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机制。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机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作为细菌性痢疾的传染源,下列哪类病人在流行病学上意义欠重要

A.急性典型细菌性痢疾(普通型)

B.急性非典型细菌性痢疾(轻型)

C.慢性细菌性痢疾迁延型

D.慢性细菌性痢疾隐匿型

E.带菌者


正确答案:A

第2题:

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


答案:
解析:
(1)传染源:为菌痢病人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传播。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且不同菌群及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但有交叉抗药性,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
(4)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发病年龄以儿童发病率最高。

第3题:

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机制是


正确答案:C
C。细菌直接侵入小肠黏膜,引起黏膜微绒毛破坏,黏膜充血水肿。

第4题:

下列观点恰当的为()。

  • A、细菌性痢疾于秋冬季节易发病
  • B、细菌性痢疾属急性传染病
  • C、细菌性痢疾易复发和重复感染
  • D、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杆菌引起的痢疾样变
  • E、细菌性痢疾潜伏期可达2个月

正确答案:C

第5题:

简述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发病部位及病变特点。


正确答案: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发病部位:主要发生在大肠,尤以乙状结肠、直肠为主。
病变特点:初期为卡他性炎症,进一步发展形成假膜性炎,假膜脱落后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浅表性溃疡。

第6题:

细菌性痢疾的肠溃疡特征( )


正确答案:E

第7题:

简述引起窒息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引起窒息的常见原因:①气道阻塞②低氧呼吸③接触氰化物,闭气过久被沙,山泥或雪活埋等。
发病机制:都是由于机体的通气受限或吸入气体缺氧导致肺部气体交换障碍,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缺氧进而导致体内酸碱失衡,各脏器功能不全,衰竭而死亡。 

第8题:

为考核口服痢疾弧菌疫苗预防细菌性痢疾的效果,将100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疫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500人。以血清抗体的阳转和细菌性痢疾发病率的下降为结局变量指标,随访观察2年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疫苗组的痢疾杆菌抗体阳转者450人,对照组的抗体阳转者50人;疫苗组发生细菌性痢疾病人15人,对照组发生细菌性痢疾病人60人。该研究中主要结局变量是A、细菌性痢疾发病率

B、抗体阳转率

C、服苗率

D、随访率

E、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和抗体阳转率

该研究中次要结局变量是A、细菌性痢疾发病率

B、抗体阳转率

C、服苗率

D、随访率

E、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和抗体阳转率

该研究中疫苗对细菌性痢疾的保护率是A、89%

B、0.3%

C、1.2%

D、90%

E、75%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


问题 2 答案:B


问题 3 答案:E

第9题: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

  • A、感染了毒力强的志贺痢疾杆菌
  • B、机体对痢疾杆菌毒素的强烈过敏反应
  • C、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 D、肠道病变过于严重
  • E、机体免疫功能缺陷

正确答案:B

第10题:

简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1)上消化道出血行三腔管压迫或注射硬化剂治疗时可能引起菌血症,细菌进入腹腔。
(2)肠壁水肿,通透性增加,细菌进入腹腔。
(3)肝硬化时枯否细胞功能下降,来自胃肠道的内毒素和肠源性抗原进入体循环或腹腔。
(4)腹水中蛋白含量降低,尤其是大量腹水时腹腔内调理素稀释,腹腔自身的抗菌活力丧失。
(5)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IgM杀菌功能减退,总补体、C3、C4均减少,中性多核粒细胞吞噬进入腹腔细菌的能力减弱。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