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役流作为死刑的减刑始于()。

题目
单选题
加役流作为死刑的减刑始于()。
A

《大业律》

B

《开皇律》

C

《贞观律》

D

《武德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将“加役流”作为死刑的减刑始于( )。

A.《大业律》

B.《开皇律》

C.《贞观律》

D.《武德律》


正确答案:C

第2题:

作为死刑宽待刑出现的刑种有( )。

A.充军刑

B.加役流

C.刺配刑

D.流刑


正确答案:BCD
解析:考查要点是宽待死刑的刑种。在我国古代的不同历史时期,统治者为了标榜慎刑,经常将罪行较重且又不构成死刑的人犯,通过创立宽待刑来填补轻刑和死刑中间刑的空白。北魏根据“赦死从流”的理论,创立了流刑,填补了徒刑和死刑之间缺少中间刑的问题,此举为封建制五刑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可见,D项是正确答案。在唐朝,流刑分为三等,皆劳役一年。唐太宗增设加役流,即流三千里,劳役三年,作为对某些死刑的一种宽宥处理。可见,B项是正确答案。宋太祖赵匡胤为了慎刑起见,创立“刺配刑”,最初该刑为“杂犯至死待命”所设,但是后来的统治者很快违背初衷,急剧扩大其适用范围,造成“犯者日众”。可见,C项是正确答案。充军刑始创于宋朝,但宋朝并不常用充军,到了明朝,充军普遍适用,明朝的充军刑是重于流刑的刑罚类型,明朝充军刑的目的不在于宽待死刑,而是通过加重刑罚,达到强化统治效能的目的,因此,A项不能选。

第3题:

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的审理程序,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对一审法院作出的限制减刑的判决,被告人的辩护人、近亲属可以独立提起上诉

B.高级法院认为原判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适当但限制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撤销限制减刑

C.最高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认为可以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可以裁定不予核准,发回重新审判

D.最高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认为对部分被告人应当适用死刑缓期执行的。如符合《刑法》限制减刑规定。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发回重新审判


正确答案:B
[考点]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的审理程序[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规定:被告人对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限制减刑判决不服的,可以提出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也可以提出上诉。”因此,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对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限制减刑判决不服的,无独立的上诉权,只能在被告人同意的前提下方可提起上诉,选项A错误。同法第3条规定:“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或者复核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案件。认为原判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适当,但判决限制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撤销限制减刑。”因此,选项B正确。同法第6条第1款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认为对被告人可以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减刑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刿。”因此,选项C中最高人民法院的正确处理方式是“应当”而非“可以”裁定不予核准,发回重新审判,C项错误。同法第6条第2款规定:“一案中两名以上被告人被判处死刑,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对其中部分被告人改判死刑缓期执行的,如果符合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因此,选项D中最高人民法院的正确处理方式应当是“决定对被告人限制减刑”而非“裁定不予核准,发回重新审判”,D项错误,不当选。[难度系数]**

第4题:

唐朝的流刑包括(  )。
A.三流
B.加役流
C.反逆缘坐流
D.赦死从流


答案:A,B,C
解析:
【精解】唐朝的流刑除了三等流刑之外,还有加役流,故选A项、B项和C项。不过要注意:属于法定流刑的只有“三流”,即流二千里、流二千五百里和流三千里。

第5题:

唐代最早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减刑的是()。

A.《武德律》

B.《贞观律》

C.《永徽律》

D.《开元律》


参考答案:B

第6题:

清朝创立的刑罚是( )。

A.发遣 B.充军

C.加役流 D.刺配


正确答案:A

第7题:

唐朝的流刑包括( )。A.三流B.加役流C.流于边役D.赦死从流


正确答案:AB

唐朝的流刑除了三等流刑之外,还有加役流。故选A、B项。不过要注意:属于法定流刑的只有“三流”,即流二千里、流二千五百里和流三千里。

第8题:

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的审理程序,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1年试卷二第36题)

A.对一审法院作出的限制减刑的判决,被告人的辩护人、近亲属可以独立提起上诉

B.高级法院认为原判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适当但限制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撤销限制减刑

C.最高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认为可以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可以裁定不予核准,发回重新审判

D.最高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认为对部分被告人应当适用死刑缓期执行的。如符合《刑法》限制减刑规定。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发回重新审判


正确答案:B

第9题:

关于减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
B.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10年
C.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
D.对于累犯不得减刑

答案:A,C
解析:
《刑法》第50条第1款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因此C项正确。《刑法》第78条第2款规定: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1)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3年;(3)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50条第2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5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25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0年。因此B项错误,A项正确。我国刑法没有规定累犯不得减刑,因此D项错误。

第10题:

★ 在秋审制度中,案情属实,但有从宽或可疑之处,可免予死刑,一般减为徒、流刑罚的称为、()
A.情实 B.可矜 C.缓决 D.减刑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代的会审制度。经过秋审的案件,其处理情况分四种:其一情实,罪情属实、罪名恰当者,奏请执行死刑;其二缓决,案情虽属实,但危害性不大者,可减为流三千里,或发烟瘴极边充军,或再押监候;其三可矜,案情属实,但有可矜或可疑之处,可免予死刑,一般减为徒、流刑罚;其四留养承祀,案情属实、罪名恰当,但有亲老丁单情形,合乎申请留养条件者,按留养奏请皇帝裁决。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