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量记谱法(mensuralnotation)?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有量记谱法(mensuralnotation)?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明清时期的工尺谱是一种什么样的记谱法?


正确答案:明清时期的曲谱。工尺谱与宋代俗字谱已有相当的差异,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流行的昆腔基础上形成的,最早见于明代朱载堉的“零星小舞谱曲谱”,至明末清初逐渐定型,广泛应用到戏曲、声乐、器乐等各个领域。工尺谱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唱名谱,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最后形成以“上”为宫的七声首调唱名法。规范化后的工尺谱的音高符号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汉字及其变体来标记的。工尺谱的调号称工尺七调,以小工调、正宫调、尺字调、乙字调最为常用。工尺谱始终未形成独立的节奏系统,它的音符长短用板眼记号标记在谱字的右侧。工尺谱对于保存传统音乐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2题:

古希腊的记谱法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古希腊用字母或类字母符号来记录音乐。根据公元3——4世纪阿利庇乌斯的记载,有两种希腊记谱法。一种叫器乐谱,每个符号都有正、反、侧三种位置,原位音符相连构成自然音阶。另一种是声乐记谱法,用字母顺序来记录音列顺序,字母的常规形态用于中心音域。两种记谱法都不能记录节奏。

第3题:

到11世纪,记谱法开始使用()。

A.纽姆谱

B.一线谱

C.有量记谱

D.四线谱


参考答案:D

第4题:

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最为完善的记谱法是五线谱记谱法。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什么是有量记谱法(mensuralnotation)?


正确答案: 记谱法发展到13世纪时,德国的音乐理论家弗兰克在《有量歌曲艺术》一书中,提出了标明音的长短的设想,促成了“有量乐谱”的产生。“有量乐谱”使纽姆谱的发展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出现了长短不同的四种黑头音符,即长方形的倍长音符()、旗形的长音符()、方形的短音符()、菱形的倍短音符()。15世纪时,线谱逐步定型为五线谱,并变黑符头为白符头(、、、),增加了三种有符杆和符尾的短音符:小音符()、倍小音符()和微音符()。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现代五线谱的、、、就是由这些音符的形式转换而来。
至于节奏和节拍的问题,需注意12世纪时出现的小节记谱法。在宗教观念中,“三”被看做一个完美的数字,因此,三拍子是唯一能被接受的,直到14世纪中期,二拍子才在记谱法和音乐理论中出现。

第6题:

13世纪的()在《有量歌曲艺术》中提出了有量记谱的原则。

  • A、马肖
  • B、莱奥南
  • C、弗朗科
  • D、圭多

正确答案:C

第7题:

隋唐时期的记谱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隋唐时期的记谱法有三种,
①古琴减字谱,中唐时期曹柔。
②琵琶指位谱,唐代。
③俗字谱,唐代;宋人又称“燕乐半字谱”。

第8题:

古琴的记谱法是(  )。



答案:C
解析:
文字谱是古琴的一种专用记谱方法,就是用文字记叙弹琴的指法和弦位的一种记谱方法。目前所见古琴记谱法的最早谱式是文字谱,存留的曲谱为唐人手抄本《碣石调?幽兰》。A选项是纽姆谱;B选项是简谱;C选项是文字谱;D选项是五线谱。因此正确答案为C。

第9题:

隋唐时期有哪些记谱法?


正确答案: 隋唐音乐的记谱法,根据目前的资料,主要有古琴谱和燕乐半字谱两大系统。均属于音位记谱法体系。减字谱:唐,曹柔。用减字笔划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两手在古琴音位上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
燕乐半字谱:我国工尺谱的早期形式。分为管色谱和弦索谱。

第10题:

现代记谱法中的谱号有()

  • A、高音谱号
  • B、低音谱号
  • C、中音谱号
  • D、次中音谱号

正确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