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的清代书家是()。

题目
填空题
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的清代书家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被康有为誉为“中国第一古物”的文物是()?

  • A、青铜龙
  • B、杜虎符
  • C、石鼓
  • D、五祀卫鼎

正确答案:C

第2题:

试举出四位清代篆书家。


正确答案: 邓石如、吴熙载、杨沂孙、赵之谦。

第3题:

陆羽被世人誉为“茶圣”,他是()人。

  • A、汉代
  • B、唐代
  • C、宋代
  • D、清代

正确答案:B

第4题:

清代自称“斯、冰之后,直至小生”的篆书家是谁?其书法渊源如何?


正确答案: 钱坫(公元一七四四——一八○六年),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嘉定县人。他的族叔钱大昕是清代著名学者,另一位族叔钱大昭和哥哥钱塘也都是学者。钱坫承接家学,精通文字训诂、经史、舆地、音韵、金石等学问。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中乡试付榜,以副贡生身价游关中,充当陕西巡抚毕沅的幕僚,与名流孙星衍、洪亮吉、方子云等一起研讨训诂、舆地等方面的学问。官至乾州州判,兼署武功县,后因病归家,六十三岁时去世。
钱坫在家时没有学过篆书,后来去北京探望钱大昕时,大昕命他学写唐代李阳冰的《城隍庙碑》。于是他刻苦临习,书艺大进。后托辞说是梦见唐中老人教其书写《乾卦象》,醒来遂书之,并以其展示于人,当时的篆书大家翁方纲听说此事,就看钱坫的书迹,看罢,十分赞赏,认为是出于神授,打这以后钱坫就名扬天下了。因他当时年少气盛,于是就套用李阳冰的话,刻一石章,上写了“斯(李斯),冰(李阳冰)之后,直至小生”的话。后来在游焦山时,看见壁间的篆书《心经》,大为佩服,认为可以与李阳冰比美,但随后当他知道是同时代的邓石如所写的时,却又挑剔其中不合六书的地方对邓进行诋毁攻击,事实上邓的篆书确是比钱坫更胜一筹的。
钱坫晚年右体偏瘫,改用左手书写,因单纯的小篆宛转难以称意,就将钟鼎文、石鼓文、秦汉铜器款识、汉碑题额诸体,参杂于篆书之中,书体忽圆忽方,似篆似隶,笔力苍厚,别有一番风味。

第5题:

清代藏书家有“南瞿北杨”之说,即(),有();(),有()。


正确答案:瞿镛;铁琴铜剑楼;杨以增;海源阁

第6题:

清代隶书在碑学中起的作用如何,有哪些著名的书家?


正确答案: 清代隶书为碑学的先导。当篆书还处于摹古和探索阶段,魏碑刚引起人们注目时,隶书在艺术上已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了。
首开隶书风气者是清初的郑簠(1622——1693),字汝器,号谷口。钱泳称:“国初有郑谷口,始学汉碑……而汉隶之学复兴。”他吸取了《夏承》、《史晨》、《刘熊》、《曹全》等汉碑的气息,用独特的笔法,以行草的笔意书之,表现出一种飘逸凝重、奇瑰绮丽的风格。
继之者有金农(1687——1763),其隶书苍古奇逸,魄力沈雄,他自称得力于《国山》、《天发神谶》两碑,对照来看,已是迥然不同了,他写字用侧笔平锋,横粗竖细,峭厉方劲,拙中寓巧,独创一体,自称为“漆书”,表现出一种非常独特的形式美。
邓石如(1743——1805),他各体皆精,尤以隶、篆突出。其隶书主要受益于《史晨》、《曹全》、《衡方》等汉碑,还吸取了汉简、汉砖、汉瓶等民间字体的笔意,并以独创的“运指绞毫”笔法书之,结体茂密严重,用笔纵横淋漓,表现出瑰丽雄奇的意境,被包世臣称之为神品。
伊秉绶(1754——1815),他的隶书气魄很大,而且愈大愈壮观,能从《郙阁颂》、《衡方》、《西狭颂》等汉碑跳出,自成一体。其书特点是结体宽博大方,四边方严充实,具有气度恢宏、胸襟高旷的气象和一种强烈的形式美。
陈鸿寿(1768——1818),他的隶书以简古超逸、清新灵动而著称,其书取法于《褒斜道》、《莱子侯》、《杨淮表纪》这类汉碑,并吸收了秦诏版的笔意,用笔金石味极浓,结体别开生面,能“齐而不齐”,分行布白错落有致,具有自然天趣之妙。
何绍基(1799——1873),他写隶书是晚年的事,但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曾对十几种汉碑依次临习,作为日课。所临者既有古意又有自家面目,其中《张迁》、《石门颂》、《衡方》神韵尤佳。他用自创的回腕执笔法书之,其隶书奇涩沈雄,如铁屈铜铸一般,具有大家风范。
除以上的而外,另外还有石涛、桂馥、高凤翰、黄易、杨岘、赵之谦、吴昌硕等隶书名家,他们都是以各具风貌而争艳书坛,隶书取得的成就在清代碑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步。何绍基《临张迁碑》

第7题:

清代书家邓石如最擅()书。


正确答案:

第8题:

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的清代书法家是:()


正确答案:张裕钊

第9题:

四位清代篆书家?


正确答案: 邓石如、吴熙载、吴昌硕、杨沂孙

第10题:

清代大学者阮元在《小沧浪笔谈》中称誉谁“诗才隶笔,同时无偶”?他是具有怎样造诣的一位书家?


正确答案: 桂馥(一七三六——一八○五),字冬卉,号未谷,又号雩门、老菭、渎井复民、肃然山外史。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曾任云南永平县知县,七十岁时,死于永平。桂馥博览群书,对金石碑版研究很深,考证鉴赏俱精。曾经自己赋诗说:“傅(山)郑(汝器)难齐驾,翁(方纲)黄(易)许比肩,自从经品目,一字值千钱。”对自己的才能是很自负的。
他的隶书直接师法汉碑,对《孔宙》、《衡方》、《张迁》诸碑功力尤深。晚年对汉碑详加剖析评价,书风为之一变。他早年隶书端厚平稳,秀丽挺拔,能将汉碑缩小,越小越精。晚年刚劲沉着,浑厚雄伟,结体方满,外密中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张维屏《松轩随笔》说:“百余年来,论天下八分书,推桂未谷为第一。”桂馥还撰写了一部《国朝隶品》,专门评价清代书法家们的隶书作品。
除隶书外,他的行楷也瘦秀飘逸,自成一家。还善长指书,曾在济南五龙潭,将一根枯木,一劈为二,用手指蘸墨写了幅篆书对联,古茂而有奇趣。《复初斋集》中也有《题桂未谷指头八分歌》之说。他的篆刻和隶书齐名,同样风靡海内。此外,他写诗文、游记也是好手,阮元称他“诗才隶笔,同时无偶”。书迹书论有《霖雨桥记》、《黑龙潭诗刻》、《续三十五举》、《缪篆分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