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早期歌剧的形成与发展

题目
问答题
法国早期歌剧的形成与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法国早期歌剧的特征


正确答案: 抒情悲剧的特征:
(1)歌剧题材一般选自历史、神话。
(2)歌剧序曲由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的风格改为“慢-快-慢”的法国式序曲形式。
(3)宣叙调带有歌唱性,而咏叹调则带有朗诵性,不突出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对比。
(4)歌剧中插入芭蕾舞场面,使歌唱与芭蕾艺术融为一体,并重视合唱及管弦乐的作用。
(5)歌剧旋律由于受到舞曲的影响,音域窄,乐句方整,音响华丽。
(6)不用阉人歌手。

第2题:

吕利为代表的法国巴罗克歌剧在哪些方面与意大利歌剧不同?


正确答案: 吕利创造的法国歌剧形式被称为抒情歌剧,它的宣叙凋比意大利歌剧的宣叙调更带歌唱性,咏叹调比意大利咏叹调更带朗诵性。法国歌剧不用阉人歌手。法国序曲形式为:慢——快——慢。第一部分是慢板,以主调风格和附点节奏为特征。第二部分是快板,运用赋格或近似赋格的风格。最后一开头的慢半部分作简短的再现结束,是一种带在现的二部曲式。独唱歌曲延续了法国宫廷歌谣的传统,大致一个音节配一个音符,音域狭窄,因而限制了歌手的炫技。由于受舞曲的影响,旋律结构方整,低音进行呆板。合唱的主要旋律置于高声部,与管弦乐相结合,整个音响华丽。

第3题:

意大利早期歌剧的发展及特征?


正确答案: 1、佛罗伦萨歌剧
(1)第一部歌剧:是1597年上演,由利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达芙尼》(DafnE.,由于该作品的乐谱只留下残片,所以人们通常又把1600年上演,保留完整的,由利努契尼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优丽狄茜》(EuridicE.作为最早的一部歌剧。
(2)早期歌剧的特征:脚本以希腊神话为基础,后来又加入历史题材。音乐部分采用通奏低音形式,歌唱部分主要为吟唱的宣叙调形式,音域不宽,节奏自由,有少量的乐器伴奏,也使用合唱。
2、罗马歌剧
(1)代表人物及作品:罗马作曲家卡瓦莱里(E.Cavalieri,约1550~1602)创作的《灵魂与肉体的体现》(LarappresentazionediAnima,ediCorpo)于1600年2月上演,该剧为罗马歌剧奠定了基础。《灵与肉的体现》实际上被史学界视为清唱剧,具有歌剧的雏形,内容涉及宗教道德方面。
(2)特征:注重歌剧场面的壮观给人带来的愉悦,加入了华丽的舞台设计、机关布景和芭蕾场面,每幕都以合唱和舞蹈结束。
3、威尼斯歌剧
(1)第一个歌剧院的建立: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的第一个歌剧院——圣卡西亚诺,使歌剧从贵族沙龙和宫廷走向市民阶层。
(2)代表人物及作品:1607年,威尼斯歌剧作曲家蒙特威尔第完成了歌剧《奥菲欧》的创作,歌剧题材与利努契尼的《优丽狄茜》相似。在剧中,蒙特威尔第凭借他在牧歌和宗教音乐创作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运用16世纪音乐宝库中的各种手段,使《奥菲欧》成为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
(3)特点:在歌剧中大量采用咏叹调和二重唱,注重情感抒发,对美声唱法加以重视,很少用合唱形式,弦乐器家族首次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4、那不勒斯歌剧
(1)朝正歌剧方向发展:那不勒斯是意大利歌剧发展的最后一个城市,始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定型为正歌剧(OperaseriA.,这种歌剧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了19世纪。它常以虚构的历史或英雄事迹为题材,而且由于对美声的追求,使那些既具有男性的强有力肺活量又带有女性柔美明亮音色的“阉人”歌手盛行起来。
(2)代表人物及作品:那不勒斯乐派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AlemandroScarlatti,1660~1725)在声乐抒情调的基础上创作自由发展的咏叹调(ariA.,给予美声演唱以广阔施展的天地。代表作为《泰奥多拉》。(3)特点(也是正歌剧的特点):①在内容上: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内容严肃,与喜剧相对。②在结构形式上:由原先的五幕歌剧变为紧凑的三幕结构,常在幕与幕之间穿插喜剧性的幕间剧(Intremezzo,在舞台口表演)。由极具个性的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开场,宣叙调和返始咏叹调交替进行,极少使用重唱和合唱,也不用舞蹈。③两种不同的宣叙调:一种是干念式宣叙调,用于较长的对白或独白,独唱声部只用通奏低音伴奏;另一种是带伴奏的宣叙调,它善于表达复杂情感,同时也在戏剧性的紧张场景中使用,独唱由乐队伴奏。④返始咏叹调:这种咏叹调是ABA三段体形式,作曲家通常不再把再现的A段写出,而只在B段的结尾处标记dacapo,意为从头反复,故作“返始”之意,并在结尾处标记Fine(意为结束)。

第4题:

简述浪漫主义时期法国歌剧的发展?


正确答案:19世纪法国歌剧处在一个动荡的发展时期,这种动荡来自几个方面的影响:其一,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称帝,使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变化,白天观看断头台,晚上蜂拥看歌剧,从而导致歌剧从内容到体裁发生了变化。其二,受奢华的巴黎文化市场的影响。当时巴黎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在那里崭露头角,音乐艺术人才蜂拥而至,由此也带来了歌剧的发展变化。其三,受格鲁克歌剧改革的影响。许多作曲家遵循格鲁克歌剧改革的主张,不断尝试歌剧的创作。其四,受到法国自身民族歌剧的影响。浪漫主义歌剧在法国抒情悲剧和喜歌剧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19世纪前后法国产生了几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歌剧,以下进行简要阐述。
1、拯救歌剧(rescueoperA.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拯救歌剧是法国大革命时期(1800年前后)产生的一种歌剧体裁,歌剧内容中代表封建恶势力的阴谋终不能得逞,受迫害的一方总能在悲剧的最后一刻被拯救出来。这种歌剧有着明显的政治倾向和时代特征,它随着大革命的产生而形成,同时也随着大革命的衰退而消失。格雷特里(AndréErnestModesteGrétry,1741-1813)的《狮心王理查》一般被认为是第一部拯救歌剧;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歌剧《菲岱里奥》在题材选择上也受到法国拯救歌剧的影响,同样成为拯救歌剧的代表作品。
2、大歌剧(grandoperA.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大歌剧是19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法国的一种严肃歌剧,相对于当时的喜歌剧。它通常是四或五幕的大型歌剧,反映历史性内容,追求奢华的舞台效果,在剧中穿插华丽的芭蕾舞场面,不用干念宣叙调,采用大合唱和大乐队等宏大场面。最重要的代表作是迈耶贝尔的《新教徒》、《非洲女郎》。
3、轻歌剧(operabuffA.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轻歌剧与喜歌剧一样,是一种生活气息与娱乐性较强的歌剧,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与大歌剧相对,与18世纪的喜歌剧相仿。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常带有讽刺性,用说白代替宣叙调,旋律取自当时流行的音乐,通俗易懂,结构短小,多采用独幕形式。该体裁的奠基人是德裔法国作曲家奧芬巴赫(JacquesOffenbach,1819-1880),代表作品有《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霍夫曼的故事》。
4、抒情歌剧(lyricoperA.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抒情歌剧形成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是一种规模介于大歌剧与轻歌剧之间的歌剧形式,它的篇幅比一般喜歌剧长,但没有大歌剧的浮华。风格与喜歌剧一样,轻松愉悦,重视对人物心理及情感的细致刻画。它没有大歌剧的沉重与夸张,却经常安排大歌剧形式所必备的舞蹈场面,内容多采用文学名著中有关爱情的情节,音乐为一些常见的歌曲、舞曲和进行曲,注重抒情旋律的感染力,以说白代替宣叙调。代表作品有古诺(FrancoisGounod,1818-1893)的《浮士德》、《罗密欧与朱丽叶》;马斯涅(F.Massenet,1842-1912)的《曼侬》、《泰伊斯》;托玛斯(A.Thomas,1811-1896)的《迷娘》;圣-桑斯(C.Saint-Sa?ns,1835-1921)的《参孙与达里拉》等。
5、比才与歌剧《卡门》比才(G.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他的早期作品受意大利罗西尼等人的影响,倾心于意大利流畅的旋律风格。直到戏剧配乐《阿莱城的姑娘》的问世,他自身的音乐才华才真正显示出来,1875年创作的歌剧《卡门》(Carmen,1875)成为法国及世界歌剧史上划时代的作品,是至今上演最多,流行最广的歌剧作品之一。比才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歌剧《卡门》上,该剧取材于梅里美的小说《嘉尔曼》。这部作品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倾向,不仅震动了当时法国的歌剧界,对19世纪末的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以及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歌剧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歌剧《卡门》的结构为传统的分曲形式,同时借鉴了瓦格纳的主导动机手法,用西班牙音调刻画了一个个鲜明的、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哈巴涅拉》、《斗牛士之歌》等。剧中贯穿着爱情、仇恨、欲望等内容,且不失光彩亮丽、生机勃勃的动人情节,具有独特的戏剧魅力。其流畅的旋律继承了意大利和法国的歌剧传统,给人以至美的享受。该剧被视为法国歌剧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至今西方音乐史中最突出的几部歌剧之一。

第5题:

莫扎特创作的歌剧作品涵盖歌剧体裁()。

  • A、意大利正歌剧
  • B、意大利喜歌剧
  • C、德奥歌唱剧
  • D、法国大歌剧
  • E、意大利半正歌剧
  • F、法国喜歌剧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法国早期歌剧的形成与发展


正确答案: 形成与发展:法国歌剧无论在语言或乐曲的表现上均有别于意大利歌剧。当时法国有自己的舞台艺术形式——古典悲剧和芭蕾,作曲家一方面深受法国古典戏剧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尝试着结合意大利歌剧的形式进行创作,最终于1659年诞生了法国的第一部歌剧,它是由R.康贝尔(R.Cambert,1628~1677)创作的在巴黎上演的《波莫纳》,这部作品实际上是由一系列歌曲组成的具喜剧风味的田园剧。17世纪时,受意大利歌剧的影响,法国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歌剧,这是一种把宣叙、歌唱、芭蕾融为一体的称为“抒情悲剧”(TragedielyriquE.的法国歌剧形式。

第7题:

简述意大利歌剧的早期发展。


正确答案: 蒙特威尔第在1607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运用更加连续不断的宣叙风格,在对比性段落中运用多种风格,在歌剧中加入一些器乐的利托内罗与合唱。因此,《奥菲欧》成为早期歌剧中的一部杰作。17世纪中叶,意大利歌剧开始出现角色增多、布景豪华、强调壮观场景和娱乐性的倾向。宣叙调和咏叹调开始明确分开,交替运用,独唱居于主导地位。1637年,威尼斯建立第一座公众歌剧院,买票的观众成为歌剧的资助者,歌剧题材有所扩展。蒙特威尔第之后,在卡瓦利和切斯蒂的歌剧中,咏叹调开始展现出“美声”风格的特征。17世纪中叶的歌剧已具有在以后两百年歌剧中保持的主要特点。

第8题:

简述法国歌剧的形成。


正确答案: 在意大利歌剧的影响下,结合法国自身的舞台艺术传统(以拉辛、高乃依为代表的古典悲剧和十六世纪末发展起来的芭蕾舞剧)以及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富于民族特性的尚松风格,都为法国歌剧的诞生作了准备。

第9题:

在电影《河东狮吼》中,古天乐扮演的男主人公曾演唱了一段由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创作的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中的选曲改编的唱段,《地狱中的奥菲欧》属于()。

  • A、法国大歌剧
  • B、法国喜歌剧
  • C、法国趣歌剧
  • D、法国轻歌剧
  • E、法国谐歌剧
  • F、法国小歌剧

正确答案:D

第10题:

法国趣歌剧与意大利趣歌剧的不同之处表现在()。

  • A、有说白而不唱宣叙调
  • B、唱宣叙调不用说白
  • C、从幕间剧发展而来
  • D、从喜歌剧发展而来

正确答案: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