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商鞅”改法为律”。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商鞅”改法为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商鞅携《法经》入秦主持变法革新时,将《法经》改编为秦律,史称“改法为律”。律字最早的字义是指定音的竹笛,特指音乐的旋律、节拍、节奏,具有稳定、恒常、有序的含义。商鞅以“律”字取代“法”字,突出强调刑法的普遍适用性、稳定性、必行性、有序性,是稳定而普遍的规则。这对于秦国法制的统一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从此以后,中国古代的刑法典都以“律”字为名。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

B.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

C.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

D.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


正确答案:D
[考点]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
[解析]公元前359年。法家著名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改革。商鞅变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商鞅的“改法为律”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二是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的措施。三是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例如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实行按军功授爵;规定除国君的嫡系以外的宗室贵族,没有军功即取消其爵禄和贵族身份。同时取消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剥夺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全面控制。四是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在变法过程中.法家的一些基本主张皆清楚地表现出来。其一,强调“以法治国”。要求全体臣民特别是国家官吏学法、“明法”,百姓学习法律者,“以吏为师”。其二,“轻罪重刑”。在变法过程中,商鞅尽力贯彻重刑原则,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也施以重刑。其三。不赦不宥。为了贯彻重刑原则.强调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商鞅在变法中反对赦宥。主张凡有罪者皆应受罚。其四,鼓励告奸。为了更有效地禁奸止过,保证统治秩序的稳定。在变法过程中多次颁布法令,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规定“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其五,实行连坐。在变法期间广泛实行连坐制度。如什伍连坐,以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之间相互有告奸、举盗的责任,若什、伍之中有作奸犯法者,相互负连带责任。此外,还实行军事连坐、职务连坐、家庭连坐等。
由上述可知,选项A说法错误,商鞅取消的是分封制,实行的是郡县制。选项A恰恰将二者颠倒了。因此,选项A不应当选。
选项B前半句说法正确,后半句说法错误。商鞅的“改法为律”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而不是突出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因此,选项B也不应当选。
关于选项C,商鞅在变法中实行连坐,不是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连坐是为了惩罚什、伍之中有作奸犯法者,他们要相互负连带责任。而鼓励告奸的措施是“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故选项c在语言逻辑上与商鞅变法中的内容不符。因此,选项C错误,不应当选。
从上述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可知,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因此,选项D正确,为应选项。
[陷阱点拨]对于选项B,商鞅变法的内容中确实有“改法为律”。但其强调的是法律规范的普遍性,而不是突出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把握细节。对于选项c,命题者在语肓逻辑上设了陷阱,须明白,商鞅推行“连坐”制度的目的并不是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而是惩罚什、伍之中有作奸犯法者,要求他们相互负连带责任。而且,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连坐是一种刑罚,它的作用是惩罚或威慑,而不可能是“鼓励”。
[难度系数]***

第2题:

商鞅改法为律,律自秦始。清末著名法学家沈家本说:“改律之事,乃变法之大者也。” 13。秦朝的命、令、制、诏,在法律意义上没有原则性的区别,都是皇帝针对特定的事项、特定的对象临时发布的命令、批示等。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改法为律”的是( )。

A.李悝

B.萧何

C.商鞅

D.秦始皇


正确答案:C
解析:商鞅在秦变法时,“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强调法律的普遍性和必行性。李悝制定的是《法经》;萧何在《秦律》的基础上增加三篇,是为《九章律》。

第4题:

商鞅以李悝的《法经》为蓝本,结合秦国当时的情况加以补充和修改,制定秦律,这是我国改法为律的开端。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商鞅改法为律,律自秦始。清末著名法学家沈家本说:“改律之事,乃变法之大者也。”。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关于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B.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C.商鞅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奖励非耕织,发展工商业D.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


正确答案:D

商鞅变法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二是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的措施;三是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四是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强调“以法治国”。要求全体臣民特别是国家官吏学法、“明法”,百姓学习者,“以吏为师”;其二,“轻罪重刑”。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也施以重刑;其三,不赦不宥,反对赦宥,主张凡有罪者皆应受罚;其四,鼓励告奸;其五,实行连坐。A项,商鞅建立了郡县制,而在西汉时取消了郡县制,实行分封制。B项,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的内容。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是在法律观念上的又进一步。强调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是西周的法制思想。C项,在商鞅在变法过程中是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的。

第7题:

战国时期,史称“改法为律”者是()。

  • A、李悝
  • B、商鞅
  • C、韩非
  • D、吴起

正确答案:B

第8题: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A.改法为律

B.世卿世禄

C.明法重刑

D.鼓励告奸


C.明法重刑
  D.鼓励告奸
  正确答案:A,C,D

第9题:

简述商鞅”改法为律”。


正确答案:商鞅携《法经》入秦主持变法革新时,将《法经》改编为秦律,史称“改法为律”。律字最早的字义是指定音的竹笛,特指音乐的旋律、节拍、节奏,具有稳定、恒常、有序的含义。商鞅以“律”字取代“法”字,突出强调刑法的普遍适用性、稳定性、必行性、有序性,是稳定而普遍的规则。这对于秦国法制的统一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从此以后,中国古代的刑法典都以“律”字为名。

第10题:

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是()。

  • A、李悝
  • B、商鞅
  • C、吴起
  • D、韩非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