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众时期有哪些珍贵的和有价值的曲谱流传至今?

题目
问答题
明众时期有哪些珍贵的和有价值的曲谱流传至今?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不同时期明杂剧创作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更生期(明初至嘉靖):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可分两个阶段,
一是明开国至成化年间,特点是:
1)有名氏作家很少;
2)杂剧创作与宫廷、藩府联系紧密;
3)剧本内容上继承元杂剧后期的说教特色,同时增加了娱乐内容;
4)语言表现出华丽雅致的倾向;
5)剧本体制上,受南戏影响而有所突破。
二是弘治到嘉靖年间。特点是:
1)内容上,用杂剧来表现个人的胸怀抱负、抒发自己的抑郁牢骚;
2)形式上比较随意。
(2)繁荣期(隆庆以后):特点:
1)形式上,折数不定,用曲自由,主唱者不限于一人;
2)内容上,多写文人乐道的雅事趣闻;
3)人物形象,多为陶渊明、苏轼、杨慎、唐寅等文人。

第2题:

语文教学论的发展至今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名时期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 (1)“教授法”时期
特点:这一时期的课程便是“国文教授法”,此时的教授法课程属于“教育学”这一总科目,与教育史,教育法令等课程内容并讲的,所用教材多从日本及欧美译来。因此,此时的“教授法”只能看作是语文教学论雏形。主要成就:1896年,大理寺少卿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教材暂用翻译日本的《统合教授法》,同年钟天纬在上海创办的三等公学,便采用“新法”施教;1898年他亲自编写了《蒙学镜》和《教授心术》语文教学论雏形的诞生,以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为标志。
(2)“教学法”时期
特点:从教授法到教学法反映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的深刻变化,标志着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主要成就: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率先把南京高师全部课程中文教授法改为教学法。1922年梁启超发表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被称为我国最早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法开山之作,黎锦熙先生《新著国语教学法》成为我国第一部以教科书形式写成的语文教学理论专著,王森然先生的《中学语文教学概要》,袁哲先生的《国语读法教学原论》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将心理学研究成果引进语文教育的学术著作,阮真的《中学国文教学法》,这是三十年代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该书首创了“先总论后分论”的教材编写方法,堪称这一时期语文教育论著之最,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意义。
(3)“教材教法”时期
主要成就:魏应麟编的《中学师范国文作文教学法》,蒋伯潜先生编的《中学国文教学法》。
(4)语言、文学教学法分科时期。
(5)多种名称并在时期
《中学语文教学法》,1980年4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会出版,在全国师范院校使用,1980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正式成立。

第3题:

汉乐府民歌流传至今的有60首左右。()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汉乐府民歌流传至今的多为()时期的作品。


正确答案:东汉

第5题:

《论语》成书于战国时期,完整流传至今的只剩下()

  • A、《鲁论语》
  • B、《齐论语》
  • C、《古论语》

正确答案:A

第6题:

唐代编纂的类书流传至今的有()等。


正确答案:《《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初学记》、《白氏六帖》

第7题:

流传至今的《尔雅注》的作者是()

  • A、扬雄
  • B、顾野王
  • C、郭璞
  • D、陆德明

正确答案:C

第8题:

明、清时期有哪些制壶大师?


正确答案: 明代:制壶大师有-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号称“四名家”。在之后,有号称“壶家三大妙手”的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
清代:最著名的当属惠孟臣、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吴大徵等人

第9题:

明清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曲谱?


正确答案: 《神奇秘谱》明,朱权。我国最早刊印的琴曲集。
《高和江东》明,手抄琵琶本。有《清音串》《竹子》等。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清,允禄。
《纳书楹曲谱》清,叶堂。戏曲谱集。
《琵琶谱》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谱集。
《弦索备考》,清,蒙族文人荣斋,器乐谱集。
《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清,李芳园。

第10题:

流传至今的《尚书》包括《()》和《()》两部分。


正确答案:今文尚书;古文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