生搬日本和西方国家教育的痕迹。这些局限性只有等到封建帝制被推翻后,才能有本质的改变。尽管如此,这期间的教育毕竟实现了从绵延两千年的封建教育体制向近代教育体制的转轨,在中国教育史上有划时代的一页。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第2题:

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经验,这对我国当前学制改革有哪些重要启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多次学制变革,其沿革主要表现为:
(1)1951年的学制变革。
1951年中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在对原有学制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规定了我国的新学制。1951年的学制的组织系统,分为幼儿教育(幼儿园)、初等教育(包括小学、青年和成人初等学校)、中等教育(包括中学、工农速成中学、业余中学、中等专业季校)、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门学院和研究部)和各级政治学校、政治训练班等。此外,还有各级各类补习学校、函授学校及聋哑、盲人等特殊学校。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在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了使学校教育制度适应这一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58年9月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随后,许多地区开展了学制改革的试验。
(3)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变革。
1985年5月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进行学制改革,其内容是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对学校实行分级管理。
1993年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行改革,其内容是“两基”“两全”“两重”。确立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改变办学的体制,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完善投资体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制度。
1999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行学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调整现有教育体系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减缓升学压力。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要在确保“两基”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
2001年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深化学制改革。
从中可以看出:
(1)现代学制的建立不仅要考虑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2)学制改革要科学化、理性化,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
对当前学制改革的启示体现在:
(1)学制的确立不是随意的、主观的,而是有其确立的客观依据,如果脱离这些客观依据对其视而不见就会使学制陷入混乱,我国的学制改革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
(2)学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我国的学制改革。
(3)学制具有继承性,而不是对原有学制的完全否定。我国的学制改革应注意学制之间的前后衔接关系。

第3题:

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__________系统的形成。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

第4题: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以及在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开启了我国近代大学向现代大学转变的历程。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回顾我国广告发展历程,可以从中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
(1)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能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2)理论的谬误对商品经济和广告活动存在负面影响。
(3)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决定了广告事业的兴衰。
(4)广告与广告管理工作相辅相成。
(5)加强法制管理是广告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要保障。

第6题:

读完此文,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从中你悟出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4分)


正确答案:
(第一问)“我”是一个成绩优秀而又能认识到自身不足、渴求完美、积极向上的人。(答对两点即可,2分)(第二问)示例一: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不管成绩优秀与否,我们都无须自卑,优等生自有不足,“差生”亦有闪亮之处。这个世界不以学习成绩论英雄,只要我们努力,就能成为别人心中的“优等生”。
示例二:我是个成绩不大理想的学生,但我不会自卑,我有我的优点长处,我会努力进取,自信生活,因为野百合也有春天。
示例三:我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我不会骄傲自满,我要善于发现自身不足,同学间相互学习,因为真正的挑战永远在考场之外。(2分)

第7题:

从中国近代对科举的改革历程分析如何看待清末废科举的政策。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科举制从改革到废除共分为三个步骤:
(1)改革科举内容。如维新变法时下令废八股,改策论。
(2)递减科举中额。清政府采取每年递减名额的方法来逐步取消科举。
(3)科举制的完全废止。1905年下诏各省全部取消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在中国教育的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它标志着长期封建时代的旧教育在形式上宣告结束,一个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制度在逐步形成。由此,全国兴起办新学的热潮,至1909年,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已达5000多所,在校学生超过16万人。
应该看到科举制的废除对新学堂的建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国近代教育迅速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教育系统开始形成。但也应该看到,科举制的废除对受教育机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再像以前那样,人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教育得到普及,却出现了一大批人不能进入新式学堂接受教育,使受教育机会受到限制的状况。

第8题:

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示例: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或:要保持心灵境界的澄明,就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的洗礼。说明:大意正确即可。

第9题:

邹忌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才能做到政治清明,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第10题:

请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出发,谈谈你对“社会学的社会学研究”的理解。


正确答案: ⑴简要论述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传入、发轫、萌芽、成长、取消、恢复、重建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同时,社会学在中国曲折发展的历程为开展社会学的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相当完整的案例。
⑵所谓社会学的社会学研究指的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对作为一种的学科实践的社会学学科活动在中国发展、演变的历史进行研究。
⑶进行社会学的社会学研究对于理解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学术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广泛的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认识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地位等问题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