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导尿术的注意事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导尿术的注意事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吸氧术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正确放置氧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氧气桶内的氧气是以150个大气压(1atm=101kPA.灌入的,桶内压力很高,因此在搬运时避免倾倒撞击,防止爆炸。氧气助燃,氧气桶应放于阴凉处,在桶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至少距火炉5m,距暖器1m,以防引起燃烧。氧气表和螺旋口上勿涂油,也不可用带油的手拧螺旋,以免引起燃烧的危险。
2.及时观察患者在用氧过程中,要经常观察缺氧状况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视病情调节氧流量。鼻腔分泌物多者应经常清除,防止导管阻塞,而失去用氧的作用。
3.检查及更换导管经常检查氧气是否通畅,如用鼻导管持续用氧者,每日更换导管一到两次,并由另一鼻孔插入,以减少对鼻黏膜的刺激。
4.医德与医风:爱护病人,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密切观察病人全身情况,及时与专科医生联系。
5.形象与仪表:穿白大衣,戴帽子、口罩,穿戴整齐干净。

第2题:

导尿术的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用物必须严格消毒灭菌,按无菌操作进行,以防尿路感染。
2.选择光滑、通畅、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插管动作应轻柔,以防损伤尿道粘膜。同时要注意保护病人自尊,耐心解释,操作环境要遮挡。
3.为女病人导尿时,如误入阴道,应更换导尿管重新插入。
4.若膀胱高度充盈且又极度虚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不应超过1000mL,因为大量放尿,使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血液大量滞留在腹腔血管内,导致血压下降而虚脱;又因为膀胱内突然减压,引起膀胱粘膜急剧充血而发生血尿。
5.如需留置导尿管者,要妥善固定导尿管。
常用的固定方法有:
(1)胶布固定法:
1)女性:用宽4cm、长12cm胶布一块,上1/3贴于阴阜上,下2/3剪成三条分别贴于导尿管及两侧大阴唇上,或用2~3条胶布分别将导尿管固定在一侧大阴唇和大腿内侧上1/3处。
2)男性:用蝶形胶布粘于阴茎两侧,再用细长胶布作半环形(开口处向上)固定蝶形胶布,在距尿道口1cm处再用细绳将导尿管与蝶形胶布的折叠端扎住。
(2)带气囊导尿管固定法: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后,向气囊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5mL,夹紧气囊末端,轻拉导尿管以证实导管已固定。
6.加强对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1)随时注意保持导尿管的通畅,防止导尿管脱出、扭曲、受压,以利尿液引流。
(2)每天定时更换集尿袋,及时倾倒尿液,记录尿量,集尿袋及引流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反流,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
(3)保持尿道口清洁,女病人用0.1%苯扎溴铵酊棉球擦洗尿道口,每天1~2次,如分泌物过多,可先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再用0.1%苯扎溴铵酊棉球擦洗;男病人用0.1%苯扎溴铵酊棉球擦净龟头及包皮污垢。
(4)保持导尿管通畅,鼓励病人多饮水,及时观察尿液有无异常,每周作尿常规检查一次。
(5)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在拔管前可作间歇引流夹管,以锻炼膀胱的反射功能。

第3题:

导尿术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尿路感染。2.插导尿管时动作轻柔而缓慢,以免损伤尿道。3.膀胱过度膨胀时不宜一次排空,以免引起膀胱黏膜急性充血。4.金属导尿管导尿时易损伤尿道,尽量少用。

第4题:

简述导尿术。


正确答案: (一)准备工作1.操作者衣帽整齐,戴日罩。2.准备用物:无菌导尿包、无菌手套、橡胶布及治疗巾、便盆及便巾、检验标本容器(按需要准备)、弯盘、治疗碗(内盛消毒液棉球、血管钳一把)、消毒手套一只。
(二)操作方法1.女患者导尿(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向患者解释,说明目的,取得合作,并用屏风遮挡。(2)对能自理的患者嘱其清洗外阴,对不能起床者,应协助其洗净外阴。注意翻开大阴唇清洗。(3)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帮助其脱去对侧裤脚,盖在近侧腿部。患者取仰卧屈膝位,两腿略向外展,将治疗巾及橡胶布垫于臀下。(4)治疗碗、弯盘置于外阴附近,左手戴手套,右手持血管钳,夹蘸以2%红汞或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或0.1%氯己定(洗必泰)的消毒液棉球,消毒阴阜和大阴唇,接着以左手分开大阴唇,消毒小阴唇和尿道口,顺序为由外向内,自上而下,每个棉球只用一次。将污染棉球及手套放入弯盘内移至床尾。(5)导尿包放于病人两腿之间,打开导尿包,倒消毒液人小药杯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6)用无菌注射器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用液状石蜡润滑导尿管前端,以左手分开并固定小阴唇,露出尿道口,右手持血管钳夹消毒棉球再次自上而下由内向外消毒尿道口与小阴唇,每个棉球只用一次,用过的血管钳、棉球置碗盘内移出无菌区。然后用另一血管钳夹持导尿管轻轻插入尿道6~8cm,见尿再插入1cm左右,将尿引入治疗碗内。(7)须做细菌培养者留取中段尿于无菌试管中送检。(8)导尿毕,将导尿管夹闭后再徐徐拔出。须保留导尿管者,依留置导尿法用三叉胶布固定或向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10~20ml。外端以止血钳夹闭,管口以无菌纱布包好,或导尿管末端接~次性尿袋。2.男患者导尿(1)同女患者导尿。(2)对能自理的病人嘱其清洗外阴,对不能起床者,应协助其洗净外阴,注意翻开包皮清洗。(3)操作者站在病人右侧帮助其脱去对侧裤脚,盖在近侧腿部。病人取仰卧,两腿屈膝外展,露出阴部,将治疗巾及橡胶布垫于臀下。(4)用血管钳夹住消毒液棉球消毒阴囊及阴茎(自阴茎根部向尿道口擦拭)接着用无菌纱布裹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以显露尿道口,自尿道口由内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并注意包皮和冠状沟的消毒,每个棉球只用一次。(5)将导尿包放于病人两腿之间,打开导尿包,倒消毒液入小药杯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6)用无菌注射器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用液状石蜡润滑导尿管前端,左手提起阴茎,使之与腹壁成60°,将包皮向后推以露出尿道口,右手持血管钳夹消毒棉球如前法再消毒尿道口一次,然后夹持导尿管轻轻插入尿道15~20cm,见尿再插入2~3cm,将尿引入治疗碗内。(7)(8)同女患者导尿,保留导尿管者可用蝶形胶布固定。(三)注意事项1.用物必须无菌,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尿路感染。2.保护病人自尊,耐心解释,操作环境要遮挡。3.为女病人导尿时,如导尿管误人阴道,应换管重新插入。4.选择光滑和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5.对膀胱高度膨胀且以极度虚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不应超过1000ml。因为大量放尿使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血液大量滞留腹腔血管内,导致血压下降而虚脱;又因为膀胱内突然减压,引起黏膜急剧充血而发生血尿。(四)质量要求1.病人体位及冲洗清洁操作正确,女病人应翻开大阴唇,男病人应翻开包皮清洗。2.戴无菌手套、消毒、铺巾正确。3.插入导尿管操作正确。4.留置导尿管操作方法正确。

第5题:

导尿术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正确答案:①用物必须严格消毒灭菌,认真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②保护患者自尊,耐心解释,操作环境要遮挡。
③选择光滑、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注意插管动作轻巧、准确,以免损伤尿道黏膜。
④对膀胱高度膨胀且患者极度衰弱时,第一次放尿不应超过1000mL。因大量放尿,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大量血液滞留在腹腔血管内,导致血压突然下降,产生虚脱;又因膀胱内突然减压,引起黏膜急剧充血而发生血尿。
⑤为女性患者导尿时,如误入阴道,须更换导尿管重新插入。

第6题:

简述绒毛取材术术后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向孕妇说明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2)嘱孕妇若有腹痛、阴道出血、阴道流液等及时就诊
(3)禁止性生活2周
(4)预约2周后复诊

第7题:

试述导尿术的注意事项及男女病人导尿管插入的深度。


正确答案: (1)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2)为女病人导尿时如误入阴道,应更换无菌导尿管重新插入。
(3)选择光滑和粗细适合的导尿管,动作要轻以免损伤尿道粘膜。
(4)当膀胱高度膨胀而病人极度衰弱时,第一次放尿量不应超过1000毫升。
尿管插入深度男20-22厘米,女4-6厘米。

第8题:

简述留置导尿管术的目的。


正确答案:(1)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时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量尿比重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2)为盆腔手术排空膀胱使膀胱持续保持空虚避免术中误伤。(3)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留置导尿管便于引流和冲洗并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促进切口的愈合。(4)为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引流尿液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5)为尿失禁患者行膀胱功能训练。
(1)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时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量尿比重,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2)为盆腔手术排空膀胱,使膀胱持续保持空虚,避免术中误伤。(3)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留置导尿管,便于引流和冲洗,并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促进切口的愈合。(4)为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引流尿液,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5)为尿失禁患者行膀胱功能训练。

第9题:

简述腹腔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①有肝性脑病先兆者,禁忌腹腔穿刺放腹水;
②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发现头晕、恶心、心悸、气促、脉快、面色苍白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做适当处理;
③腹腔穿刺放液不宜过多过快,肝硬化患者1次放腹水一般不超过3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补充输注大量蛋白质的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
④在放腹水时如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变换体位;
⑤大量放腹水患者,为防止腹腔穿刺后腹水渗漏,在穿刺时注意勿使皮肤至腹膜壁层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⑥注意无菌操作,防止腹腔感染。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腹腔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①有肝性脑病先兆者,禁忌腹腔穿刺放腹水;
②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发现头晕、恶心、心悸、气促、脉快、面色苍白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做适当处理;
③腹腔穿刺放液不宜过多过快,肝硬化患者1次放腹水一般不超过3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补充输注大量蛋白质的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
④在放腹水时如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变换体位;
⑤大量放腹水患者,为防止腹腔穿刺后腹水渗漏,在穿刺时注意勿使皮肤至腹膜壁层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⑥注意无菌操作,防止腹腔感染。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