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桩基础采用摩擦桩,位于土质地基,其勘探点间距一般为()。()

题目
单选题
建筑桩基础采用摩擦桩,位于土质地基,其勘探点间距一般为()。()
A

12~24m

B

15~20m

C

20~35m

D

25~45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对天然地基上的箱型和筏型基础的埋置深度的要求有( )。

A.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0

B.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

C.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1/20

D.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

E.位于软土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


正确答案:BD

第2题:

某多层工业厂房基础开挖深度为10m,地下水位线处于地面以下12m,土质为湿陷性黄土,其较经济的地基处理方法是采用()。

A、砂桩
B、粉喷桩
C、旋喷桩
D、灰土桩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灰土桩的适用范围。土桩和灰土桩挤密地基是由桩间挤密土和填夯的桩体组成的人工“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深度5~15m的湿陷性黄土或人工填土地基。土桩主要适用于消除湿陷牲黄土地基的湿陷性,灰土桩主要适用于提高人工填土地基的承载力。地下水位以下或含水量超过25%的土,不宜采用。

第3题:

查看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勘探点间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勘探点间距:端承桩宜为12~24m;摩擦桩宜为20~35m。()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某工程基础采用水泥粉喷桩基础,本工程桩数为520根,进行单桩复合地基载荷检测;1#桩检测点的比例界限值为180kPa,极限荷载值为320 kPa;2#桩检测点的比例界限值为150kPa,极限荷载值为320 kPa.;3#桩检测点的比例界限值为160kPa,极限荷载值为320 kPa。问各桩检测点的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多少?本工程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多少?


正确答案: 1#桩检测点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0kPa;
2#桩检测点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
3#桩检测点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0kPa;
本工程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5kPa。(156.7 kPa也对)

第5题:

某建筑采用夯实水泥土桩进行地基处理,条形基础及桩平面布置见下图。根据试桩结果,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30kPa,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取0.9。现设计要求地基处理后复合承载力特征值达到200kPa,假定其他参数均不变,若仅调整基础纵向桩间距s值,试算最经济的桩间距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 1.1m
B. 1.2m
C. 1.3m
D. 1.4m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1.5条、7.1.6条。
(1)根据定义计算置换率
截取单元体,单元体内有2根桩。
调整前:m1=2Ap/(1.6×2.4)。
调整后:m2=2Ap/(s×2.4),m1/m2=s/1.6。
(2)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公式反算置换率




(3)基础纵向桩间距s值
由(1)和(2)可得:m1/m2=63/83=s/1.6,解得:s=1.21m。

第6题:

施工完成后形成复合地基的基础是()。

A、 摩擦桩
B、 端承桩
C、 高速旋喷桩
D、 沉井基础

答案:C
解析:
2018新教材P71~72

6.桩基础(1) 端承桩。它穿过软弱层支承在岩石或坚实的土层上,采用混凝土材料,有预制桩打入和现浇灌注两种方法。(2) 摩擦桩。它依靠桩身表面与周围土体的摩擦力来承担上部荷载,采用混凝土材料,有预制桩打人和现浇灌注两种方法。(3) 振冲砂(或碎石)桩。它是先用振捣棒在软弱地基中造孔,在孔内回填砂砾料,然后用振冲器振冲密实,形成复合地基。(4) 高速旋喷桩。它是将水泥与含水量较大的软弱地基土体充分混合搅拌,硬化后形成复合地基。故答案为C

第7题:

某软土地基上多层建筑,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筏板平面尺寸为35mX10m,承台底设置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共计102根,桩截面尺寸为200mmX 200mm,间距2m,桩长15m,正三角形布置,地层分布及土层参数如图所示,试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的基础中心点由桩土相互作用产生的沉降Ssp,其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答案:D
解析:

第8题:

查看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勘探点间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勘探点间距:端承桩宜为()m;摩擦桩宜为()m。


参考答案:12~24;20~35

第9题:

某高层住宅,采用筏板基础,基底尺寸为21m×30m,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地基处理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桩直径为400mm。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如图5-14所示。

假定CFG桩面积置换率m为6%,桩按等边三角形布置。试问,CFG桩的间距s(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1.45 (B)1.55 (C)1.65 (D)1.95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桩基础进行详细勘察时,下述()不正确。()

  • A、对于端承桩和嵌岩桩,勘探点间距宜为12~24m
  • B、当相邻勘探点露出的层面高差大于10m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
  • C、对于摩擦桩,勘探点间距宜为20~35m
  • D、地质条件复杂时的柱下单桩基础宜每桩设一勘探点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