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的建筑壁画的历史特征。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中国的建筑壁画的历史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补子的特征及其在中国官定制中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参考答案:

(1)对唐代绣服的继承发扬使汉族官服出席了符号化因素。补子的出现,已把官服从单纯的颜色和繁缛的冠冕制中提升到符号化的高度,对服装的发展具有促进的作用。(2)补子表现了官服制作和管理的先进思想,补子的出现,使标识图案和成衣分离,可以分开独立制作,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费用,同时便于更换。所以至清代,继承了补子的这种先进的方式,使其发扬光大。(3)补子是明代社会服饰中吉祥图案在宫廷中的反映,明代的审美心理趋向喜庆而又朴实的风格,民间衣料上的吉祥图案是这种心理的直接反映。用动物,禽鸟,植物,器皿来象征某种祝福和祈愿的心理和服装表达方式,影响到官服的设计,直接形成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官服的结合。


第2题:

简述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历史特征。


正确答案: (1)商周时期的“苑囿”更多地体现纯自然的野生状态和野蛮意味。
(2)春秋战国时期,自然山水成为园林中重要的核心,园林艺术由苑囿向园林转折。
(3)秦、汉时期出现大型皇家园林,园林中不但强调山水本身,更讲究山水的“神采灵气”,有了“一池三山”营造模式,客观上为园林文化奠定了发展的基础,这一时期应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萌芽期。
(4)魏晋南北朝,继承汉“一池三山”的传统,开创山水园林的基本形式。这一时期的寺庙园林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5)隋、唐时期,园林建筑艺术承继汉时旧制,规模浩大,园林建筑极尽博大与奢华。这一时期叠石、理水、堆山、造景等成为园林艺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手法。同时,禅意的融入与禅宗思想的形成,使唐代园林追求自然景色的巧妙安置,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有具有澹微之思的韵味。
(6)五代时江南造园风气隆盛,犹以苏州之地的官僚、富豪私家园林为最。南汉主刘兖在广州建南苑药洲,开岭南园林之先例。
(7)宋代园林建筑艺术崇尚山水传神,花木得意,体现隐逸超世,寄情山水的意趣。这一时期的园林建造融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画理论,使园林艺术达到全盛时期,并且将园林城市的思维继续发扬光大。
(8)辽金因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残酷激烈,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这一时期园林发展处于停止状态。
(9)明清时代是中国园林建筑精深发展时期,明中叶在苏州形成一个园林建筑高潮后,园林建筑的布局理念、营造计法都成定式。明末计成园艺著作《园治》既是中国古园林建筑的指导理论,也是中国古园林建筑的历史总结。
(10)清代以集锦式的布局方法,构造主题风景,将园林诗化,把中国的园林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中国古园林建筑的三大体系:以北京及其附近皇家园林与行宫为代表的北方园林体系;以及岭南园林体系。

第3题:

简述中国法律思想的历史特点。


参考答案:

1、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伦理渗透一切;
2、皇权至上;
3、平等观念欠缺,等级特权思想浓厚;
4、重德轻刑;
5、重义轻利。


第4题:

中国历史上茶馆的文化特征有哪些?


正确答案:主要有成都茶馆、杭州茶室、北京茶馆、广州茶餐馆四大基本类型,有品茗休憩、消遣娱乐、联谊交流等功能。

第5题:

简述中国教学二字含义的历史发展。


正确答案: ①教学即学习
②教学即教授
③教学即教学生学
④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

第6题:

简述中国广告发展的历史阶段。
80年代,中国广告在摸索中前行,1985年以后,中国的广告公司服务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开始走向了一个以创意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发展阶段。我国引入“广告策划”的概念大约是在80年代中期。进入90年代,合资公司大批出现,外来资金带来的行业发展与整合,使得中国广告公司深受影响,跨国策划咨询公司也逐步踏入中国,中国广告行业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第7题:

简述中国祭坛建筑发展历史。


正确答案: 中国祭坛建筑历史起源很早
(1)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及秦安大地湾等仰韶文化建筑的“大房子”,是中国古代最早期的祭祀建筑,成为最早的“明堂建筑”。建筑形制讲究方位(正向的南北向)和次序这两大祭祀要素。建筑呈“井“字形,十字轴线对称结构。
(2)商代,明堂建筑又称辟雍,发展为周围环绕圆形水渠的十字轴线对称建筑,用“井”字形分隔相邻为九,间隔为五的空间模式。
(3)周时祭祀的场所叫“畴”,为祭祀黄、青、赤、白四帝的有屋顶殿宇,是天子独揽了祭天权利的建筑。
(4)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商时期形成的明堂形式建筑式微。
(5)汉代,变周祭祀四帝为五帝(加一黑帝),明堂建筑对称性很强,中心极点尤为突出,,融会了阴阳、八卦、五行等内容,增添了神学的象征涵义。
(6)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佛教盛行,明堂建筑与佛教建筑相比,相形见拙。一直到唐武周时期才见转机。
(7)唐武周时期,明堂建筑改以前的九室、五室的府制,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下层象征四时;中层象征十二时;上层象征二十四时,以及天(上)圆,地(下)方,以突出皇权的绝对权威和皇家的宏伟华贵。
(8)南宋已不建明堂,只在宫中进行祭祀活动,辽、金、元三朝,无祭祀明堂建筑制度。
(9)明初,在南京、北京均设有天坛、地坛、大祀殿(即清祈年殿的前身)等建筑。
(10)清改明大祀殿(又叫大享殿)为祈年殿,并在国子监中建辟雍殿。

第8题:

简述新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犯罪发展的概况。


参考答案: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犯罪状况(1950-1955年)
从犯罪类型看
一是暴力性犯罪多;
二是反革命破坏案件多;
三是经济领域犯罪突出。
从犯罪人员看
一是,敌对分子多;
二是,惯犯、累犯多。
二、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时期的犯罪状况(1956-1965年)
第一,犯罪较之前一时期明显减少。
第二,犯罪类型结构中,反革命犯罪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
第三,犯罪成员中,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多。
三、“十年动乱”时期的犯罪状况(1966-1976年)
第一,犯罪数量增多,发案率较高。
第二,财产犯罪多。
第三,青少年犯罪增多。
四、改革开放之后的犯罪状况(1977-1996年)


第9题:

中国酒文化发展的主要历史特征


正确答案:一、夏商周时期-酒祭
二、春秋战国时期-酒礼
三、秦汉时期-酒盛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酒嗜
五、隋唐五代时期-酒狂
六、宋元明清时期-酒税

第10题:

简述中国的建筑壁画的历史特征。


正确答案: ①殷商时期建筑壁画,出动物图案和体现对称性技法,线条粗犷,转角圆钝的主题、辅助性出纹饰组合的建筑壁画。
②战国时期建筑壁画主题开始出现对天地、山川、神灵以及古贤、怪物的描绘,壁画规模大,内容丰富,技法倾向于写实,表现出有内容的独立画作形式。
③秦代壁画画法以线描为主,笔墨细润圆厚,显示一定的力度,主题最集中的体现情形逼真的写实作品,既有战国写实遗风,又有很大发展。
④汉代壁画以世俗生活情景为壁画表现的主题,人物形象古拙,情态灵动活现,气势传神,突出成就,特别表现在墓室建筑的壁画上,在中国绘画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壁画,许多是表现劳动人民各种生产活动的场面,表明其时民间画匠的普遍存在和壁画艺术中不加修饰的平民意识,随着佛教的进入,佛教壁画成为佛教建筑的最不可缺少的内容。尤其南北朝时期,取得了中国绘画史上的划时代成就。
⑥隋唐建筑壁画反映帝王贵族、宗教生活的主题渐多,隋代的壁画线条流畅活泼,人物情容逼真。用色比较丰富柔和,出现了重染面颊和眉楞的新画法。盛唐时期壁画进一步融合了西域兄弟民族艺术和外来艺术的表现技法,从内容到形式焕然一新。色彩的丰富鲜浓,形态的丰满有力,写实的逼真,意境的深邃和线条的细密流畅,勾勒的娟姣灵活。显著特点是出现了构图宏伟、色彩丰富的通壁大画,内容多以经变为主,但多用大型寺院、住宅、城廓等作背景,对于建筑的细部如柱、枋、斗拱、台阶、门窗、屋顶、瓦件、铺地、装饰等都有较详细和准确的描绘,色彩上则以线、黄等暖色为主。
⑦宋代建筑壁画在绘画技巧方面比唐代呆板,线描用笔也较拘谨,很少豪迈壮阔的场面。色彩方面多用灰暗的大绿、赭石、茶黑,显露出冷清的情调。并大量呈现出“框幅式”、“文人画”表现方式。
⑧元代建筑壁画人物画远没有其当时的山水花鸟画出色,但山西永乐宫中《朝元图》却达到了宗教建筑壁画艺术顶峰之作。
⑨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壁画走向衰落的阶段,其建筑壁画也基本源于上代艺术风格和结构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