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考史方面的三大著作以及各有什么特点?

题目
问答题
清代考史方面的三大著作以及各有什么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清代考史方面的三大著作以及各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①《十七史商榷》:详于校勘。以文字校勘、典制考释为主要内容,尤以文字的校勘为重点,内容庞杂、丰富,包括校勘文字、补正讹误、论及版本异例,考证舆地、职官、典制,考订史实,评论事事人物。
②《廿二史考异》:注重典章故实。是从二十四史中除去《旧五代史》、《明史》而言的,内容涉及文字校勘、典制考释、名物训诂等诸多方面,校订了诸史传写和刊刻上的讹谬,审定了注释者的错误,也勘出各史原有的疏漏。
③《廿二史札记》:特别注重治乱兴衰之故。很重视史实的真实性,它通过考异、辨识、纠谬等形式,对史书记事进行了辨析和订正。还对历代正史史料价值的高下,编写方法的优劣,所运用的书法和历史编修的经验,都有一些有益的评论。


第2题:

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 ()、《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记》等考史名著。


参考答案:《廿二史考异》

第3题:

戴震是清代的思想家、学者、古文学学家,一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 )

A、《屈原赋注》、《原善》

B、《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

C、《戴氏遗书》、《大戴礼记》

D、《史汉纪疑》、《惜抱轩全集》


正确答案:AB

第4题:

清代三大史学名著指()。

  • A、《读通鉴论》《十七史商榷》《二十四史》
  • B、《廿二史札记》《读通鉴论》《廿二史考异》
  • C、《廿二史札记》《十七史商榷》《廿二史考异》
  • D、《读通鉴论》《十七史商榷》《廿二史考异》

正确答案:C

第5题:

清代碑学有哪些主要的理论著作?它们的特点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清代碑学的主要理论著作有阮元著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包世臣著的《艺舟双楫》和康有为著的《广艺舟双楫》。它们和过去的书学理论不同,过去是先有了实践,然后才进行研究和总结,而清代碑学理论却改变了书学史上这种被动状况,第一次使理论走到了艺术实践的前头,成为实践的指导。当帖学的颓风弥漫整个书坛时,阮元首倡碑学,发表了《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二文,文中断然摒弃了千年陈说,主张为救帖学之弊,就非学习北朝碑版不可,为书法艺术展示了一个新领域。包世臣著《艺舟双楫》,为碑学进行大力鼓吹而天下景从,一时书风大变,使学碑成为社会俗尚。最后,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对碑学进行了全面总结,这样,碑学就成为一个有高度艺术成就和有系统理论的书法流派。
阮元在《南北书派论》中,对书法演变的源流进行了详尽的探讨,他把南北朝不同风格的书法区分为“碑”和“帖”两派。又在《北碑南帖论》中指出:“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为纠正帖学晚期出现的软弱、僵化的流弊,他在二文中极力倡导写汉碑、北碑,为碑学进行了有力的鼓吹。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认真品评了当代各家探求笔法的优劣,推出邓石如作为探索碑学成功的代表,公开了邓石如的新笔法。他追溯了古人书法的真谛,认为应“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和“不失篆分遗意为上”。并以此为标准,尊魏卑唐,颂碑贬帖,使碑学在书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一书,共六卷二十七章,一、二卷主要谈书体的源流发展,三、四卷主要是评论碑品,五、六卷主要是谈用笔技巧、学书经验和各种书体的要求。他在书中以西方进化论为指导,以主“变”为宗旨,认为碑学中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他把六朝碑版的艺术特征概括为十大美,来作为新崛起的碑学的十项美学标准。全书广征博引,运用了当时金石考证学上的最新资料和掌握的书坛全部状况,虽在卑视唐书方面持论未免偏颇,但此书仍不失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史书性的著作。从阮元到包世臣再到康有为,他们的碑学理论是层层相因,逐步发展,直待《广艺舟双楫》出后,碑学理论才最后牢固地确立了。

第6题:

清代影响最大的考史、论史著作是:王鸣盛《()》、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赵翼《廿二史札记》、章学诚《文史通义》。


参考答案:十七史商榷

第7题:

成书于清代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拾遗》
D:《植物名实图考》
E:《晶珠本草》

答案:C,D,E
解析:

第8题:

()著作有《廿二史札记》36卷,《陔余丛考》43卷,诗文集85卷等。


参考答案:赵翼

第9题:

我国古代的识字教材《史籀篇》是()的著作。

  • A、汉代
  • B、西周
  • C、宋代
  • D、清代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清代考史三大家为(),分别著有《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记》等考史名著。


正确答案: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