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其主要原因是()

题目
单选题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其主要原因是()
A

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

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与救亡图存的民族要求结合起来

C

维新派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

维新派争取到光绪皇帝的支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维新思潮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标志是()

A.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

B.1895年公车上书

C.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应诏统筹全局折》

D.1898年百日维新


参考答案:B

第2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中国要取得民族生存和国家独立,只有实行维新变法,下列不属于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张之洞

答案:D
解析:
维新派代表人物主要有康有为、严复、梁启超和谭嗣同等。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3题: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D.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正确答案:B
19世纪末中国社会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维新派将发展资本主义的维新变法运动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试图以资本主义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并因此得到了部分统治者的支持,故答案为B。

第4题:

19世纪90年代,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仁学》

C《人类公理》

D《变法通义》


D

第5题:

19世纪末,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及意义。


答案:
解析:
(1)第一,要不要变法。(2)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比较集中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学和西学、新学和旧学之争。通过这场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开始改变了社会风气,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第6题:

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高潮,其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外国资本主义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

C.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刺激


参考答案:A

第7题:

19世纪末,梁启超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人类公理》
C.《仁学》
D.《变法通义》

答案:D
解析:

第8题:

19世纪末,梁启超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人类公理》

C:《仁学》

D:《变法通义》


正确答案:D

第9题:

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中国维新思想要求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要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强固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第10题:

19世纪90年代,在“亡国灭种”逼迫下,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下列说法符合维新派主张的是()

  • A、“为变法自强,宜仿西设议院,以期上下一心。”
  • B、“君末也;民本也。”
  • C、“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
  • D、“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