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教育重大改革是从50年代颁布()开始的。

题目
单选题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教育重大改革是从50年代颁布()开始的。
A

《1944年教育法》

B

《总纲计划》

C

《国防教育法》

D

《教育基本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西欧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进行的中等教育综合化改革情况。


正确答案:针对多轨制中等教育机构所带来的弊端,西欧各国纷纷进行中等教育综合化的改革,主要措施是取消或合并原有培养目标各异的中等教育机构,以单一的、综合的教育机构来代替。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起,综合化的运动首先在法国兴起。经过十几年的逐步改革,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建立起完全同意的、面向所有适龄学生开放的四年制初中。在英国,中等教育综合化的运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1967年政府发表《普洛登报告》,宣布取消作为对小学毕业生进行分流依据的11岁考试。到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已经很难找到现代中学或技术中学了。德国的中等教育综合化开始较晚。由于受党派政治斗争等因素的影响,综合中学一直未能发展起来,至今在各类型的中学中仍是数量最少的。中等教育综合化的直接结果的教育的分流向后延迟到高中或高中后阶段进行,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实现完全的衔接,而不需要进行任何形式的选拔。

第2题: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教育改革。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二战期间,日本教育成为战争的工具,具有明显的军国主义色彩,阻碍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学校改革,首先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教育基本法》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的公民及社会的建设者;全体国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尊重学术自由,培养国民的理智;公立学校禁止宗教教育;教育机会均等,男女同校;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地位等。《学校教育法》是《教育基本法》的具体化。其主要内容有: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采取6—3—3—4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高中以实施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将原来的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成为单一类型的大学等。
《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颁布,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日本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进入70年代,日本又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1971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的咨询报告,主要涉及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
80年代,日本的教育改革更加具体和深入。1984年,日本成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1987年,日本文部省成立了“教育改革推进本部”,二者成为推进日本80年代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临时教育审议会”1987年的咨询报告最有权威性,提出教育改革应重视个性的原则、国际化的原则、信息化的原则和向终身教育体制过渡的原则。“临时教育审议会”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其中主要有完善终身教育体制;改革中小学教育体制,强调按照灵活、多样、柔性化的观点改革学制;加强道德教育和体育;推进高等教育和师资培训等内容。

第3题:

1958年,美国颁布了(),作为战后教育的根本大法,根据教育目标的这一转变,美国开始了1960年课程改革。

A、《国防教育法》

B、《中小学教育法》

C、《中小学修正法令》

D、《关于美国初等教育的报告》


参考答案:A

第4题:

克林顿任美国总统时期政府颁布的教育文件或法律是()。

A《2061计划: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B《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C《美国2000:教育战略》

D《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B

第5题:

社区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

A丹麦

B英国

C瑞典

D美国


D

第6题:

试总结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教育的特点。


参考答案: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教育的先进国家,并且具有自己的特点。美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实行地方分权制,各地教育的情况不尽相同;在学制上是单轨制,但各级各类学校的学制比较灵活;学校的课程设置也灵活多样,密切配合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教学方法上传统派教育与现代派教育相互消长,而传统派教育终占上风。我们虽然肯定了美国在教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当时美国各阶层实际存在着的贫富悬殊和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所谓机会均等的教育是未能真正实现的;另外,由于教学内容过于庞杂和教学方法上的问题,美国教育的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教育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宗教性,这也是美国教育的一个问题。


第7题:

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采取的教育改革方针。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二战后,经过10余年的努力,苏联教育又恢复到了战前的最高水平,但进入50年代以后又面临新的问题,为此,苏联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958年的教育改革。1958年,苏联通过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建议》。《建议》主要内容有:强调培养学生走向生活;将普及教育的年限由7年延长为8年;将原来的10年制延长为11年,延长的一年加到不完全中学阶段,成为8年制学校,是普通教育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教育仍为3年,通过青年工人学校、农村青年学校兼施生产教学的劳动综合技术普通中学或中等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在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中,改组原有体制,设立城市和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并改进中等专业学校;在高等教育中,要求高等教育接近实际生活和生产;高校应优先录取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人入学。
本次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加强教育与生活联系;拉长义务教育年限;重视职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1966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中学工作的措施》的决议。强调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具有高度的觉悟,培养青年面向生活并能自觉地选择职业。要求中学教学内容要符合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要求;各年级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有衔接性;要删除大纲中和教科书中过于繁琐和次要的材料,减轻学生的负担;并对各年级的学时进行了规定;中学开设选修课。
(3)1977年的教育改革。1977年,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学校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劳动训练的决议》,确定普通中学是统一的劳动综合技术学校。要求改进与加强劳动教育与教学,但要使劳动教育与教学在广泛的综合技术教育的基础上进行。

第8题:

()后,各国开始重视科学教育改革。

A.美国独立战争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一次鸦片战争


参考答案:B

第9题:

1879年,日本废除了1872年法令并参照美国的教育改革经验,又颁布了(),这是日本第二次建立国民教育制度的尝试。

A学制令

B学校令

C教育令

D教育敕语


C

第10题:

园林发展史上的第四阶段是从人类社会的下列哪个时期开始的()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D、中国改革开放后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