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二战后美国三种经济模式及其特点。

题目
问答题
列举二战后美国三种经济模式及其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列举美国的国家特点。


参考答案:

年轻、快速、富有活力的资本主义强国;
外来移民持续不断、居民流动性大、社会文化呈多元发展的国家;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强权政治的典型国家。


第2题:

列举二战后美国四位总统的施政纲领。


参考答案:杜鲁门及其公平施政
肯尼迪及其新边疆政策
约翰逊及其伟大社会
尼克松及其新联邦主义

第3题:

试评述二战后美国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参考答案:(一)实行开端计划,对于困境家庭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1965年,美国联邦教育总署提出的,要求对处于困境者家庭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它是美国政府为实现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划。
(二)掀起幼儿智力开发运动,强调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1.20世纪60年代美国掀起了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运动,这自然波及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界也开始强调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2.幼儿智力开发运动模式丰富多样,蒙台梭利运动和皮亚杰理论再度兴起。
3.1963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出版了一些幼儿教育杂志。
(三)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由各洲自行决定,教育机构类型多种多样。有幼儿家教育组织;保育学校;幼儿园;日托所或日托中心。
(四)培训学前教育师资,促进师资业务水平的提高。

第4题:

请评述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及其启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先后进入了恢复经济、教育的稳定时期,全球的局势趋于平静,给各国提供了一个发展教育事业的良好时机,为了争取在国际上的地位,美国自然不甘落后,在二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美国采取了大量的教育改革:
(1)二战结束初期的《国防教育法》和60年代的教育改革。
进入5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美国开始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改革教育的呼声就更为强烈,终于在1958年,美国国会颁布《国防教育法》。其主要内容有: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拔大量教育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以后,《国防教育法》的内容又不断得到修正。《国防教育法》旨在改变美国教育水平的落后状况,使美国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它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
60年代的教育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①中小学的课程改革;②继续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③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在中小学课程改革方面,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名为《教育过程》的报告;为了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美国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高等教育方面则有《高等教育设施法》。这些改革,解决了战后美国教育发展失调,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仅调整了各级教育的比例,促进了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而且增强了美国的综合国力。
(2)70年代初期的教育改革。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围绕“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进行的。
“生计教育”是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鱼1971年倡导的一种教育。他提出,生计教育的实质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生计教育是夸大了的职业教育,这种教育要求以职业教育为核心重新建立教育制度。生计教育过程重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与企业、社区和家庭相结合,美国在这些方面的许多思想对我们今天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有许多的启示。但是这种教育方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失业现象。
“返回基础”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校出现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方面的问题而言的,这项改革在小学阶段强调教学阅读、写作和算术等基本技能;在中学阶段,主要强调英语、自然科学、数学和历史科目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学校教育的一切阶段起主导作用。返回基础运动反映了关国对传统教育的复兴,对提高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但也遭到许多人的异议,80年代后呼声渐渐消沉。
(3)20世纪80~90年代的教育改革。80年代是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年代。
80年代初期,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1983年,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调查委员会提出题为《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建议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的教学,中学必须开设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课程;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改进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训练标准、地位和待遇;各级政府加强对教育改革的领导和实施。
80年代中后期,美国教育为面向21世纪提出了改革的新设想。1985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提出著名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该计划包括总报告和五个专题报告。总的指导思想是教育改革应以学科课程改革为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
80年代后期,布什总统推行了新的教育政策。其主要内容是提高学术水平,奖励学生努力学习,鼓励教师热心工作;兴办新型学校,促进学校体系更新;关注困难儿童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等。
以上这些就是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战后几十年里,美国教育迅速发展成为实际上教育最为先进的国家,其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①从实际出发,分析现实问题。对于二战后的美国,最大的问题应该说是长期以来存在着的种族歧视,对此美国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以缓解社会不平等的现实。到了70年代,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失业问题和学生基础薄弱的现象,美国又开展了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运动。这些都反映了美国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时能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照搬别国的模式,这些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②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向他人学习。我们说美国没有照搬他国模式,并不是说他没有向他国学习,只是他们是在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向别国学习。面对苏联卫星上天,美国在慌乱的同时,也冷静地分析了自己的问题,意识到自身对科学教育、自然教育的忽视,并抓紧跟上。我国也在一直不断地引进别国的先进经验,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情况,学习他人要建立在了解自身特点的基础上。
当然,美国的教育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适当的地方,我们也应当看到,并警醒自己。比如,由于受实用主义的影响,美国教育改革有些许的急功近利的地方,也存在一些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面对国际竞争,美国也曾带有“教育万能论”的错误倾向。这些瑕疵多少给美国教育改革带来一些阻碍,我们在惊叹美国改革成效的同时,也要引以为戒。

第5题:

二战后拉美国家经济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传统经济:农业矿业占主导,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品进口
发展战略:工业化:进口替代工业化内向型发展战略
发展特点:国家大力干预经济;高度保护民族企业
发展成就:保持了连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存在问题:80年代初爆发了严重的外债危机
一体化发展:1960揭开序幕;70年代广泛建立经济一体化组织;80年代向综合一体化发展。


第6题:

列举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参考答案:

(1)1945—1972: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繁荣
(2)1973—1983:经济危机和经济滞胀
(3)1983—1993:经济复苏、财政赤字严重
(4)1993以后:经济繁荣,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第7题:

列举二战后英国衰落的原因。


参考答案:

1.二战的巨大破坏
2.广大殖民地的丧失
3.经济上长期患有英国病
4.美、苏的崛起


第8题:

试列举三种汉代铜镜的名称及其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

①星云纹镜
又称“百乳纹镜”,有的连称为“星云百乳镜”。主要盛行于西汉中期武、昭、宣帝时期。镜纽多连峰式,纽座外围及镜子边缘多饰一圈连弧纹,一般都为十六连弧。
主纹用众多的乳纹所构成,多是圆锥形凸起,四周连成一圈。乳纹之间,常用圆曲线相连接,状若星云,故名“星云纹镜”。乳钉数目不等,少者三枚,多者十几枚,因有五星式、六星式、多星式星云镜之名称。有的学者认为:所谓星云系由蟠螭纹渐次演变而成,小乳钉系蟠螭骨节变幻,云纹则为蟠螭体之化身。星云纹镜,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出土,其中以河南、陕西和江苏发现较多。
②昭明镜
昭明镜,宣帝至王莽前流行的一种汉镜。铭文为“内清质以昭明,光辉向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但一般铜镜上铭文不全,有的字与字之间填上一个“而”的符号,字体多方折。
③透光镜
透光镜是西汉中晚期制作的具有特殊效果的被称为“魔镜”的铜镜。体现了光学和力学原理的铜镜,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铸件。透光镜因在阳光照射下其背面的图文能映到墙上而得名。


第9题:

列举二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三次高潮。


参考答案:

四五十年代形成第一个高潮(中心在西欧)
六七十年代形成第二次高潮(中心在美国)
八十年代形成第三次高潮(由西欧到世界)


第10题:

下列对美国、德国、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有()。

A都受自由主义的影响

B都具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C都以市场竞争为基本调节手段

D二战后都在其他国家的帮助下恢复经济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