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掌握维护皇权,加强君主专制方面规定了许多罪名,包括: 1)欺谩、诋欺、诬罔    2)非议诏书,毁先帝。 3)怨望诽

题目
判断题
两汉掌握维护皇权,加强君主专制方面规定了许多罪名,包括: 1)欺谩、诋欺、诬罔    2)非议诏书,毁先帝。 3)怨望诽谤政治。 4)左道。 5)废格诏书。
A

B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3)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4分)


正确答案:
(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第2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史记》中记载:“子产治郑,________;子贱治单父,________;西门豹治邺,________。”子产靠的是亲力亲为,明察秋毫;子贱注重教化百姓,选贤任能;而西门豹则以水利富民,以重典治乱。

A.民不敢欺 民不能欺 民不忍欺
B.民不能欺 民不忍欺 民不敢欺
C.民不忍欺 民不敢欺 民不能欺
D.民不忍欺 民不能欺 民不敢欺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三空。根据“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则以水利富民,以重典治乱”可知,西门豹重视法典治国,在暴力威慑下,故该空应体现“老百姓不敢欺骗他”的意思。A项“民不忍欺”即百姓不忍心欺骗,C项“民不能欺”即百姓没有能力欺骗,均不能体现“不敢”的意思,故排除A项和C项。B项和D项“民不敢欺”能体现“不敢欺骗”的意思。
第二步,再看第二空。根据“子贱治单父”“子贱注重教化百姓,选贤任能”可知,子贱重视教育感化老百姓,选拔任用贤能的人,百姓会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故该空应体现“老百姓不忍心欺骗他”的意思。B项“民不忍欺”能体现“不忍心”的意思,符合文意。D项“民不能欺”不能体现“不忍心”的意思,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答案锁定B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一空。根据“子产治郑”“子产靠的是亲力亲为,明察秋毫”可知,子产凡事亲自参与且观察细致入微,故该空应体现“老百姓没有能力欺骗他”的意思,B项“民不能欺”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B选项。

第3题:

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行为违反的是诚实信用原则。( )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两汉制定的一些新的罪名,主要有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第一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打击割据势力方面。汉律主要制定了如下罪名:
(1)阿党与益罪。
(2)事国人过律罪。
(3)非公罪。
(4)27越罪
(5)出界罪。
(6)漏泄省中语罪。
第二加强君主专制,严防臣下专权方面。
(1)欺谩、诋欺、诬罔罪。
(2)非议诏书,毁先帝罪。
(3)怨望诽谤政治罪。
(4)左道罪。
(5)废格诏书罪。
第三维护皇帝尊严,保障皇帝安全方面。汉律规定有:
(1)不敬、大不敬罪。
(2)阑入宫殿门罪。
第四镇压农民反抗,维护地主阶级专政方面。
(1)大逆无道罪。
(2)群饮罪
(3)首匿罪
(4)通行饮食罪
(5)见知故纵罪。

第5题: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句中第一个“子”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子:你

第6题:

我国《刑法》再针对计算机的犯罪方面规定了()个罪名。

A.4

B.5

C.2

D.3


参考答案:A

第7题:

因怨恨不满而诽谤朝政的罪名,在汉朝被称作( )

A.欺谩、诋欺、诬罔
B.废格诏书
C.怨望诽谤
D.左道

答案:C
解析:
欺谩、诋欺、诬罔:对皇帝不忠,欺骗、轻慢、毁辱和污蔑等行为。废格诏书:官吏不执行皇帝诏令。怨望诽谤:因怨恨不满而诽谤朝政。左道:以邪道巫术诅咒皇帝、蛊惑民众者,依律处死刑。

第8题:

"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中的"欺"意思是( )82

A、欺骗

B、欺负

C、欺哄

D、欺诈

E、超越


参考答案:E

第9题:

两汉掌握维护皇权,加强君主专制方面规定了许多罪名,包括: 1)欺谩、诋欺、诬罔    2)非议诏书,毁先帝。 3)怨望诽谤政治。 4)左道。 5)废格诏书。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冯道自认做到了三不欺,三不欺指的是()。

  • A、上不欺于天
  • B、中不欺于人
  • C、下不欺于地
  • D、贫不欺于民

正确答案:A,B,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