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书院产生的原因、书院教育的特点、书院产生的意义。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书院产生的原因、书院教育的特点、书院产生的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书院的起源及其在教育教学上的特点。


答案:
解析:
(1)唐末宋初,官学衰落,士人失学, 在理学教育思潮的推动下,传统的私人讲学得到 发展,为此出现了一种高于蒙学的高级教育组织 形式,即宋代的精舍和书院。书院源于唐末,兴 盛于宋,它以私人创办和主持为主,将图书的收 藏和校对、教学与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 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在宋、 元、明、清诸朝,书院逐步发展成为官学之外最主 要的综合性教育研究组织形式。书院教育的存 在,弥补了封建官学的不足,填补了许多学术文 化研究领域的空白。 (2)书院在教育教学上有以下特点:第一,书院既是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 构,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书 院往往成为一个地区的教育和学术活动中心。 第二,书院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求士子学会 做人,追求人格的完善,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而 不像官学那样以科举入仕为主要目标。 第三,书院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求学者不受 地域、学派的限制,均可以前来听讲、求学,教学 人员不限于书院本身,而是广邀学界名流以及不 同学派的学者前来讲学,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 发展,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深化了教学。 第四,书院教学以学生读书钻研为主,注重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书 院教学多以问难辩论式进行,注重启发引导,提 倡切磋讨论,讲究身心涵养。 第五,书院内师生关系融洽,彼此间感情 深厚。 第六,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其经费来源多 样化,书院的经费有来自官府的资助,也有从民 间自己筹集的,主要靠学田供给。

第2题:

简述书院教育的特点。


答案:
解析:
书院最初属于私学性质,尽管在发展过程中有官学化倾向,但在培养目标、管理形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官学不同的特点。在培养目标上,书院注重学生人格修养,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而官学多以科举出仕为主要目标。在管理形式上,书院机构较为简单,管理人员少,强调学生遵照院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为主。课程设置灵活具有弹性,教学以学生自学、独立研究为主,师生、学生之间注重质疑问难和讨论。书院中的师生关系较之官学更为平等,学术切磋多于教训,学生来去也较为自由。书院开展的“会讲”活动有讲授有讨论,还开展不同学派之间的辩论。总之,书院既是集藏书、教育和学术活动于一体的机构,又是学者以文会友的场所,具有较广泛的社会文化教育功能。

第3题:

南宋时期湖南的书院教育成为全国之冠,书院达64所,如( )名列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

A.石鼓书院

B.岳麓书院

C.白鹿洞书院

D.嵩阳书院


正确答案:B

第4题:

宋代书院制度的产生及其教学特点述评。


正确答案: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的名称始于唐代,但只是校刊、收藏经籍的场所。书院作为一种教学机关,是从北宋开始的。由于北宋初期官学荒废。士子无求学场所,宋代理学的传播也需要有其自身的场所,加之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作为教学组织的书院便应运而生。宋代书院有私办,官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初期组织比较简易,主持人也是教学者,通常称为山长。书院的讲学力求通义理,而不是参加科举,因而在教学上形成于官学不同的显著特点。
1、书院既是教学机关,也是学术研究机关。教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是书院最显著的特点。
2、书院建立了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学者互相讲学,形成百家争鸣的精神。
3、书院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在教学方法上,所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4、数学师生朝夕相处,师生共同讨论,共同研究,感情深厚。
5、书院可以自由讲学,不受地域限制

第5题:

中国书院教育制度产生于什么时代?试述书院在教学上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中国书院制度产生于宋代。书院在教学上的特点有:
第一,既是教育教学的组织,又是学术研究的机构;
第二,允许不同学派的学者讲学,重视学术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
第三,自由听讲,不受地域限制;
第四,以学生读书钻研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
第五,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感情深厚。

第6题:

对中国古代书院讲会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 )

A.太极书院
B.岳麓书院
C.白鹿洞书院
D.东林书院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书院的内容,要求考生在 众多书院中选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书院,既考 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也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 力。在明朝众多书院中,名声大、影响广者,莫 过于东林书院。东林书院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文 化学术中心,它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 书院讲会活动产生于南宋,至明朝逐渐制度化, 东林书院的讲会是明朝书院讲会制度的突出代 表。

第7题:

试以白鹿洞书院为例,分析我国书院教育的宗旨、特点和意义。


答案:
解析:
书院是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重要 组织形式,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在宗旨上,《白鹿洞书院揭示》对教育目 的、训练纲目、学习程序以及修己治人的道 理,都一一做了阐述和详细的规定。内容主 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要求贯彻“明人伦”的纲常礼教;二 是“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笃行之”,倡导思辨、穷理、笃行; 三是“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指明了学生道德修养的基本 要点;四是“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为书院学生指明了行为处世的基本原则;五是“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渚己”,为书 院学生指明了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 在特点上,古代书院具有一些自身特点。 书院既是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书院往往成为一个地区的教育和学术活动中心; 书院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求士子学会做人, 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 而不像官学那样以科举人士为主要目标;书院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求学者不受地域、学派的限制,均可以前来听讲、求学,教学人员不限于书院本身,而是广邀学界名流以及不同学派的学者前来讲学,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深化了 教学;书院教学以学生读书钻研为主,注重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书院教学多以问难辩论式,注重启发引导, 提倡切磋讨论,讲究身心涵养;书院内师生 关系融洽,彼此间感情深厚;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其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经费, 有来自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 主要靠学田供给等。这些特点在白鹿洞书院中都有所体现。 从意义上看,书院的历史贡献不可忽视。 首先,书院藏书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 由于书院是古代髙层次的教育机构,所以都拥有一定规模的藏书。书院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书籍,并通过再次刊刻,使这些弥足珍贵的书籍得以在社会重新流通起来。 其次,书院注重藏书的利用,通过借阅大大提高了图书的流通率,打破了中古时期藏书重藏不重用的局面。 其三,书院藏书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中国古代书院都是以封建思想为指导,宣扬占 据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因此封建正统的经、 史、子、集构成了书院藏书的主体。书院中实行自由讲学和“讲会”制度,教学方式多采取启发诱导式,提倡学生自学,博览群书, 老师加强指导,授道解惑,众多学者和生徒在书院接受这种教育,学术争鸣空气比较活跃,促进了封建社会中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四,书院藏书有效地传播了民族科学文化。书院一方面扩大了我国封建社会藏书的社会职能,一方面也造就了一些致力于民族科学文化研究的有用之才。 最后,书院藏书直接推动了古代学术研究的发展。历代书院聚集了大批文人学者, 其中许多都是有名的学者,他们不但讲学授 徒,而且进行学术研究,著书立说。如宋代朱熹在白鹿洞书院的教学中,大大发展了理学思想,为我国古代的学术研究工作做出了贡献。

第8题:

书院的特质(书院特点?)


参考答案:

书院是私学,它继承了古代私人讲学的优良传统,在教学和组织管理上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①书院的组织和讲学形式,不同程度的受到佛教禅林的影响。
②书院不仅是讲学的场所,也是学者研究著书修书及刻书印书藏书的学术中心;
③书院一般建筑在山水胜地,如白鹿洞书院在庐山五老峰下,岳麓书院在长沙岳麓山下等。而且书院的建筑设施往往具有一定规模,布局也很讲究。


第9题:

“书院虽渊源于五代,探究书院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

  • A、世乱失学
  • B、私学传统
  • C、禅林影响
  • D、名师讲学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简述书院产生的历史背景。


正确答案: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宋代是古代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书院产生的历史背景比较复杂,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产物。我们可以归纳出其中几点重要的原因:
(1)官学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书院的产生是必然,填补了官学的空白。
(2)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促进了书院的发展。
(3)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
(4)佛教禅林的影响。
(5)雕版印刷术的普及应用,促进了图书事业的发展,从而为书院的各种教学活动及研究活动提供了便利。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