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门施工顺序。

题目
问答题
马头门施工顺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马头门(连接处)(名词解释)


本题答案:立井井筒与井底车场巷道连接部变断面的一段巷道。由于推车机、阻车器等设施安装在这一段巷道中,因而,应属于硐室。

第2题:

海马鉴别的术语是

A、门庄

B、朱砂点

C、翻口似盆状

D、通天眼

E、马头蛇尾瓦楞身


正确答案:E

第3题:

马头门和箕斗装载硐室是分别与______和______相连的两个主要硐室。


参考答案:副井主井

第4题:

某公司承接一项隧道暗挖工程,竖井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竖井尺寸 5.2×7.2m,竖井施工前,在施工范围内人工开挖十字探沟,确认无地下管线。施工前项目部对现场进行踏勘,编制了竖井和马头门的施工方案。竖井施工局部横断面示意图如下所示。

竖井施工完成后,项目部按照隧道开挖“十八字”方针进行马头门施工,马头门开挖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断面示意图如下所示。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工作竖井施工时周围环境复杂,人流量大,为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项目部设置了围挡,对施工现场进行封闭性管理,施工期间进入雨期。
事件二:马头门施工前,项目部对地层进行了小导管注浆加固,然后按照先底板、再侧墙、最后拱部的顺序进行马头门的开挖。监测发现周围地层变形加剧。
事件三:初期支护采用锚杆+钢格栅+喷射混凝土的形式,在喷射混凝土时,喷头距喷射面的距离为 1.5m,喷射顺序由上自下,分层喷射时,等到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后开始喷射后一层混凝土。
问题:
1.图中构件 A 和 B 的名称是什么?并简述构件 A 的施工技术要点。
2.针对事件一,工作竖井采取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3.分析事件二地层变形加剧的原因。
4.指出事件三中施工不妥之处,并改正。
5.写出“十八字”方针的内容。


答案:
解析:
1.(1)构件 A 是锁脚锚杆,构件 B 是锁口圈梁;(2)锁脚锚杆施工的技术要点:①锁脚锚杆沿隧道拱脚斜向下 20°?30°打入;②锁脚锚杆应与格栅焊接牢固,打入后应及时注浆。
2.工作竖井采取的安全措施:(1)竖井应设置安全护栏,护栏高度不应小于 1.2m,栏杆底部 500mm 应采取封闭措施;(2)竖井周边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夜间警示灯、并安排专人值守;(3)施工机具、运输车辆距工作井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 1.5m;(4)井口 2m 范围内不得堆放材料;(5)工作井井口比周围地面高 300mm,地面有完善的排水系统;(6)竖井应设置防雨棚、挡水墙。
3.地层变形加剧的原因:(1)注浆加固效果差;(2)马头门开挖顺序不对,应该是先拱部,再侧墙,最后底板。
4.不妥之处一:喷射混凝土时,喷头距喷射面的距离为 1.5m;
正确做法:喷射混凝土时,喷头距喷射面的距离宜为 0.6?1.0m。
不妥之处二:喷射顺序由上自下;
正确做法:喷射顺序由下而上;
不妥之处三:分层喷射时,等到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后开始喷射后一层混凝土;
正确做法:分层喷射时,等到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开始喷射后一层混凝土。
5.十八字方针内容: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

第5题:

关于马头门施工技术要求,说法错误的有( )。

A. 当竖井初期支护施工至马头门处应预埋暗梁及暗桩
B. 马头门破除竖井井壁时,按照先侧墙、再拱部、最后底板的顺序破除
C. 马头门标高不一致时,宜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
D. 马头门开启应按顺序进行,同一竖井内的马头门不得同时施工

答案:B
解析:
马头门破除竖井井壁时,按照先拱部、再侧墙、最后底板的顺序破除。P170。

第6题:

马头门因与副井井筒相连,断面较大,一般多采用自下而上分层施工法。()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7题:

羚羊角鉴别的术语是

A、门庄

B、朱砂点

C、翻口似盆状

D、通天眼

E、马头蛇尾瓦楞身


正确答案:D

第8题:

竖井马头门破除施工工序有①理破除拱部3破除墙④拱部地层加固5除底板

A.1-2-3-4-5

B.1-4-2-3-5

C.1-4-3-2-5

D.1-2-4-3-5


【答案】B

第9题:

某公司承包了一条城市隧道,隧道长度为800米,跨度为15米,地质条件复杂。设计采用浅埋暗挖法进行施工。每隔一定距离开挖工作竖井,竖井处设置马头门。马头门处设一排管棚。马头门示意图如下:



项目部编制的工作竖井和马头门施工方案如下,监理工程师审批时提出质疑,退回修改后重新上报。
(1)竖井开挖时,应随挖随支护;每一分层的开挖,宜遵循先开挖中部,后开挖周边的顺序。
(2)马头门的开挖应分段破除竖井井壁,宜按照先拱部,再侧墙,最后底板的顺序破除。
(3)同一竖井的马头门不得同时施工。马头门标高不一致时,宜遵循“先高后低”原则。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为控制地面沉降,项目确定的管棚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测放孔位→钻机就位→水平钻孔→D→注浆→E→开挖。
事件2:YK9+928~YK10+004段为Ⅴ级围岩,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开挖进尺为3m。该段隧道复合式衬砌横断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采用喷锚网联合支护形式,结合管棚作为超前支护措施,二次衬砌采用灌注混凝土,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防水层。



【问题】
1.指出马头门纵断图中A、B、C的名称。
2.逐项指出施工方案中竖井和马头门施工要求是否正确,错误的请改正。
3.请指出事件1中管棚施工流程中D、E的名称。
4.根据图3,写出结构层⑥的名称,并写出初期支护、防水层、二次衬砌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只需写出相应的编号)


答案:
解析:
 1.A——锁口圈梁;B——马头门;C——井窝。
  2.(1)错误,应每一分层的开挖,宜遵循先开挖周边,后开挖中部的顺序。
  (2)正确。
  (3)错误,马头门标高不一致时,宜遵循“先低后高”原则。
  3.D——压入钢管。E——封口
  4.喷射砼。初期支护由⑥、⑤、④组成。防水层由③、②组成。二次衬砌由①组成。

第10题:

模板安装应按设计与施工说明书顺序拼装。木杆、钢管、门架及碗扣式等支架立柱不得混用。( )


答案:对
解析:
模板安装应按设计与施工说明书顺序拼装。木杆、钢管、门架及碗扣式等支架立柱不得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