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设计地震分组的下列的一些解释,其中何项较为符合规范编制中的抗震设防决策?(  )[2010年真题]

题目
单选题
关于对设计地震分组的下列的一些解释,其中何项较为符合规范编制中的抗震设防决策?(  )[2010年真题]
A

是按实际地震的震级大小分为三组

B

是按场地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分为三组

C

是按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加速衰减影响的区域分为三组

D

是按震源机制和结构自振周期分为三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2.3条规定,地震影响的特征周期应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根据条文说明第3.2节可知,2010版规范将89版规范的设计近震、远震改称设计地震分组。而近震、远震与特征周期和加速衰减影响区域有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哪个选项是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有关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  )

A、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B、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目标为抗震设防目标
C、以承载力验算作为第一阶段设计和以弹塑性变形验算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来实现设防目标
D、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条文说明第1.0.1条规定,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10规范继续保持89规范提出的并在2001规范延续的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某种具体化。规范继续采用二阶段设计实现上述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第一阶段设计是承载力验算,取第一水准的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的弹性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第二阶段设计是弹塑性变形验算。根据第1.0.5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所对应的烈度值)。

第2题:

(2018年真题)关于工程方案中防震抗震编制内容及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抗震设防是指建筑物的设防
B.需提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C.抗震措施应结合工程结构特征,不考虑地质特征
D.工业项目厂址不应选择在需要地震设防的地区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工程方案及配套工程方案。选项B 正确,防震抗震编制内容要说明工程地质地震灾害的概况,其中包括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选项A、C、D 错误,防震抗震编制内容要说明抗震设计原则及措施,其中包括了场(厂)址选择和总图布置应符合抗震要求;建(构)筑物设计应符合抗震要求,采取措施。

第3题:

下列关于竖向地震作用的主张,其中何项不正确?(  )[2011年真题]

A. 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B. 8度抗震设计时,跨度大于24m的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C. 8度抗震设计的带转换层高层结构中的转换构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D. 8度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可不计竖向地震作用

答案:D
解析:
D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1条第4款注解规定,8、9度时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应按有关规定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3.2条第3、4款及其条文说明和第10.2.6条规定,ABC三项正确。

第4题:

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有关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 A、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 B、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目标为抗震设防目标
  • C、以承载力验算作为第一阶段设计,和以弹塑性变形验算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来实现设防目标
  • D、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涉及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正确答案:D

第5题:

关于对设计地震分组的下列一些解释,其中何项较为符合规范编制中的抗震设防决策?
(A)是按实际地震的震级大小分为三组
(B)是按场地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分为三组
(C)是按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加速度衰减影响的区域分为三组
(D)是按震源机制和结构自振周期分为三组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第3.2.3条及相应条文说明,选(C)。

第6题:

下列关于建筑抗震设计叙述中,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

A、设计地震分组的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分别对应抗震设防的三个地震水准
B、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所对应的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0g
C、设计特征周期可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查取
D、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2.1.6条,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A项,设计地震分组是用来表征地震震级及震中距影响的一个参量,与设防地震等级不存在对应关系;B项,根据第3.2.2条表3.2.2,抗震设防烈度为7的抗震设防烈度,其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0g(0.15g),不同地区对应取值0.10g或0.15g;C项,根据第5.1.4条表5.1.4-2,设计特征周期根据地震分组与场地类别确定。

第7题:

关于对设计地震分组的下列的一些解释,其中何项较为符合规范编制中的抗震设防决策?(  )

A.是按实际地震的震级大小分为三组
B.是按场地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分为三组
C.是按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加速衰减影响的区域分为三组
D.是按震源机制和结构自振周期分为三组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2.3条规定,地震影响的特征周期应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根据条文说明第3.2节可知,2010版规范将89版规范的设计近震、远震改称设计地震分组。而近震、远震与特征周期和加速衰减影响区域有关。

第8题:

下列关于地震震级及抗震设防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B.一次地震有多个地震烈度
C.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5、
6、7、8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
D.我国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答案:C
解析: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次地震有多个地震烈度,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我国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第9题:

建设工程应当按照()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

  • A、抗震设防要求
  • B、抗震设计规范
  • C、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
  • D、地震动参数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下列哪个选项所示的场地条件是确定建筑设计特征周期的依据()

  • A、设计地震分组和抗震设防烈度
  • B、场地类别和建筑场地阻尼比
  • C、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
  • D、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