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清初书坛是按哪三系向前发展的?列举其代表书家。

题目
问答题
试述清初书坛是按哪三系向前发展的?列举其代表书家。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清代前期的书坛呈三系向前发展,表现为晚明浪漫书风的余绪,崇董书风和隶书热潮。晚明浪漫书风的延续主要体现在由明入清的降臣王铎与遗民傅山,他们以其个性张扬、充满激情的书法影响着清初书坛,代表人物除王铎外还有归庄、法若真、宋曹、许友、朱耷。
明末华亭派董其昌的延续,在康熙朝成为风气,代表人物有:担当、查士标、沉荃、查升、姜宸英、张照。另外一批帖学家笪重光、何焯、汪士宏、陈亦喜与董氏审美意趣相一致戒与董风若即若离。
明末清初由于古文字学、金石学的兴起,造就了一批写碑铭名世的书家。他们以隶书创作为主,代表人物有郑簠,程邃、朱彝尊、石涛、张在辛、万经等。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书法史上被称作四大楷书家的是谁?分别列举其楷书代表作。


正确答案:赵孟頫:《三门记》、《胆巴碑》。
柳公权:《神策军碑》、《玄秘塔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自书告身帖》。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

第2题:

古人论书,首重用笔,不知清初书家王澍对此有何论述?


正确答案: 清初书家王澍,著《论书剩语》,其中对于用笔,多所启发。这里略举数则,以见一斑。
“执笔欲死,运笔欲活。指欲死,腕欲活。”这段总结执笔要领:执笔是手指的职责,所以要死;运笔是手腕的职责,所以要活。只有泾渭分明,各司其职,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为书法的创作奠定初基。
“劲如铁,软如棉,须知不是两语;圆中规,方中矩,须知不是两笔。使尽力气,至于沉劲入骨,笔乃能和,则不刚不柔,变化斯出。故知和者,劲之至,非软缓之谓;变化者,和适之至,非纵逸之谓。”从辩证的两个方面来说劲和软、圆和方,然后把它统一归结为“不是两语”、“不是两笔”,可见用笔必须赅备,才能达到和的境地。如果能做到这样的话,那末就“不刚不柔,变化斯出”了。
“世人多以捻笔端正为中锋,此柳诚悬所谓‘笔正’,非中锋也。所谓中锋者,谓运锋在笔画之中,平侧偃仰,惟意所使。及其既定也,端若引绳。如此则笔锋不倚上下,不偏左右,乃能八面出锋。笔至八面出锋,斯无往不当矣。至以秃颖为中锋,只好隔壁听。”纠正了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把“捻笔端正”和以“秃颖为中锋”的错误看法。
“束腾天潜渊之势于豪忽(毫端)之间,乃能纵横潇洒,不主故常。然正须笔笔从规矩出。深谨之至,奇荡自生。故知奇、正两端,实惟一局。”揭出了“腾天潜渊”的极度变化,“正须笔笔从规矩出”,然后进一步阐明“奇、正两端”,实在只是一个不可分割整体的两个方面。
“须是字外有笔,大力回旋,空际盘绕,如游丝,如飞龙,突然一落,来去无迹,斯能于字外出力,而向背往来,不可得其端儿(头绪)矣。”是说用笔除了着纸的各种动作,如中锋、藏锋、提按、疾涩等等以外,还必须注意离纸的“大力回旋、空际盘绕”的空中动作,这样才能“字外出力”而不见其所以出力的头绪了。所以他接着又说:“隔笔取势,空际用笔,此不传之妙。”把“不传之妙”说了出来,其实也就是把他的心得托了出来。
“能用拙、乃得巧;能用柔,乃及刚。”从相反的方面,揭出了藏巧于拙,寓刚于柔,才是大巧的道理。这比起董其昌的“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来,无疑是深了一层的。

第3题:

继赵孟頫之后,元代书坛崛起的另一位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的书家是(),他与哥哥()在当时被誉为“书坛双璧”。


参考答案:康里巎巎、康里回回

第4题:

列举明末清初的浪漫派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正确答案: 明末清初的浪漫派书法家有徐渭的《女英馆十咏》、张瑞图的《七绝诗轴》、黄道周的、倪元璐、王铎的〈五言律诗卷〉、傅山《临王羲之书轴》、朱耷的等。

第5题:

明末清初著名书家:()


正确答案: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傅山、朱耷(dā)

第6题:

明末清初哪位书家最著名(不少于4位)?


正确答案: 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朱耷等。

第7题:

试述豆科植物的基本特征,并列举三亚科代表植物。


正确答案: 常具根瘤,叶为羽状或3出复叶,有叶枕,花冠为蝶形或假蝶形,雄蕊为2体或单体,果为荚果。
含羞草亚科:合欢树,相思树,含羞草,山槐,洋槐。
云实亚科:云实,紫荆 ,决明,皂荚,苏木,羊蹄甲。
蝶形花亚科:大豆、落花生、豌豆、绿豆、蚕豆、 苜蓿、草木樨、三叶草、甘草。

第8题:

“天下第三行书”是指哪位书家的哪件作品?


正确答案: 苏轼《黄州寒食诗》

第9题:

明初书家可分两大类型:一是沿袭元人书风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书家,代表人物是(),一是宫廷书家,代表人物是()。


正确答案:三宋、二沈

第10题:

书家群体的()成为明代中、后期书坛的显著特征,同时承接元人的风气,书画结合的现象愈加紧密。先是()书派在苏州崛起,百年之后以董其昌为代表的()书派继起,两地的地域书风直接影响到明清帖学的发展。


正确答案:地域集中,吴门,云间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