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在他的代表作《()》中,系统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教政策思想。

题目
填空题
张之洞在他的代表作《()》中,系统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教政策思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问答题
简述华盛顿会议召开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主要内容:
(1)关于废除英、日同盟的四国条约
(2)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五国条约
(3)关于中国“门户开放”的九国公约与中日解决山东问题的条约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多选题
柏拉图认为理念派生万物的途径是()
A

承接

B

分有

C

摹仿

D

创造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问答题
结合史实,论述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正确答案: (1)抗日救亡运动与整个抗日战争相始终,并因政局和战局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阶段性特点。从运动的行为方式来看,七七事变前多属于民众自发行为或政党行为,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各地工人、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纷纷举行罢工、罢课,向国民党政府请愿和示威游行,反对不抵抗政策。一二八事变后,上海工人、农民、学生积极支援十九路军抵抗
日本侵略军。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积极要求国民党政府改变政策。各地人民还组织“抗日救国会”等团体,募捐支援抗日军队和开展抵制日货等。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领导了一二九运动,使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而七七事变后则转变为被国民政府认可、参与的政府行为。从运动的形式和规模来看.七七事变前的多为请愿、示威等具有相当规模的个体运动;七七事变以后则发展为具有很大规模的整体运动。
(2)作用:七七事变前的抗日救亡运动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敦促其对日政策的调整和改变,驱使其最终走上抗战的道路;七七事变后的抗日救亡运动则坚定了国民政府的抗战信心.动员和激励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和胜利信念。
解析: 暂无解析

第4题:

问答题
栾氏叛乱是约定谁做的小奸细?

正确答案: 魏舒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单选题
中国的“夜市”出现于()
A

战国时期

B

唐朝时期

C

北宋时期

D

明朝时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问答题
二战后初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正确答案: ①战争的重担压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身上,使他们与帝国主义矛盾空前激化。
②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对殖民地的经济控制相对来讲有所放松。民族工业有所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有所壮大。
③战争的胜利促使了亚非拉民族的觉醒,很多国家在战争中为了反抗法西斯入侵建立了武装,在战争中积累了经验。
④战后中国、朝鲜、越南革命的胜利给亚非拉国家以新的希望和鼓舞
解析: 暂无解析

第7题:

单选题
下列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两重性()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日本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名词解释题
弭兵

正确答案: 春秋中晚期由霸主国晋、楚主持的止息战争的盟会。公元前595-前594年,楚庄王率师围宋国都九月,使宋国「易子而食,拆骸以爨」。十多年后,宋国右师华元利用其与晋国中军师栾书和楚令尹子重皆为好友的有利条件,在晋、楚间进行撮合。前579年,晋上军师士燮与楚公子罢遂在宋国都西门外订立盟约。盟约规定晋、楚不以兵戎相见,同心怜恤诸侯,互通聘使。但晋、楚均无止息战争的诚意,盟约缔结四年后,两国发生鄢陵之战,弭兵盟约失效。
解析: 暂无解析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八音分类法

正确答案: 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方法。西周时期使用乐器已近70种,于是依据制造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为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在新艺术时期,法国招贴画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正确答案: 乔尔斯.查尔特、劳特累克、阿尔丰斯.穆夏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