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有机疏散理论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其影响。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有机疏散理论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其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洛克的分权理论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

约翰•洛克(JhonLocke,1632年—1704年)是英国革命后期的资产阶级思想家,自由主义的奠基人,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先驱,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杰出代表之一。洛克在继承前人分权思想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分权理论。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1)“立法权指享有权利指导如何运用国家的力量以保障这个社会及其成员的权力,也就是制定法的权力。”(2)执行权是指“负责执行被制定和继续有效的法律”。(3)对外权是指“包括战争与和平、联合与联盟以及同国外的一切人士和社会进行一切事务的权力”。对外权实际上也是执行权,所以洛克的分权不是三权而是两权,不是三权分立而是两权分立。洛克认为,担任立法的人和执行立法的人不一样,前者可在短期内完成其工作,而后者的工作是长期的,这两种权力要分开,由不同的机关行使。如果立法者也是法律的执行者,就会产生弊端,可以自己不服从法律,立法时使法律服从私意,这样个人与社会对立,违背建国的目的。执行权与对外权是不同的,应由不同机关不同人行使,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实际的情况是这两者往往不易分开。因为这些权力都以武力作后盾,军队的指挥权是不可分的,还是统一由国王行使。至于三权的执行机关,即议会、国王、政府内阁如何相互平衡、牵制、监督,洛克的分权理论中有些意思表示,但并不明确系统。不过,洛克是非常重视立法权的,认为立法权是在执行权和对外权之上的最高权,执行权和对外权是要服从立法权的。立法权不但是最高权力,而且是神圣的和不可变更的权力,没有经过立法机关的批准,任何人的任何命令都不能具有法律效力。只有以下四种情况可以限制立法权:(1)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不可专断;(2)最高权力机关不能独揽立法权;(3)最高权力未经本人同意不能取去任何人的财产的任何部分;(4)最高权力不能把立法权转让他人。


第2题:

简述日本《教育敕语》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教育敕语》为日本明治天皇颁布的教育文件,于1890年10月30日颁布。教育敕语的主要目的,是强化道德教育。1938年日本通过《国家总动员法》后,教育敕语的内容成为军国主义的教典。

第3题:

简述桑代克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第4题:

简述有机碳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


正确答案:①有机碳是指沉积岩中与有机质有关的碳元素,是以碳元素表示岩石中有机质含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②先用质量分数为s%的HCI将岩样加热煮沸,除去岩样中的碳酸盐等含碳无机质;
③然后将含有机碳岩样的残渣在高温及补充氧气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④再用体积法、质量法或库仑法测定其含量。

第5题:

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


答案:
解析: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1)自然主义教育理论①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其核心思想是“归于自然"的教育,即教育应该使人保持普良的天性和天生的能力,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教师要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②自然主义教育的目标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身心协调发展的、广泛适应社会情况的社会“自然人”,也就是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③自然主义教育的方法原则a.强调要正确看待儿童,不应该把儿童当作小成人来教育;b.要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的秩序来进行教育,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儿童,要让儿童遵循自然规律率性发展。④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卢梭认为教育要顺应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他根据自己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设想了教育的四个阶段,即婴儿期(0~2岁)、儿童期(2~12岁)、青年期(12~15岁)和青春期。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教育任务。

第6题:

简述两缺口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和政策意义。


参考答案:

内容:在利用外资条件下的积极调整,可以使两个缺口在经济增长率提高的情况下实现平衡。
政策意义:
1.两缺口分析强调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国内资源不足、经济结构不平衡等问题,揭示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积极利用外部资源是克服储蓄和外汇约束,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2.两缺口分析说明了经济发展过程中计划的必要性和政府调节的重要性。
3.两缺口分析揭示了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4.两缺口分析的政策意义在于: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实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国家应调节引进外资的活动,制定相应的引进外资计划,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调节外资的流向和结构,以使其得到有效的利用;应当尽快进行经济改革,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


第7题:

简述有机建筑理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整体性原则,主张建筑设计中应由内到外、由局部到整体贯穿同一个理念;
(2)内部空间,主张着眼于内部空间效果来设计,强调由内而外、“有生于无”;
(3)对待环境,主张建筑应与大自然和谐,室内外空间应相互渗透;
(4)对待材料,主张充分认识各种材料的不同特性,在使用中扬长避短;
(5)对待装饰,主张装饰不应是建筑的附加物,而应是自然的,简洁的;
(6)对待传统建筑形式,认为应首先了解传统形式产生的原因,而不是照搬现成的形式;
(7)对待机器,认为机器是人的工具,建筑形式应表现所用工具的特点。


第8题:

1.简述桑代克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第9题:

简述《塘沽协定》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答案:
解析:
1933年5月31日,华北军方与关东军签订《塘沽停战协定》,规定: (1)中国军队撤至延庆、昌平、通州等一线以西、以南地区,不能越线前进;(2)日军为确认第1款的实行情况,随时可以用飞机或其他方法视察,中方应予以保护; (3)日军在确认中方已遵守第1款时,自动撤归长城线;(4)长城线以南及第1款所示之线以北以东地域的治安维持,由中国警察机关负责。
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放缓了中日之间的军事冲突。双方重新开始战略调整。日军由军事进攻变为分化中国,蒋介石由“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变为“为和平尽最大努力”。

第10题:

世界近代城市规划史上影响较大的理论有()

  • A、田园城市理论
  • B、卫星城理论
  • C、增长极核理论
  • D、有机疏散论
  • E、生态城市理论

正确答案: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