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中,子路问孔子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完美的人,孔子回答:“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

题目
单选题
《论语•宪问》中,子路问孔子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完美的人,孔子回答:“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这体现了教师应该(  )。
A

为人师表

B

廉洁从教

C

依法执教

D

爱岗敬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子路问老师:什么样的人算是君子?孔子说“修己以敬”。子路意犹未尽,追问道:“如斯而已乎?”孔子回答道:“修己以安人。”子路仍心有不甘,继续追问道:“如斯而已乎?”孔子答:“修己以安百姓”,接着又补充说,修己以安百姓,这是尧、舜大概还难以做到的啊!从这个“修身之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修身要达到的三方面要求和目标,即“以敬”、“以安人”、“以安百姓”,这是值得今天的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和体会的。
对上面语段概括最准确的是

A. 说明了孔子诲人不倦,值得学习
B. 阐释了孔子“修身之答”及其现实意义
C. 说明了孔子所谓修身的要求和目标
D. 介绍了著名的师生“修身之答”

答案:B
解析:
B。本题为主旨概括题。主旨句为文段的最后一句,既总结了孔子关于修身的三点要求,也明确了在当下的领导干部也需认真学习体会的重要性,因此与其意思最为接近的表述应该是B项

第2题:

《论语·宪问》中“子路问成人”,这里的“成人”是指()。

  • A、成年人
  • B、诚实的人
  • C、智者
  • D、完人

正确答案:D

第3题:

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问题:你从孔子教育学生的实例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正确答案:

第4题:

子贡问孔子,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回答:“其恕乎!,()。”


正确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5题:

《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就是说,要教育。孔子的主张从哲学意义上讲是因为()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D、意识完全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正确答案:C

第6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问题:你从孔子教育学生的实例中能得到什么启发?(20分)


答案:
解析:
(1)学生个性心理存在着差异。每个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事物、事件都各有自己的倾向,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不同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教师应该弄清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因材施教。
(2)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第7题:

在《论语·宪问》中,孔子回答其弟子()所问,曰:勿欺也,而犯之。

  • A、子有
  • B、子路
  • C、子贡
  • D、子渊

正确答案:B

第8题:

《论语·子路》里面是谁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A.子贡

B.樊迟

C.颜回

D.孟孙


参考答案:B

第9题:

《论语·侍坐》中孔子之所以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不够谦虚和礼让。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