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讲“言有三表”即理论有三个标准。在三表中,最重要的乃是第三:“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还说“义也者

题目
单选题
墨子讲“言有三表”即理论有三个标准。在三表中,最重要的乃是第三:“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还说“义也者,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吾义此知义之为正也。”董仲舒也肯“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也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朱熹宣扬“不谋利,不计功”他强调“必以仁义为先,而不是以功利为急”由此判断()
A

在义利观上,儒家讲义,墨家讲利

B

儒家和墨家的义利观是完全不同的

C

墨子认为“义有利于天下,所以为正”可见他的根本出发点是义

D

儒家义利观中,义与利的关系,二者孰轻孰重,才是义利观的核心所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墨子非之,几遇刑也。明王已没,莫之正也。愚者学之,危其身也。”中“没”的含义是()。

  • A、死去
  • B、没有
  • C、淹没

正确答案:A

第2题:

墨子主张“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墨子“三表法”中的三个条件是( )。

A.道器用

B.人才学

C.本原用

D.法刑赏


正确答案:C

第4题:

子墨子言曰:“仁者之事,务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 竽笙之声,以为不乐者,非以刻镂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者……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这段话是出自哪一部著作?其中的什么篇?


正确答案:墨子,《非乐上》

第5题:

()论文章的主张是“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违之,然后为成体之文”。


正确答案:方苞

第6题:

墨子哲学中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理论是()。

  • A、学思结合
  • B、效验
  • C、格物致知
  • D、是非无定质
  • E、三表法

正确答案:C

第7题:

墨子认为可以用什么来治大乱()?

  • A、道德
  • B、国家刑政
  • C、民间风俗
  • D、统治思想

正确答案:B

第8题:

提出作为判断是非标准的“三表”法的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荀子


参考答案:C

第9题:

简述墨子的三表学说。


正确答案: A.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
B.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C.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人民之利;
D.它是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认识的效用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古代第一个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第10题:

子墨子言曰:“仁者之事,务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 竽笙之声,以为不乐者,非以刻镂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者……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这段话是有什么意思?包含了怎么样的文学理论内涵?


正确答案:墨子反对进行音乐演奏和欣赏活动,不是他认为音乐不美,不能带给人快乐,主要是因为统治者举行的音乐活动,要花费大量的财力人力,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欣赏音乐既会占去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时间,也会占去百姓从事生产劳动的时间。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