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贾湖骨笛的发现及其音乐文化意义。

题目
问答题
试述贾湖骨笛的发现及其音乐文化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985年,考占学家在河南舞阳贾湖村东一片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当采用碳14测定它们的年代时,人们惊奇地发现:骨笛已经在这里躺卧了8000余年。1987年末,当音乐学家采用闪光频谱恻音仪,选择其中一支完好无损的七音孔笛对它进行测音时,骨笛竟然能够吹奏出一串与我们所熟悉的中国传统音阶大致相同的音列。
在被测音的那支骨笛音孔旁,可以看到钻孔前刻划的等分符号,说明当时的“工匠”在制作这批由猛禽腿骨管截去两端关节的骨笛时,已经做过精确的计算和设定。更有趣的是,有些音孔旁还加打了小孔,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小孔都是有目的地用来调整音高的。可见,8000年前的骨笛制造者不但心中有“数”,而且是匠心独具。
贾湖骨笛以其可触、可看、可闻、可辨地提供了音响材料,有声有色地吐露了远古文化的信息,反映了无法用文字记述的音响发展的历史实情。它告诉我们:远在8000年前,我们的先民已经掌握了物理声学规律背后潜含的数理关系,并且有了相应的数学计算能力,达到了相当精巧的乐器制造工艺水平,其音乐思维也已发展到固定音阶结构的程度。号称以五声音阶为主的中国,其实早在七、八千年之前,就已具备了有着稳定结构,超出五声的音阶形态了。这也证明当时的音乐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在这之前,中国音乐一定还存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这段时间以千年还是以万年计,现在难以猜测。贾湖骨笛的发掘和测音研究所提供的更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是:它的音阶结构恰好是现在存见的中国传统音乐最常用的音阶结构。
随骨笛一起出土的还发现有骨哨、埙、陶钟、磬、鼓等。这些乐器分布于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时间跨度也很大,说明它们是中国原始时期的主要乐器。其中钟、磬、鼓在后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至于埙和哨等乐器,甚至直到今天仍存活于民间。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存放于河南省博物馆的文物包括()。

A.莲鹤方壶
B.武则天除罪金简
C.贾湖骨笛
D.后母戊大方鼎
E.中华第一剑玉柄铁剑

答案:A,B,C,E
解析:

第2题:

贾湖骨笛的制作年代距今大概多少年()

  • A、10000年
  • B、9000年
  • C、8000年
  • D、7000年

正确答案:C

第3题:

贾湖文化的刻符———>仰韶文化的陶器刻符———>()是一脉相承的。


参考答案:殷虚甲骨文

第4题:

贾湖遗址里没有发现酒的残迹。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试述上颌骨的血供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上颌骨的血液供应极为丰富,既接受骨内上牙槽动脉的血供,又接受颊、唇、腭侧粘骨膜等软组织的血液供应,此一多源性的血供特点,为成功地进行正颌外科截骨术提供了重要的解剖学基础。由于上颌骨血运较下颌骨丰富,故抗感染能力强,骨折愈合较下颌骨迅速,但外伤后出血亦较多。

第6题:

出土的贾湖骨笛上所有孔的误差都小于五个音分。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人类最古老的的乐器出土于河南舞阳的贾湖骨笛。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贾湖骨笛的制作年代距今大概多少年()

A.10000年

B.9000年

C.8000年

D.7000年


参考答案:C

第9题:

试述明代市民文化发达的表现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1)表现:
其一,社会风尚。明朝后期,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取而代之的是“导奢导淫”之风。封建等级制度,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受到强有力的冲击,迅速坍塌。
其二,价值观念。中国传统的“贵义轻利”观念,在明代后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礼拜金钱之风十分强盛,商人的社会地位也相应地提高。“好色”、“好货”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可以说是市民文化对封建伦常的全面威胁。
其三,市民文学。明代以后,市民文学取代士大夫文学,占主导地位。《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刻》等杰出作品,都有着明显的市民文化的痕迹。
(2)意义:
它不仅为我国民主意识的普及作了准备,而且还为东西文化精神的汇融埋下了伏笔。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命题,正是以市民意识的全面成熟为前提的。清代开启民智运动,甚至今天的民主意识,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源。

第10题:

贾湖骨笛


正确答案: 1984年至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遗址中的墓葬群,先后出土了20多支骨笛,距今九千多年至七千八百年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