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0月制定的()标志着中国开始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进军。

题目
单选题
1956年10月制定的()标志着中国开始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进军。
A

《1956-195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草案》

B

《1956-195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方针》

C

《1956-195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目标》

D

《1956-195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

识来充实中小学教育内容。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

A.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条件。

B.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条件。

C. 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是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条件。

D. 学习先进科学知识是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条件。


正确答案:B

第2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展览活动标志着中国展览业开始由单国展览向国际展览过渡。

A、专业性世界园艺博览会

B、十二国农业机械展览会

C、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

D、第一届西湖博览会


参考答案:B

第3题:

在( ) 领域, 中国具备很好的基础与优势, 生命科学技术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相对较小。

A. 生物制药

B. 中药

C. 原料药

D. 原研药


参考答案:A

第4题:

1983年9月26日,我国当时最大的烧煤窑外分解水泥生产线在()试产,标志着我国水泥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A、大连
  • B、阜新
  • C、本溪

正确答案:C

第5题:

根据2010年我国卫生工作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达到

A.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B.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
C.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D.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答案:B
解析:

第6题:

()长达2000万字,向世界生动翔实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伟大创造。

A、《马可•波罗行纪》

B、《中国科学技术史》

C、《伟大的中国》

D、《中国札记》


参考答案:B

第7题:

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教育的内容。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

A.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条件
B.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条件
C.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是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条件
D.学习先进科学知识是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条件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引出“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话题,接着通过“不但…而且”进一步论述具体措施,递进之后是重点,故文段的主旨为递进后提出的对策,即“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教育的内容”,重点强调“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为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项。
因此,选择C选项。

第8题: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独立自主地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其中( )。

A.杂交水稻成为满足中国粮食需求和促进世界谷物生产的“金钥匙”

B.载人航天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C.陆相成油理论甩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

D.“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尖端科技基础和大国地位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91、国家保障科学研究的( ),鼓励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使科学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A、民主 B、自由 C、投资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中国的设计教育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哪些差距?


正确答案: 现代设计教育在我国的历史较短,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从总体来说,我国目前仍未形成以创新为中心的、完善而成熟的设计教学体系。具体表现在:
①目前的专业求多求全,专业划分过窄,专业界限太清、缺乏交叉综合;
②缺乏反馈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健全的适应性系统,专业分类不够恰当,未能准确地反映本质的关联;
③因人设课,在教师素质、课程设置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
④课程体系不很合理,教育内容较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较落后;
⑤教学过程中缺少启发式,缺乏对话研讨,忽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⑥师资匮乏,设备落后,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⑦办学条件较差,资金不足,科研较弱,在招生、教材等方面的问题仍较突出。
其最为突出的是设计教育定位不合理,设计教育被看成是为某一个行业或某一生产领域服务的教育手段,而忽视了它在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与确立未来社会人类生活方式与文化理想的作用,忽视了它的人文内涵。尽管近年来各高校在教改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我国设计教育仍未完全摆脱陈旧体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