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不属于平面交叉口的组织形式的是()。

题目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平面交叉口的组织形式的是()。
A

渠化

B

环形

C

汇集

D

自动化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平面交叉口组织形式分为渠化、环形和自动化交通组织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不属于平面交叉口的组织形式的是( )交通组织。

A.渠化
B.环形
C.汇集
D.自动化

答案:C
解析:
平面交叉口组织形式分为渠化、环形和自动化交通组织等。

第2题:

平面交叉口可按相交道路的连接形式分为()

A:三角形交叉口
B:十字交叉口
C:T字形交叉口
D:环行交叉口
E:多路交叉口

答案:B,C,D,E
解析:
平面交叉口可按相交道路连接的形式分为下列几种:(1)十字交叉口:两条道路以近于直角(75°~105°)相交。(2)X形交叉:两条道路成锐角(<75°)或钝角(>105°)斜向交叉。(3)丁字(T形)交叉口:一条尽头道路与另一条道路以近于直角(75°~105°)相交。(4)Y形交叉口:3条道路呈钝角(>105°)相交。(5)多路交叉口:5条或5条以上的道路在同一地点交汇。(6)环形交叉口:车辆沿环道按逆时针方向绕中心岛环行通过交叉口。

第3题:

城市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立体交叉类型的各相交道路上的车流互相不干扰,可以各自保持原有的行车速度通过交叉口而平面交叉的形式取决于道路系统规划、交通量、交通性质和交通组织,以及交叉口用地和周围建筑的布局。

第4题:

下列交通控制形式,适用于平面交叉口交通控制的是( )

A.交通信号灯
B.多路停车
C.交叉口渠化
D.让路标志
E.不设管制

答案:A,B,D,E
解析:
P137,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控制:①交通信号灯法;
②多路停车法;
③二路停车法;
④让路标志法;
⑤不设管制。

第5题:

下列有关“环形交叉口”的表述,哪些项是正确的?( )

A.平面环形交叉口不适用于城市主干路
B.平面环形交叉口适用于左转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
C.一般应布置3条以上的机动车道
D.比其他平面交叉口具有更好的车流通行连续性
E.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可以混合行驶

答案:A,B,D,E
解析:
平面环形交叉口又称环交、转盘,就是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车辆环绕中心岛作逆时针单向行驶,连续不断地通过交叉口。AB两项,平面环形交叉口适用于多条道路交汇的交叉口、左转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和畸形交叉口,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也不适用于有大量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叉口。C项,环道上一般布置3条机动车道:1条车道绕行,1条车道交织,1条作为右转车道;同时还应设置一条专用的非机动车道。E项,环道车行道可根据交通流的情况布置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或分道行驶。

第6题:

一条尽头道路与另一条道路以近于直角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形式是( )。

A.T形交叉口
B.十字交叉口
C.X形交叉口
D.Y形交叉口

答案:A
解析: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具体包括:①十字交叉口,两条道路以近于直角(75°~105°)相交;②X形交叉口,两条道路成锐角(<75°)或钝角(>105°)斜向交叉;③丁字(T形)交叉口,一条尽头道路与另一条道路以近于直角(75°~105°)相交;④Y形交叉口,3条道路呈钝角(>105°)相交;⑤多路交叉口,5条或5条以上的道路在同一地点交汇;⑥环形交叉口,车辆沿环道按逆时针方向绕中心岛环行通过交叉口。

第7题:

平面交叉口可按相交道路的连接形式分为( )。

A.三角形交叉口
B.十字交叉口
C.T字形交叉口
D.环行交叉口
E.多路交叉口

答案:B,C,D,E
解析:
平面交叉口可按相交道路连接的形式分为下列几种:①十字交叉口,两条道路以近于直角(75°~105°)相交;②X形交叉,两条道路成锐角(<75°)或钝角(>105°)斜向交叉;③丁字(T形)交叉口,一条尽头道路与另一条道路以近于直角(75°~105°)相交;④Y形交叉口,3条道路呈钝角(>105°)相交;⑤多路交叉口,5条或5条以上的道路在同一地点交汇;⑥环形交叉口,车辆沿环道按逆时针方向绕中心岛环行通过交叉口。

第8题:

道路交叉工程图指的是( )工程图。

A.平面交叉口
B.立体交叉口
C.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
D.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和绿化交叉口

答案:C
解析:
道路交叉工程图含平面交叉口工程图和立体交叉口工程图。

第9题:

在平面交叉口按相交道路连接的形式划分中,两条道路成锐角(<75。)或钝角>105。)斜向交叉的交叉口是( )。

A:十字交叉口
B:X形交叉
C:多路交叉口
D:丁字交叉口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目标是()

  • A、增加交叉口通行能力
  • B、利于交叉口排水
  • C、减少交通延误
  • D、提高行车舒适性
  • E、使得交叉口与周边环境协调

正确答案: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