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传世书迹有()

题目
多选题
褚遂良传世书迹有()
A

《孟法师碑》

B

《雁塔圣教序》

C

《颜勤礼碑》

D

《荐季直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褚遂良传世书迹有()

A.《孟法师碑》

B.《雁塔圣教序》

C.《颜勤礼碑》

D.《荐季直表》


参考答案:A, B

第2题:

初唐书法三大家是()

A.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B.欧阳询、虞世南、张旭
C.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
D.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

答案:A
解析:

第3题:

简述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风格特征。


参考答案:褚遂良与欧阳询、虞世南并称“初唐三家”,其楷书风格远追王羲之,近得欧、虞二人笔意,形成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面貌,对唐代楷书整体风格的构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开启唐代楷书独立门户的重要人物。《雁塔圣教序》作为褚遂良晚年成熟书风的代表,自问世以来,其空灵劲健、风姿卓越的“新、妍”书风影响颇为深远,追其步伐者不胜枚举。

第4题:

郑道昭的传世书迹有哪些?


正确答案:郑道昭的传世书迹主要集中在位于胶东半岛诸县山中的摩崖刻石上。其中鸿篇巨制有云峰山上的《论经书诗》、《观海童诗》、《郑文公下碑》、天柱山上的《郑文公上碑》、《东堪石室铭》、太基山的《仙坛诗》和玲珑山的方笔径尺大字《白驹谷题字》等;还有游记、题铭、告示。如《九仙题名》六种;《当门石坐》、《于此游止》、“云峰山之左右阙”两种;《飞仙室诗》、《云峰之山》、《仙坛铭岩》、《太基山题字》、《岁在壬辰建》等十二种,《上游天柱,下息云峰》、《此天柱之山》题字等三种,计三十七种。

第5题:

(),在狮子林廊壁,共71方。清嘉庆年间汇刻褚遂良、颜真卿、苏轼、米芾、黄庭坚等唐、宋、元名家书迹及历代名人题跋,为吴中有名的碑帖。


正确答案:听雨楼藏帖

第6题:

唐代有“草圣”之誉的书法家是()。

A.褚遂良
B.虞世南
C.怀素
D.张旭

答案:D
解析:

第7题:

唐太宗的书艺如何?其传世书迹有哪些?


正确答案:唐太宗临摹钻研王羲之书法的功力很深,正、行、草诸体俱佳,尤喜飞白书。他所撰写的行书《晋祠铭》、《温泉铭》,笔力遒劲,神气飞动;草书《屏风帖》轻灵俊美,流丽可爱。他的飞白书苍劲练达,常书以赐人。贞观十七年二月十七日,他在玄武门设宴,席间当场挥毫作飞白书,大臣们乘醉哄抢,散骑常侍刘洎踏在御座上伸手抢去,没拿到的人就说刘洎登御座,罪当处死,唐太宗笑而释之。

第8题:

中国古代有“书圣”美誉的书法家是()。

A.王献之

B.颜真卿

C.褚遂良

D.王羲之


正确答案:D

第9题:

唐太宗为什么请褚遂良来鉴别世传王羲之书迹之真伪?


正确答案: 褚遂良(公元五九六——六五八年)。字登善,祖籍杭州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后迁入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并在河南做官,故人称褚河南。封河南县公,进郡公。褚遂良博涉文史,擅长书法,一次,唐太宗对魏征说:虞世南死后,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了。魏征说:褚遂良落笔劲健,很有王羲之书法的味道。太宗当日就下令任褚遂良为侍书。太宗曾经用内府的金银财帛来购买王羲之墨迹,天下各处的人纷纷带着古代书迹到京城进献,当时没有人能鉴别这些书迹的真假,褚遂良不但能认别真伪,而且还能详尽地论述其来龙去脉。
褚遂良的书法,初学欧阳询,继学虞世南,最后学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并融合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后人将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唐张怀瓘曾评其书为“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清梁巘《评书帖》认为:“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然轻浮少沉着。”
唐人评他的书法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其主要作品,楷书有《雁塔圣教序》、《同州圣教序》、《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房玄龄碑》、《倪宽赞》、《阴符经》等。行书有《枯树赋》、《帝京篇》、《千字文》、《临王羲之兰亭集序》等。

第10题: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怎样?其传世的书迹书论有哪些?


正确答案: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集中的反映在其书论著作《书史》和《海岳名言》之中,而以《海岳名言》为最。《海岳名言》是米芾平日论书语辑录,虽篇幅不长,但却观点鲜明生动。首先,米芾对唐人书法中的唯法是循很反感,他把唐朝的几个大家的书法,如颜、柳、欧、虞、褚等斥为“一笔书”,意指他们书迹的基调,只有一个“法”字。认为他们的书法没有能表达其各不相同的抒情达性,而是成了按“法”行事的工匠式的复制,失去了书法的艺术性。其评论是否恰当,这里暂不多讲,但其主张书法艺术要抒情达性却无疑是正确的,道出了书法艺术的美的实质。
另外,他还主张书法不能“刻意做作”,即如他说:“无刻意做作乃佳”,“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也就是主张要真,要抒真感情达真理性。因为有意做作、虚假的面目是不能给人们以美的感受的。他的书法跳宕欹斜,随意“刷”去,行动也不拘“礼法”,被视为“颠狂”。其实这种“颠狂”,正是其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这正是他自己认为美的具体表现。他批评颜、柳之书为“丑怪恶扎之祖”,也正是从这点出发来评论的。如他视颜真卿的楷书为丑,但却以为其《争座位帖》天真烂漫、遒放纵逸,是美。其三,米芾还主张书法要古雅脱俗,不同俗人的书法风貌才算美。所以米芾虽非常崇尚晋人,以晋为古,却不是崇尚晋人的书写法度,而是崇尚晋人各抒胸臆的情调和气质。
由于米芾把天真自然的抒情达意作为其审美理想,所以对书法中的有关技法,往往看得很淡,他在答书家薛绍彭的论书诗说:“何必识难字,辛苦笑杨雄,自古写字人,用字或不通,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后足,放笔一戏空”,就是反映的这种观点。因此,他对自己的“集古自成家”,“人不知何以为祖”,相当得意。不计法度,强调独具风格、独具性情的美学思想,决定了米芾的对书法美的欣赏的独特性,即“故吾所论,变化入人,不为溢辞”。简单地说:要针对每个书家的每幅作品的不同情况,进行有区别的审美评价,重具体,贬玄神。因此,他对晋唐以来用玄神空泛的比喻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等,深恶痛绝,斥之为“是何等语”,无益学者。他认为以“勒字”、“排字”、“描字”、“画字”、“刷字”等词语来评论时人的书法,才是中肯的。
当然,由于其《海岳名言》是语录。杂述式的书论,不成体系,自相矛盾的地方亦不少见,但瑕不掩玉,这里就不再细述了。
其传世书迹有:《苕溪诗卷》、《多景楼帖》、《虹县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樂兄帖》、《崇国公墓志》、《王羲之王略帖跋》、《苏东坡木石图题诗》、《叔晦帖》、《李太师帖》等。还有很多散见于《群玉堂》、《宝晋斋》、《余清斋》、《快雪堂》,《三希堂》等丛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