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主要反映了(  )的影响。

题目
多选题
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主要反映了(  )的影响。
A

震源机制和震级大小

B

地震设防烈度

C

震中距远近

D

建筑场地类别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3.2条条文说明规定,2001规范将89规范的设计近震、远震改称设计地震分组,可更好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建筑工程的设计地震分为三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主要反映了( )的影响。
A.震源机制和震级大小 B.地震设防烈度
C.震中距远近 D.建筑场地类别


答案:A,C
解析:
为了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地震分为三组,即为原规范中的设计近震(建筑物所在地遭受的地震影响来自本设防烈度或比该地区设防烈度大一度地区的地震)和设计远震(建筑物所在地遭受的地震影响来自本设防烈度比该地区设防烈度大两度或两度以上地区的地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 2010)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地震分为三组,它在《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B1》基础上略作调整,该规范并在附录A规定了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的设计地震分组。

第2题:

列哪个选项所示的场地条件是确定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的依据()
A.设计地震分组和抗震设防烈度 B.场地类别和建筑场地阻尼比
C..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 D.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


答案:D
解析:
.《建筑抗震规范》5.1.4.2表可知,场地的设计特征周期是按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的。

第3题:

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规范》以()作为抗震设计的依据,其数值应依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以及结构自振周期和阻尼比确定。

A.地震系数

B.冲击影响系数

C.地震影响系数

D.动力系数


参考答案:C

第4题:

抗震设计时,除了考虑抗震设防烈度外,还需要考虑设计地震分组。()的影响已经包含在设计地震分组之中。

  • A、震源机制
  • B、震级大小
  • C、震中距远近
  • D、建筑场地类别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主要反映了下列()的影响。
A .震源机制和震级大小 B .地震设防烈度
C .震中距远近 D .建筑场地类别


答案:A,C
解析:

第6题:

抗震设计时,除了考虑抗震设防烈度外,还需要考虑设计地震分组。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已经包含在设计地震分组之中?
(A)震源机制 (B)震级大小
(C)震中距远近 (D)建筑场地类别


答案:A,B,C
解析:

第7题:

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与(  )有关。

A.设计地震分组和地震烈度
B.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
C.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地震烈度
D.场地类别和地震烈度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2.3条,地震影响的特征周期应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

第8题: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进行抗震设计时,由于建筑场地类别划分的不同,可能影响到( )。
A.设计地震分组的不同选择 B.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C.特征周期 D.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取值


答案:C
解析:
设计特征周期为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

第9题:

某场地为Ⅱ类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自震周期为1.6 s,阻尼比为0.05,多遇地震条件下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

A 0.04
B 0.05
C 0.06
D 0.07

答案:D
解析:
Tg=0.40gTg<T<5Tg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为曲线下降段,(ζ=0.05)αmax=0.24

第10题:

下列哪个选项所示的场地条件是确定建筑设计特征周期的依据()

  • A、设计地震分组和抗震设防烈度
  • B、场地类别和建筑场地阻尼比
  • C、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
  • D、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