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的事件,史称()

题目
单选题
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的事件,史称()
A

戊戌变法

B

公车上书

C

戊戌政变

D

勤王运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宣传变法维新,康有为曾先后7次向光绪皇帝上书,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公车上书”

D.《变法通议》


正确答案:C

第2题:

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会试中取中者称为“举人”。( )


正确答案:×

第3题: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正确答案:C
【解析】公车上书中康有为联络的是在京参加应试的各省举人,不是各省官员。

第4题:

1895年5月1日,以康有为为首的1200余名举人在京集会,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割台,请问历史上将此次事件称为什么?


正确答案: 公车上书。

第5题: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考试,参加考试的是各省举人及国子监监生。这一考试是:
A会试
B乡试
C殿试
D院试


答案:A
解析:
解析
A项正确,科举制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的资格。第一名叫解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又称中式进士),第一名叫会元。会试考中的可以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做主,考中的取得进士资格。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试题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
B、C、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第6题:

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著名的“公车上书”的代表人物是()

A.梁启超

B.谭嗣同

C.康有为

D.严复


参考答案:C

第7题: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戊戌变法”中废除科举制。
【答案】B。
【解析】注意审题:“这一事件的发生”是指“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和“近万名举人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A项只能说明“近万名举人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的原因,不能说明前者,故A项错误;“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遭到了近万名举人的反对,说明了这场运动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B项正确;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与题干中“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的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D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第8题:

1895 年康有为齐集十八省数千举人“公车上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9题:

有资格参加京师会试的是()。

  • A、举人
  • B、解元
  • C、贡士
  • D、会元

正确答案:A

第10题:

1895年,顺德人()协助康有为,联络18省应试举人联名上书,是史称“公车上书”。


正确答案: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